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有多深,艺术就能走多远

 尘封的雨 2019-03-18

在这个“创新”呼声尘上的年代,区广安在广东画坛上算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位。他力求守望传统,开拓传统,以复归传统艺术面貌去谋求艺术的革新;他认为传统有多深,艺术就能走多远,以“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画学统”为已任。但这样的路向好走吗?积淀深厚的传统国画艺术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评价标准,许多人拎起现成的标准就能评头品足。尤其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当代的、融合的,许多标准未清晰的模糊地带可以走,故多少人视传统艺术路径为畏途,但区广安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思考与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命运的选择,区广安在童年朦胧的时候,就不自觉地走上了传统艺术的道路。他七岁拜师“广东国画研究会“传人袁伟强的门下,在近乎私塾式的传道受业中得到传统国画的启蒙,之后五十多年来,他不离不弃,只知道中国画就应该这样画。但在他不自觉地学习传统绘画的那个年代,却正是传统文化被视为“封资修”踩在地上的年代,懵懂之中的他艺术上第一口奶学的是传统,以后便从学习诗词文化到形成艺术观点再到生活方式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是这样的。习惯了也就喜欢了,喜欢了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了,而当他对传统艺术产生使命感的时候就更是勤奋了,他苦心孤诣地追求、探索、承传、弘扬传统中国画艺术,并立志要为之奋斗一生。

区广安以传统山水画创作为主,花鸟、人物也兼擅,而且诗书画印都有涉猎,特别是对书法他临帖无数,不断磨练,对诗词则转益多师又勤于心悟,源源不断地为其绘画艺术输入了传统的营养,而这样的路子也正是沿着他的师爷卢子枢等广东国画研究会发起人所倡导的传统艺术观念路子。

对于坚守传统创作的路径能否出新?区广安认为在审美的范畴没有新与旧,只有好与坏、美与丑,新与旧是伪学说,青铜器那么古老,但它的美、它的艺术却不容否认。他认为艺术应该从原点、从心灵出发,艺术应该回归本源、回归心灵,人类源发的美感是与生俱来的感受。而他的艺术创作只是使用的语言是传统的语言而已,传统的笔墨是一套语言,就有如用文言文或者诗词的概念去表达心中的所思与形象而己,这是一种审美的表达。

审美与地域文化有关,土壤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东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就非常不同,东方审美的高级形式是诗性思维,是诗歌与哲学,西方则是宗教与科学。他说有些人认识上有误区,总认为传统没新意,但“新意”也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一种艺术语言的形成可能经历数以百年,而我们却曾经为了所谓的“新意”丢弃了东方审美去追求西方审美的嫁接,有如引用速写、素描、水彩等技法与评价,当这些标准套入东方艺术时则歪曲了东方的审美,甚至是东方审美的堕落。写意是诗性的思维,写意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而不表现现实的,是用传统的语言去表现心中的形象与所思所想。

对于艺术既表现情感也表现生活,那么传统绘画形式能否表现当下的生活?区广安认为这并不矛盾,他的传统绘画只是借用传统的绘画语言、传统的画面形式表现当下的生活感悟。那怕借用古人的形象也是一种形式美感而已,古人的生活与现代人的生活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品茶抚琴,观景赏花,那怕贴春联等等,除了衣着形象不同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那么他的创作同样是有感而发,同样是随心所欲,同样是生活的触发,生活在当下,感想在当下,表达中自自然然就有当下的东西。传统绘画是一种文化积淀,传统绘画语言就象文字一样,是积淀下来并用以表达的,创新是在积淀的基础上开拓的,比如说书法,不临碑帖就自诩所谓“创新“,这是扯淡。“新”是时代的印记,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留下本身的痕迹,不用刻意去赋予,回过头来看历史,唐宋元明清都有各自明显的风格,并不需要当时的人们去刻意地归纳与表现。艺术的关键不在于传统与现代,而在于高明与否,搞艺术可悲的是没有自我,没有思考,而随波逐流。

对于自己的艺术人生,区广安说他也没有太大的野心与太多的计划,这是急不来的,还是要继续学习,继续沉淀熏陶,文化是要熏陶的,艺术是要积累的。他将继续“以古为师”,跟着古人走,往深处走,传统有多深就能走多远,没有传统是站不住脚的。他说如果真的要说计划的话,则短期是“废纸三千”,不断锤炼;中期是七十岁以前,不断向古人学艺;长期来说是希望七十岁以后,随心所欲而不逾“道”,道是天性,是规律。他有句口头禅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相信只要认认真真耕耘,收获是自然而然的,关键是拥有一种平实的心态,拥有一种对艺术的虔诚。

平时区广安工作上也很忙,如果没有对绘画的热爱,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恐怕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对于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区广安说人每天有“三个八小时”,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剩下的八小时怎样利用就很重要了,很多人把这八小时耗费了,人生也就耗费了。他把爱好放在这八小时,所以生活很充实。而且任何东西都是相互相承的,工作的历练也会反馈到艺术上,艺术上的修养同样会反馈到工作上,是一种互为促进。社会发展中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很重要,比如苹果手机,成功的秘密是科学加艺术,如没有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和对艺术审美的刻意追求,不可能成就这样的企业。

此外,同时兼顾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区广安,平时也要带学生。他对学生的要求重点在素质上的修养,在传统文化上的修养,传道受业,以“道”上的东西为主。他认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不可能要求学生也像自己一样走过来,阅历上的东西可以和他们分享,相处的方式是亦师亦友,一起交流,一起研究,教学相长,有时学生的感悟对自己也是一种启发,而且艺无止境,都是在传统艺术中攀登的过程。他认为学艺术是一种人生修养,他从来没有要求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成就,因为每个人的条件都不同,艺术要成功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首先是“缘分”,包括师缘、地缘和机缘,要有好的老师带上正道,站在巨人肩膀上才容易成就;要有好的平台展示才华;要有好的机会认识到能帮你或成就你的人或条件。其次是“勤奋”,艺术是半个思想者和半个手艺人,思考积淀,工多艺熟。再者是“天分”,造化弄人,同台吃饭,各自修行,就是有的人行有的人就不行,孔子七十二弟子,有成就的也没几个,天分是要靠悟性靠造化的。区广安不敢说自己有天分,但勤奋是看得见的,近两三年来他每天一篇“闲言戏语”的写作和“日课”的绘画创作,天天把生活中的所见所思用艺术的视觉体现岀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其实坚持也很难,但坚持住了就能与众不同,区广安对传统艺术的这种执着,也许可视作换个视角看世界,你会有意外的发现。(赵利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