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古代的道、路、途的具体含义吗

 湖心书馆 2019-03-18

在我国古代,针对不同的道路有很多称呼。有些称呼至今仍让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它们特指的意思你知道吗?

康衢。在先秦,主要道路被称为康衢。康衢原指四通八达的主干道,比如在《列子·仲尼》中说:“尧,乃微服游於康衢。”后来被引申为地位显要,再后来被用于称颂盛世,而其中道路的本意反而很少使用了。

我们平常所说的路、道、途也都是有特指的。路:能够三辆马车并行的地方才能被称为路。道:两辆马车可以顺利通行的被称为道。途:一辆马车能过顺利经过的就叫做途。

除了上面这些,其他还有:畛(音枕)是古代对仅仅牛车能行的路的叫法,后来变为称呼田间的小路,如畛陌等。而那些车过不了,仅仅是牛马能过的路则被称为径,到现在也基本是这个意思。

上面所说的基本都是秦以前,甚至更早时期对各种道路的称呼,后来在使用中远没有这么严格。

秦始皇时期,要求“车同轨”,兴路政,修建了著名的驰道。驰道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国道”,有统一的标准要求:通常宽50步(60-70米),路基高出两旁地面以便排水,路面夯实。路中间为皇帝专用道,两边旁道供一般使用。驰道每隔十里为一亭,亭长负责该段的治安(刘邦原来就干这个)。

秦时候还有栈道,又称阁道或复道。是在高山绝壁之间“凿孔架木”而成的道路。当时有四条著名的栈道,其中褒斜道长250多公里,路面宽度3米到5米,可容车马并行。

唐时候号称筑路5万里,称驿道。沿途有驿站,既是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如情报传递、物资转运等。

元朝把路叫做“大道”,而直到清朝才开始称作“大路”、“小路”等。清末,出现可通行汽车的路,被称为“汽车路”,又叫“公路”,一直叫到今天。

马路这个称呼有几种说法:一是说元朝时,元大都主干道,要求并行20匹马,其他城市要求并行10匹马,所以后世称为马路;其二是近代修路普遍采用英国人马卡丹的筑路方法,所以简称马路;其三是上海开埠初期,洋人们在外滩修路赛马,被称为马路。

除了上面这些路,城市中还有些各地不同的称呼,比如胡同、弄、巷等等。

巷:城市中窄而小的路,与街相对应。直的是街曲的是巷,宽的是街窄的是巷。巷也是通常使用的官方说法。胡同:城市中串联民居的小路。普遍认为是元朝留下的蒙古译音,本是水井的意思。游牧民族认为,有水井才能住人,才能有市场;弄堂:和胡同一样也是巷子,原本是浙江方言,后引入上海,特指两边是石库门房子的小巷;坊:小巷子的古代说法,现代多用于街巷的名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