古画很是赏心悦目。稍一探幽,即可潜入另一个时空,与那时、那地、那人作心神之交——有趣着呢。 清雍正《十二美人图之观书沉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观书沉吟》描绘的是女子读书偶有所思的情景。美人凝神,书卷半掩,沁脾的油墨香气就扑了过来。 读画,读的是细节。请注意女子身后墙面上的装饰,上为一图轴,下乃诗题,题在一叶芭蕉上,正是流行千年的“蕉叶题诗”之风雅。 蕉叶题诗,源自唐代:怀素家贫,无纸练字,遂种芭蕉万株,取叶练习,终成大家,有“草圣”之誉。 之后,芭蕉被归为文房四宝中的纸品,常常被墨客文人吟咏:“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 清顺治 青花一叶知秋纹盘 观复博物馆藏 (其字为看花有鸟,落叶无声) 再来看,此蕉叶上所题何诗? 凭签印可知乃是米元章——米芾,有宋一代的大书法家——的诗句: 樱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风半懒时。 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 既点明了画意,也勾勒出美人情态。芭蕉,书法,美人,很像探春呢。 清代 费丹旭绘《十二金钗图之探春远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探春最爱芭蕉,自称“蕉下客”,善书法,且看她秋爽斋的布置: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米襄阳就是米芾。看来,不仅米公了解美人,美人也深知米公。 胆识才学不让须眉的探春最终远嫁。如此多的笔墨纸砚可要如何收拾?猜想她会使用提梁盒。 明晚期 黄花梨百宝嵌花卉文字提梁盒 观复博物馆藏 提梁盒是自明代流行开来的文房用具,其形制多为长方框攒成底座,两侧端树立柱,以站牙相抵固定,上安横梁,端庄又稳固。 因了文人的参与设计,其材质多选名贵的紫檀、黄花梨,以华美的百宝嵌为饰。 如此考究的提梁盒,单是置于案头,也是一件赏玩的美物。 嗯,是不是很想拥有一件?机会来啦—— 观复九宫紫檀百宝嵌绶带鸟海棠纹提梁盒 宣明典居匠心制造,限量365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