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老干妈”陶华碧传奇
2019-03-19 | 阅:  转:  |  分享 
  
2001年,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资金有点困难。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陶华碧带上会计来到区委,因为区委大楼电梯很旧,门
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跌倒在地。陶华碧没有发火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
,我们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借了,我们回去。”她认为银行的钱就是政府的钱。陶华碧成为名人之后创业期间,陶华碧从来没有
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却不过情面才勉强贷的。贵阳市商业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陶华
碧对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就是想找我要点利息钱嘛。”陶华碧成为名人之后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老干妈”品牌仿冒自然就
出现了。“老干妈”创立初期,国家商标局以“‘干妈’是常用称呼,不适合作为商标”的理由驳回。这给了仿冒者可乘之机。全国各地陆续出现5
0多种“老干妈”,陶华碧开始了在全国的打假。但仿冒的“老干妈”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出一茬,特别是湖南“老干妈”,商标和贵州“老
干妈”几乎一模一样。陶华碧成为名人之后陶华碧这次犯犟了,她不依不饶地与湖南“老干妈”打了3年官司,从北京市二中院
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还数次斗法于国家商标局。最终,在两位黔籍官员:贵阳市市长孙国强和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极力斡旋下完胜
。2003年,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同时湖南的注册被注销。此案成为2003年中国十大典型维权案例。
陶华碧成为名人之后即使是扩大公司生产规模这样的事情上,陶华碧也保持着自己固执的谨慎。2003年,贵阳市曾建议陶华碧“老干妈
”公司借壳上市,融资扩大公司规模。这个在其他企业看来求之不得的事情,却被陶华碧一口否决,陶华碧的回答是:“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
,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有官员感叹,和“老干妈”谈融资搞多元化,比和外商谈投资还要难。陶华碧成为名人
之后现在,陶华碧几乎不去位于她的办公室,奔驰座驾也很少使用,因为“坐着不舒服”。除了一个月两三次去厂房车间转转,她
生活的全部就是和几个老太太打麻将。有一天在麻将桌上,有人问她:“你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这样拼命干什么?”陶华碧当时没回
答上来,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这个问题,几乎彻夜未眠。第二天,正赶上公司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在会上讲话时,她突然想起昨天的那个问
题。陶华碧成为名人之后她说:“有几个老阿姨问我,‘你已经那么多钱了,还苦哈哈的拼哪样哦?我想了一晚上,也没有想出
个味来。看到你们这些娃娃,我想出点味来了:企业我带不走,这块牌牌我也拿不走。毛主席说过,未来是你们的。我一想呀,我这么拼命搞,原来
是在给你们打工哩!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为了你们自己,你们更要好好干呀!”会场沉寂几秒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2012年,全国
人大代表、老干妈辣酱创始人陶华碧现身两会2005年,福布斯给了陶华碧“贵州首富”的名头,有人念给陶华碧听,惹得她勃
然大怒,狠狠训斥了她的总经理和董事长办公室主任。陶华碧除了用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亲情来管理和维系着一个庞大的企业外,
她与所有政府官员,始终保持着不是很远却相当明显的距离,一个草根创业的民营企业家,要做到这一点有多难,恐怕只有那些富豪榜上的明星们冷
暖自知了。陶华碧勃然大怒2018年10月,陶华碧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谢谢观看,
再见!音乐:春风得意-广东音乐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图文:网络/编制:张幼
君/2019-0362岁的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
金字塔尖上的女皇。手动翻页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夜晚,从贵阳机场出来,
一栋高楼顶上“老干妈”三个红色的霓虹灯字分外耀眼,大楼背后,是一排灯火通明的厂房。每一天,这里都会生产出大约130万瓶辣椒酱,由始
终等候在厂区的卡车拉走,然后迅速被发往中国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今
年“老干妈”销售额预计为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超过4亿元。陶华碧,女,汉族,1947年,出生于贵州省一个偏僻的山村。20岁那
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
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了辣椒酱拌饭吃。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
“老干妈”陶华碧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
校的学生常常光顾。因为她对学生好,学生都叫她“干妈”。在“实惠饭店”,陶华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
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实惠饭店”和陶华
碧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
摊,发现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陶华碧发现了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老干妈”麻辣酱1994年,
贵阳修建环城公路,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
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老干妈”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
,很多人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老干妈”烧带鱼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
陶氏风味食品店”,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街道办事处和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
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让人根
本接不上话,而且每次她都哭得一塌糊涂。“老干妈”蒸荷包蛋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
”的行动中。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才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老干妈”拌香干
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老干妈”员工回忆说,
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因为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
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老干妈”仔鸡很快陶华碧发现,她
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二玻厂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陶华碧说:“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
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
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老干妈”炒油渣“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贵阳二玻并无成本和质
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
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老干妈”串串鱼产量上去了
,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了经营的压力。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开始,大都不肯接受名不见经传的辣
椒酱,陶华碧便跟商家协商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陶华碧立即扩大
生产,她给二玻打了一个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底气很足。“老干妈”凉粉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
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她始终
坚持。“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老干妈”在超市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
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陶华碧要做的不再仅仅是带头剁辣椒,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
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政府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除此之外,她还经常要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有时还
受命上台发言。陶华碧不识字,就难为她了。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的
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但是,其他企业管理上的事
就没那么简单了,在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先斩后奏”,辞掉了工作成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老
干妈”的生产现场需要签字的文件,陶华碧原来就是在右上角画个圆圈——这是她从电视里看来的。李贵山觉得这样不安全,便在
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练习。陶华碧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这三个字,好打脑壳哦!”她像小孩子描红一样一笔一划地
整整写了三天。终于“描”会了自己的名字,她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直到现在,陶华碧认识的,还是这仅有的3个字。“老干妈”
的生产现场1998年,在儿子的帮助下,陶华碧制定了“老干妈”的规章制度。所谓的规章制度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些诸如“
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更像是长辈的教诲。就靠这样一套简单制度,“老干妈”11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公司内部从来没有传出过什么问题。所有
员工由公司包吃包住。从当初200人的小厂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人,他们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陶华碧
向客人介绍产品陶华碧在公司,也全都喊她“老干妈”。员工结婚她亲自当证婚人,还隔三岔五地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
,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员工出差,她会像送儿女远行一样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贵州有吃狗肉的习俗,陶
华碧特地建了个养狗场,养着80多条狗,每到冬至和春节就杀狗供全公司会餐。陶华碧在生产现场“老干妈”的管理团队,大概是中国目前大型企业中最神秘的一支,陶华碧对他们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接受外界采访。坊间对这支团队的评价大致为:忠诚、勤勉、低调。而后长子李贵山离开了公司,其原因,也一直是一个谜。陶华碧宁愿用高薪聘请能人来管理公司。陶华碧在生产现场1998年开始,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老干妈”的生产现场
献花(0)
+1
(本文系znb47072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