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筑理想文人居室

 眼镜老猪猪侠 2019-03-19

屠隆《考槃馀事》山斋笺云:“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宏敞则伤目力。中庭列盆景建兰之嘉者一二本,近窗处蓄金鳞五七头于盆内,傍置洗砚池一。”古人燕居之室曰斋,山斋即山中居室,多作幽居读书之用。至于茶寮(烹茶之所),则是“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事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

追求清静雅逸、闲适自在,乃是旧时文人的生活情趣。文人喜爱的第宅庭院中,一般会建一茅亭,与周遭景致自然贴合,雅致逸然。

“长夏宜敞室,尽去窗槛,前梧后竹,不见日色,列木几极长大者于正中,两旁置长榻无屏者各一,不必挂画。”而小室(亦有茶室功用)“几榻俱不宜多置,但取古制窄边书几一置于中,上设笔砚香盒薰炉之属,俱小而雅。别设石小几一以置茗瓯茶具。小榻一以供偃卧趺坐,不必挂画,或置古奇石,或以小佛橱供鎏金小佛于上亦可。”佛室则“内供乌斯藏佛一尊,以鎏金甚厚慈容端正妙相俱足者为上。宋元或脱胎大士像俱可用”,“案头以古瓷净瓶献花净碗酌,石鼎燃印香,夜燃石灯。”

明末清初的文人雅士,理想的家居环境很大层面上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功能与审美相一致,崇尚天然,以雅为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时下不少人花费千万元打造府第宅所,以显示财富和欲望为标准,却达不到应有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情趣。

古人对家居第宅的布局陈设是十分考究的,在诸多著述中,详细描述了对厅堂、山斋、丈室、佛堂、茶寮、琴室及庭除、楼阁等建筑形式的设计和布置,体现了很高的文化和美学修养。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即使不能栖隐山林村野,也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奇特的翠竹)。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李渔在《闲情偶寄》第四卷居室部中说到:“土木之事,最忌奢糜。匪特(不仅)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所见长,只得以此责。”李笠翁此言说得透彻,居所建筑并非富丽奢华才好,惟自然拙朴或文雅精致。

来源:本上创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