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债市研究】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分析报告

 张春强2022 2019-03-18

摘要:2018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绿色债券监管与风险管理不断加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保持增长,且在多个领域出现突破和创新,非金融企业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逐步显现,绿色评估认证更加规范透明。各级地方政府支持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的优惠政策逐步落实;上交所推动拓宽绿色债券的认定范围,促进绿色债券的发行摆脱项目限制。展望2019年,在绿标委、绿金委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绿色债券管理制度体系有望进一步完善,绿色投资理念也将在市场各方不断促进下进一步巩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广阔,绿色金融发展前景良好。

一、2018年绿色债券主要政策及事件梳理

2018年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8]29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督核查以及信息披露的监测评价,并定期报送检查结果,对违规问题采取督促整改的动态管理,对被列入观察名单的发行人严重者将采取行政处罚,并同时发布了绿色金融债券信息披露规范、募集资金使用季度和年度报告模板。《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助于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2018年4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服务绿色发展推进绿色金融愿景与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计划》),《愿景与行动计划》是上交所未来三年服务绿色发展、推进绿色金融的纲领性文件,将进一步推动绿色证券,特别是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的发展,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强化绿色债券监管与风险管理,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2018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担保品范围的有: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先接受涉及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的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此次扩大MLF担保品范围,大范围地扩大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的使用,有利于促进绿色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投资绿色债券的信心,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

2018年6月8日,上交所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卢交所”)举办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正式启动绿色债券信息通,为资本市场跨境绿色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典范。绿色债券信息通将上交所绿色债券具体信息在卢交所官网及其环保金融交易所等信息平台展示,为国际投资者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高效透明的渠道,便利国际投资者配置优质的人民币绿色资产,进一步引导国际资本流向绿色产业。

2018年7月12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绿色投资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于2018年11月10日正式发布了《绿色投资指引(试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界定了绿色投资的内涵,明确了绿色投资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方法,将引导从事绿色投资活动的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以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式运作,培养长期价值投资取向、树立绿色投资行为规范。

2018年3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融资监管问答(一)——绿色公司债券》,明确了主营业务属于绿色产业领域的发行人可不对应具体绿色项目发行绿色公司债券。2018年8月15日,上交所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申报系统中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问答(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明确了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的条件,拓宽了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的范围,有利于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展。

2018年12月7日,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绿标委”)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委员会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绿标委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绿色债券自律管理协调机制落地运行,将助推绿色债券市场规范和高质量发展,提高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质量和水平。

二、2018年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一)发行规模

2018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总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我国境内以及境内主体境外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37支,发行规模合计2655.69亿元(约合401.66亿美元),同比增长7.60%,约占全球同期发行量的24.01%,仍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1]。其中,境内共发行127支“贴标”绿色债券[2],包括38支金融债、33支公司债、21支企业债、18支中期票据和17支资产支持证券[3](见图表1),发行规模合计2200.53亿元,同比增长7.88%;境内主体境外共发行10支绿色债券,包括以美元计价的合计38亿美元,以欧元计价的合计22亿欧元,以人民币计价的合计14.30亿人民币和以日元计价的合计300亿日元,全部约合人民币455.16亿元。

从季度发行规模来看,全年逐季度呈现增长态势,四季度增长显著。2018年一季度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进入周期性低谷期(春节假期无交易);二季度发行规模增速为89.43%,同比下降了90.66个百分点;三季度发行规模增速为12.00%,同比下降39.41个百分点;四季度发行数量环比增长了63.33%,为49支,发行规模达1292.91亿元,同比增长91.04%,环比增长236.79%。四季度发行规模显著增长主要源于多支绿色金融债的发行,发行规模合计884.70亿元,其中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两期规模共计6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

从债券种类来看,2018年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仍最大,但占比下降,绿色公司债次之。2018年,31家金融机构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38支,占比为29.92%,较上年下降8.68%;发行规模合计1289.20亿元,占比58.59%,较上年下降1.91%。从绿色金融债的发行主体来看,2018年,更多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参与到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中,主体类型进一步多元化。

另外,非金融企业发行人全年共发行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绿色融资工具89支,发行规模合计911.33亿元。其中绿色公司债发行量较大,全年共发行33支,规模为376.49亿元,占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比例分别为37.087和41.31%。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占比均延续了去年的上升趋势,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发行期限

2018年,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主要为3年期,5年期次之。2018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共发行3年期绿色债券62支,占比56.36%,发行5年期绿色债券28支,占比25.45%。2018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上未发行短期融资券,15年期的长期债券共发行了3支。

(三)发行场所

2018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仍为绿色债券的主要发行场所,交易所市场绿色债券发行加速。2018年,共有58支绿色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较上年减少3.33%;规模为1443.90亿元,较上年增加10.90%。交易所市场上共发行了33支绿色债券,较上年增加26.92%;规模为376.49亿元,较上年增加54.20%。有17支绿色债券跨市场发行,较上年增加6.25%,规模为171.80亿元,较上年减少34.58%。此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增发的2支绿色金融债在银行间和银行柜台同时发行;恒安电力绿色水电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我国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发行,因资产支持证券的特殊性未纳入发行场所的统计。

(四)信用等级

2018年,绿色债券仍以AA+及以上的高评级为主。97支具有债项评级的绿色债券中,有57支信用等级为AAA,占比58.76%,较去年上升8.76个百分点;26支信用等级为AA+,占比26.80%,较去年下降1.61个百分点;8支信用等级为AA,占比8.25%,较去年下降11.07个百分点;有4支信用等级为AA-,占比4.12%,较去年上升2.97个百分点。此外,2018年市场首次出现债项级别为A+的绿色债券(18四会农商绿色金融01及18邢台农商绿色金融01),发行主体均为农商行。

(五)发行主体所属行业

除绿色金融债以外,2018年,发绿色债券的非金融企业集中于资本货物行业、公用事业行业和材料行业。2018年,共计86个主体参与了发行绿色债券的发行,其中31家银行发行了绿色金融债,其余55家非金融企业所属行业分别涉及资本货物、公用事业行业、材料等10个行业。具体来看,资本货物主体共17家,较去年增加5家,仅次于银行业主体;公用事业主体明显减少,从去年的15家减少到8家;材料类主体由去年的1家增加到7家。

另外,2018年交易商协会和沪深交易所均鼓励主营业务属于绿色产业领域的主体发行绿色债券,此类公司可不对应具体绿色项目发行绿色债券,但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应主要用于公司绿色产业领域的业务发展,2018年绿色债券市场上有5家绿色产业主体发行了绿色债券。

(六)募集资金用途

2018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清洁能源领域金额最高。按照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规定的六个领域划分,新世纪评级对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的募集资金投向进行了统计[4],2018年在我国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中,清洁能源是资金投向最多的领域,占比34%,主要为水电站、风电站和光伏项目建设;其次是清洁交通,占比19%,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项目建设运营;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最少,占比仅2%。

(七)发行成本

2018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将绿色债券发行利差与可比非绿色债券发行利差进行比较,2018年有可比债券的86支绿色债券中,具有发行成本优势的有61支,占比70.93%,平均发行成本优势为29.66BP,其中以G18华综1的融资成本优势最大,为211.96BP(详见附录)。

另外,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发展,落实绿色债券财政贴补优惠,更进一步降低了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

三、2018年绿色债券市场交易情况

(一)交易规模

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二级市场成交金额累计约为4631.90亿元,同比增长208.22%。其中以绿色金融债品种为主,在绿色债券现券交易总额中,绿色金融债占比约86.31%,较上年增长13.18个百分点。从月度交易规模来看,受春节假期无交易的影响,2018年2月绿色债券成交金额环比下降近59.61%,随着节后交易的恢复和绿色政策的推动,2018年2月以后绿色债券成交金额在波动中攀升。受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与成交金额的大幅增加,2018年下半年绿色债券成交金额大幅增长,在11月份达到2016年以来的顶峰,为1210.79亿元,其中金融债占比高达92.97%。

(二)交易活跃度

从交易活跃度来看[5],经过2016年的较大幅度波动以及2017年的波动幅度收窄、活跃度趋于稳定之后,2018年的交易活跃度整体略有下调,由2017年的30%到40%下调至18%到36%。在经历了一季度周期性低点之后,二三四季度交易活跃度稳定在32%上下。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绿色债券一级市场发行量的增加,绿色债券的流动性有一定的保障,在发行量没有较大规模变动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相对稳定健康的条件下,二级市场流动性将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四、2018年绿色债券市场评估认证情况

从绿色债券认证情况来看,除绿色企业债外[6],2018年发行的其余种类绿色债券大部分都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认证。根据市场公开信息统计,2018年市场发行的127支绿色债券中,除20支绿色企业债外,有95支债券进行了第三方绿色评估认证,有5支绿色债券由绿色产业主体发行,另有7支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评估认证情况未披露。总体而言,绿色债券市场的评估认证行为在规范性和市场透明度方面均有所提高。

2018年,共有14家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服务,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责任投资领域咨询机构以及环境工程领域咨询机构等。2018年,信用评级机构共评估认证了44支绿色债,较上年增加23支;第三方咨询机构评估认证的绿色债券数量为24支,较上年减少3支;会计师事务所共评估认证了27支绿色债券,较上年减少13支。经信用评级机构评估认证的绿色债券数量占比由上年的23.86%上升至43.14%,信用评级机构已成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上重要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

另外,绿标委2019年将研究制定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备案操作规则,并开展执业行为检查,通过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质量。

五、绿色债券市场总结及展望

2018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绿色债券监管与风险管理不断加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保持增长,且在多个领域出现突破和创新,非金融企业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逐步显现,绿色评估认证更加规范透明。展望2019年绿色债券市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仍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债券管理制度体系将进一步完善。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绿色债券管理,如央行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交易所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等。2018年末,绿标委正式成立,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和绿色发行人的管理也将加强。同时,绿金委正在研究制定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制度,预计将于2019年推出。在各部委相关制度不断推进下,我国绿色债券管理制度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质量将有效提升。

第二,地方政府相继落实绿色债券优惠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近年来,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不少方案落实了绿色债券的财政补贴政策,如厦门市按照绿色债券实际发行金额给予一定奖励;深圳市按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2%给予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最高50万元的补贴;江苏省按照绿色债券年度实际支付利息的30%进行贴息等,这些财政补贴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提高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有利于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第三,绿色债券认定范围获得拓宽。2018年,上交所推动拓宽绿色债券的认定范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发行人主营业务属于绿色产业领域,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绿色产业领域的债券可被认定为绿色债券;二是基础资产属于绿色产业领域或者原始权益人主营业务属于绿色产业领域的资产支持证券,均可以认定为符合要求的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而此前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主要依赖于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的绿色属性。绿色债券认定范围的拓宽,使得绿色债券的发行摆脱了绿色项目的限制,有利于绿色主体和绿色资产进入绿色债券市场,也进一步扩大了绿色债券发展空间。

第四,绿色投资者的培育正在逐步落实,绿色投资理念得到进一步巩固确立。加强投资者引导、培育专业绿色投资者已经成为各方共识。2018年,人民银行将银行的绿色信贷纳入MPA考核体系,将绿色债券纳入MLF担保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绿色经济领域发展;基金业协会也发布了《绿色投资指引(试行)》,促进绿色基金发展、引导各类基金机构开展绿色投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起了行业绿色投资倡议,推动建立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新体系。这些政策都将促进我国绿色投资团体的成长和壮大。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绿色投资者的推动,绿色投资者积极参与不仅可以帮助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还可以推动更多企业参与绿色经济活动,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1]根据CBI统计,2018年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共发行绿色债券1673亿美元。另外,按照CBI标准,2018年美国、中国和法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位居前列,分别为341亿美元、309亿美元和142亿美元。

[2]贴标绿色债券:是指获得相关债券发行审批部门的认可,在债券名称中带有绿色字样的债券。

[3]由于资产支持证券的特殊性,以下除规模和募集资金用途部分以外,只分析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之外的境内绿色债券。

[4]绿色企业债适用的分类标准为发改委公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绿色金融债在定期(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资金使用专项报告中披露发行主体中募集资金实际投向,无法统计年度投向。

[5]我们用绿色债券交易数量占上市数量比重度量交易活跃度。

[6]绿色企业债主要由发改委下设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司在绿色企业债申报阶段进行审核认定。

作者

新世纪评级 绿色债券认证部

王力 柯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