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盗墓贼还是考古专家,他们在勘探陵墓时都会用到一种非常特别的凹形长柄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洛阳铲。利用洛阳铲,不但能够精确判断古代遗迹的具体位置所在,还可以探测遗迹深度,所以是一件非常趁手的工具。那么,考古专家和盗墓贼都会使用的盗墓神器洛阳铲,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来头?它和洛阳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原来,河南洛阳邙山上表面看上去一片荒芜,但是地下随葬品埋藏极为丰富。明朝郑和7次下西洋后,中国的古文物和精美的艺术品,深受西方商人所追捧,纷纷不惜重金,从黑市购买。由于偷挖古墓中明器的需要,洛阳的凹形探铲,明代中期开始在民间流行。 到了民国时期,洛阳邙山马坡村出了一个盗墓贼叫李鸭子。一天,李鸭子去孟津县赶集时,看到路边的人用一种头部为筒状的短柄铁铲挖洞。作为盗墓者的李鸭子,难寻墓葬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而这把简单的铁铲却将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只要将类似的铁铲插入土中,然后再拔出来就可以带出地下的土,通过对土质土色的研究观察,就能判定此处是不是有墓葬。于是,李鸭子自己也打造了一把筒状铁铲,将其应用到盗墓中得心应手,盗墓成功率大大增加。 由于这种铁铲最早由洛阳地区的盗墓贼发明并广泛使用,所以,这种新兴盗墓利器又被称为“洛阳铲”。虽然洛阳铲最早使用的地方是盗墓,不过在1928年,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在目睹了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如法炮制,将其应用于考古探测。在我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洛阳成为重点建设城市,由于城建建设经常会遇到古墓,如果用机器钻探取样的话,费工费时,于是工程施工人员就利用洛阳铲准确地探测出了上千座古墓,之后这种凹形探铲推广到全国使用,并很快传到了其他一些国家,洛阳铲从此驰名中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