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骞出使西域的Q&A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3-18
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陕西汉中城固县张骞纪念馆

史书里如何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

 关于张骞出使西域最早的记录,来自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今陕西汉中城固县人,建元年间任郎官。时逢汉武帝招募使节远赴大月氏,张骞自荐并被选中,由胡奴堂邑父为向导,与其他百余随从,从陇西出发,浩浩荡荡,踏上寻找大月氏的茫茫路程。

大月氏本是一个强大的游牧部族,其势力范围东达今天的祁连山北,西至今天的天山、阿尔泰山东端。

日渐崛起的匈奴势力阻挡了大月氏东进的步伐,其结果是月氏王的头颅被匈奴人做成了酒器,月氏部族“遁逃”,复仇之心虽有,却一直得不到强有力的援助。

这也正是汉武帝派遣汉使前往大月氏的原因:两方夹击,从而给予匈奴致命的打击。

 张骞出使西域图 莫高窟323窟

此时的张骞只知道,大月氏是在西域的伊犁河、楚河流域。

出陇西后,无论是横穿草原还是跋涉于戈壁,都是在匈奴人的势力范围内冒险。毕竟,这条通路全部纳入汉家的势力范围,还要到十多年后了。

尽管一路小心翼翼,但这支一百多号人的使团,还是被匈奴发现了。

张骞被押往位于漠北的单于庭,单于责问,如果匈奴要派遣使者去南越,那么汉朝能允许匈奴人穿越汉境么?

这番话倒是很有道理。

于是,匈奴人扣留了张骞,一晃就是十年。在这期间,张骞娶了一位匈奴妻子,并有了孩子。

能够在匈奴人中生活多年且获得信任,这与张骞为人心胸宽大,诚实可信有关。尽管已经习惯了与汉家迥然不同的生活习俗,但这十年来的每一天,张骞无一日不牢记着汉武帝托付给他的使命。

匈奴人对他的看管日渐宽松,终于让张骞等来了逃亡的机会,他和堂邑父两人向西狂走了几十天,终于来到了西域诸国之一的大宛(今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没想到大宛已久闻大汉富庶,欲派使者,却未成功。张骞收到了大宛王的接待,并派人将其送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继而康居又护送其至大月氏(今阿姆河北岸)。

这时的大月氏已经征服了大夏(今阿姆河南岸),早无复仇之心,再加上汉朝相隔太远,张骞在这里住了一年多,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希腊文明在中亚

未曾料到,返回汉朝又是一番磨难。原本张骞打算从羌人的地界穿过,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在匈奴住了一年多,恰逢单于去世、国内大乱,张骞带着妻、子,与堂邑父趁乱逃往长安。

当张骞出现在长安城时,已是元朔三年,当年意气风发从长安出发,历经十三年艰苦,百人使者团中,只有张骞与堂邑父平安归来。

张骞将自己所到之国大宛、大月氏、康居、大夏以及旁听到的其他西域五六国的情况报告给了汉武帝。日后汉武帝定下的经营西域的策略,可以说实则肇端于此。

除了西域诸国的情况,张骞还带来了一条颇有趣的见闻:他曾在大夏国见到了出产于蜀郡的邛竹杖和蜀布,而这些汉朝出产的物品又是从身毒国通过贸易得来,那么可以推断,从西南路,一定可以走到大夏。汉朝重开西南夷之事,又始于此。

出使西域之功,张骞升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又因他长居匈奴,知戈壁中水草之处,张骞被任命为校尉随卫青出征,并获封博望侯。

然而功名总是来去匆匆,在第二次的“河西之战“中,张骞因队伍”后期“而被判死罪,赎为庶人,一下子从巅峰中跌了下来。

但“河西之战“最终将汉王朝的势力版图扩大至今天的河西走廊,使得”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经营西域的策略随之可行了。

失意的张骞复而被汉武帝召见。他献策认为,如果联合乌孙(约今伊犁河流域),招其至浑邪王故地,那么就可以断匈奴右臂,随之,它西边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引过来作为外臣属国。

汉武帝再拜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携带大量钱财布帛,牛羊几万只,还配备若干名持符节的副使,倘若道路能打通,就派遣他们到邻国去。

虽然乌孙因国中形势并没有答应张骞的请求,但仍派遣了多名使者与张骞一起返汉,以便了解汉朝情况。若干年后,乌孙终娶汉翁主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在乌孙,张骞还派遣副使分别至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扜鰛及诸旁国,以求建立正式邦交联系。

再次回到长安的张骞被任命为大行,官位排列在九卿之中。只可惜,这样的荣耀来得太晚。一年之后,张骞逝去。

而被张骞派往各国的副使与当地使者陆续回到长安,西域与大汉王朝之间的通路已经开通。

因此,在《史记》中,司马迁准确而精炼的概括了张骞西使的意义——“凿空”!

的确,不久以后,这条通路就要展现它的蓬勃生机,并延绵千年。

而又一个千年后,德国人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将这条通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并将它的开通时间定在了公元前114年,这一年,正是将其一生付之于西域的张骞逝世的那年。

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成了谜?

关于张骞出使西域路线争议颇多,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第一次出使去程:

取道西域南道,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抵达大宛,因《大宛列传》中提到的塔里木盆地诸国多位于南道;

取西域北道,沿天山南麓西行抵达疏勒,翻越葱岭抵达大宛,因列传中提到姑师,而姑师为北道之国;

经由天山北麓,然后取道准噶尔盆地、伊塞克湖南岸、纳伦河谷到达大宛;

取道巴尔喀什湖,沿楚河南下,穿越吉尔吉斯山脉,顺纳伦河进入费尔干纳盆地;

第一次出使返程:

取昆仑山北麓丝绸之路南道:瓦罕走廊(今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于阗—扜弥,在青海羌人地区落入匈奴人之手。

另有推论认为,张骞虽然返程走的是南道,但并不一定是在青海羌人区被捉。在知道“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故而又被匈奴所获。

另有观点认为,张骞在匈奴被关押的地方应该位于塔里木盆地,恨可能是今天的轮台县。从这里出发去往大宛,比较符合史书上记载的“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第二次出使西域:

其路线基本为:长安—敦煌—楼兰—吐鲁番盆地—天山北—伊犁河谷—昭苏草原—乌孙赤谷城

自汉通西域后,从玉门、阳关出发,基本形成两条路——南道和北道:

北道:车师前王庭(交河城)—北山—沿河西行—疏勒—葱岭—大宛—康居—奄蔡(咸海沿岸)

南道:天山—罗布泊(盐泽/白龙堆)—南山(昆仑山)—叶尔羌河西行—莎车—瓦罕,在此,向西可达大月氏(大夏)和安息(帕提亚王朝),向南可达身毒。

张骞出使西域前,西域是什么情况?

不妨视老上单于击杀月氏王作为导火索,然后引起的连锁反应。

月氏王被击杀——逃至伊犁地区——驱逐当地塞种——月氏被乌孙击败——迁至西方,击破大夏,王庭于阿姆河北——塞族为月氏所败,南迁入罽宾——伊犁地区为乌孙所占

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与西域有往来吗?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极容易令人误认为这是中原地区第一次与西域进行往来,而在这之前,中原地区的发展,一直是与外绝缘。所以若干年前,一则关于甘肃骊靬古城居民是古罗马军团后裔的所谓新闻,令不少人浮想联翩。

但通过多年的考古发现,在“丝绸之路”开辟前,其实所谓的西域道早已开通。

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出土了700多件玉石雕刻,有相当一部分为和田出产的籽玉;80年代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同样发现有一部分玉器的原料来自和田。不妨将其归纳为一条昆仑玉之路:和田—先秦昆仑山(天山)—雁门关—安阳。

同样是上世纪70年代进行考古发掘的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73颗蜻蜓眼玻璃珠,更将这条漫长的贸易之路伸长至西亚及地中海沿岸。

蜻蜓眼玻璃珠原为埃及人发明,最早的样本可追溯至公元前1400-前1350年的项链。而后,这项技术为腓尼基人和波斯人所掌握,这一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来自西亚的商人,有可能通过斯基泰商人,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这段历史的作证便是分布于中西亚各地及长江、黄河流域出土的西亚生产的蜻蜓眼玻璃珠。

因此,这条贸易之路又能升级为:费尔干纳盆地斯基泰古墓—新疆轮台穷巴克古墓—山西长子午家坡——山西赵卿墓—山西长治分水岭—河南洛阳中州路—郑州二里岗—曾侯乙墓。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子民能看到什么新鲜事物?

这里仅用一件出土文物来举个例子。

满城汉墓出土了几件带有帕提亚艺术风格的有翼神兽。

有翼神兽起源于亚述艺术,后为波斯人传承。《史记》上记载,“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

换言之,公元前115年,汉帝国的使臣与帕提亚帝国的官方代表取得了联系,两国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亦随之而展开。满城汉墓的这只有翼神兽,可视为汉帝国与帕提亚帝国交流的实物证据。 

讲个张骞出使西域的重大意义!

翻开地图,越过葱岭,我们再把目光往更西方挪一些。

在公元前后,已经存在了约莫三条横贯大陆连接东西方的道路。

南道:从埃及到印度的海路。从红海海岸的贝勒尼基港口出发,过阿拉伯半岛,抵达印度河畔的三个港口。

丝绸之路:从罗马开始,经地中海至叙利亚港口,再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北伊朗、中亚、塔里木盆地绿洲,然后进去中原王朝势力范围。

从中亚向北行进的草原之路。从黑海草原的北部出发,经顿河下游的希腊城市塔内斯,然后进入俄罗斯南部的草原、伏尔加河下游、咸海沿岸,然后从哈萨克斯坦南部进入阿尔泰山脉和新疆,在这里并入丝绸之路。

在这样宏大的地理路线下,便不难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用一条统一的,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连通西方与远东仅剩一步之遥,而完成这一步的就是张骞”!

张骞太厉害了!建议一下,能去哪里崇拜下张骞?

目前在陕西汉中市城固县有一个张骞纪念馆,纪念馆的后园是张骞墓。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对张骞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博望□造铭”封泥一枚,确认为汉博望侯张骞之墓。张骞墓前东西两侧有两尊石刻,整体抽象,目前暂命名其为“石虎”。

现在,张骞墓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史记·大宛列传》(部分)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彊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鰛、于窴。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

  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控弦者数万,敢战。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羁属,不肯往朝会焉。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大同俗。控弦者八九万人。与大宛邻国。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馀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故时彊,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馀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

  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甕。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 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厓,出徙,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筰,南方闭巂、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馀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於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道不通,罢之。及张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其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後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数万人,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其後二年,汉击走单于於幕北。

是後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边小国也。匈奴攻杀其父,而昆莫生弃於野。乌嗛肉蜚其上,狼往乳之。单于怪以为神,而收长之。及壮,使将兵,数有功,单于复以其父之民予昆莫,令长守於西。昆莫收养其民,攻旁小邑,控弦数万,习攻战。单于死,昆莫乃率其众远徙,中立,不肯朝会匈奴。匈奴遣奇兵击,不胜,以为神而远之,因羁属之,不大攻。今单于新困於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骞谕使指曰:“乌孙能东居浑邪地,则汉遣翁主为昆莫夫人。”乌孙国分,王老,而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专制。骞不得其要领。昆莫有十馀子,其中子曰大禄,彊,善将众,将众别居万馀骑。大禄兄为太子,太子有子曰岑娶,而太子蚤死。临死谓其父昆莫曰:“必以岑娶为太子,无令他人代之。”昆莫哀而许之,卒以岑娶为太子。大禄怒其不得代太子也,乃收其诸昆弟,将其众畔,谋攻岑娶及昆莫。昆莫老,常恐大禄杀岑娶,予岑娶万馀骑别居,而昆莫有万馀骑自备,国众分为三,而其大总取羁属昆莫,昆莫亦以此不敢专约於骞。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扜鰛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到,拜为大行,列於九卿。岁馀,卒。
      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其後岁馀,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於是西北国始通於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後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於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参考书目:

1.       司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2.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

3.       羽田亨《西域文化史》,华文出版社

4.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5.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华书局

6.       瑞德维拉扎《张骞探险之地》,漓江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