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分布图是浙江省选考地理卷的常考点,考试的形式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因为这类试题最具有地理特点,也能从中考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回顾已考的试题,重温细读答题要求,品味其中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是我们备考时必须做的事。 一、历次考试呈现的试题 (2015.10)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为解决城市问题、协调京津冀发展,北京加快了产业和人口向河北、天津转移。 材料二:图1为2011年辽、吉、黑三省和全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图。图2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北京此时的风向是_____,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2分) (4)北京产业和人口的外迁,反映出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____。(1分) (5)与河北相比,天津作为北京产业转入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 【答案】⑴西北(偏北) 寒冷干燥 ⑵第三产业 高新科技 ⑶较高(高于全国) 重型工业 ⑷逆城市化 ⑸技术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配套设施更完善;海运便利;与北京联系密切。 【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地区区域图及东北三省和全国单位地区生产总量能源消耗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城市化、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区域发展优势条件等内容。第⑴题,根据北京附近的等压线,可判断出其风向为西北风;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及分布状况可知,该季节为我国冬季,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寒冷干燥。第⑵题,据题干可知“北京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增长速度最大,产值比重最高的是第三产业,在该阶段中,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⑶题,图1中看出,东北三省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东北三省以能耗高的重工业为主。第⑷题,北京产业和人口外迁,符合逆城市化的特点。第⑸题,与河北相比,天津的优势在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交通等方面具有优势。 (2017.4)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解析】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南部,位于南半球。甲位于高压中心,为反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10.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解析】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A错。乙地风向为偏南风(或西南风),故B错。丙地位于低压槽,有锋面天气系统,附近等压线密集,可能风雨交加,故C正确。丁地位于高压区的边缘,且深居内陆,天气晴朗干燥,故D错。 (2017.11)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 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 此时戊地的风向是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解析】13.在高压脊处,空气是自脊线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交汇,不会产生锋面,A、B错误。在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暖气团交汇,因此可以形成锋,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北半球低压系统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故丁处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选D。 【解析】14.本题考查风向的画法。先画出丙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形成东北风,选D。 (2018.4)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5、6题。 5.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6.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5.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大雾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首先近地面层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中湿度很大。其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要达到过饱和,就会有小水滴的形成。第三是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故答案选B项。 【解析】6.乙处等压线比较密集,丙处等压线稀疏,因此丙处风力较小,③对;乙处为冷锋,空气被迫抬升,上升气流较强,丙处为暖锋,暖空气徐徐爬升,上升气流较弱,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2018.11)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下图为美国部分地区略图。图中等压线反映某日7时天气形势。 材料二:苜蓿是一种上等饲料,它的根部具有固氮作用。乙地附近某农场采用苜蓿与玉米轮作,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成为一种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1)田纳西河流城降水丰富,水汽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洋, 影响该河流向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_。(2分) (2)与初期阶段相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成长阶段的对外开放程度_________,整个区域处于_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2分) (3)此时甲地吹_________风,其风力比乙地_________,乙地将迎来____(天气系统)天气。(3分) 【答案】(1)大西洋 地形 (2)高 不平衡 (3)东北 小 冷锋 (4)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污染;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美国部分区域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田纳西河流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区域农业发展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详解】(1)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离大西洋较近,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充足,降水丰富。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地处,地形是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 (2)与初期阶段相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成长阶段的对外开放程度更高,区域内部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速度更快,区域发展呈现不平衡的趋势。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北部为高压中心,受其影响,该地吹偏北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甲地等压线较乙地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乙地位于低压中心西侧的低压槽附近,将受冷锋影响。 (4)由材料可知,苜蓿根部具有固氮作用,有助于保持土壤中矿物质,而玉米秸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苜蓿与与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因使用化肥等造成的土壤污染,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2017.4)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 材料三: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平均渔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 (1)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3分) (2)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4分) (3)甲地是所在国花生主产区,分析降水特征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 (4)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5分) 28.【加试题】(15分)【答案与细则】 (1)①1月东北风(1分);②7月西南风(1分);③(7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西南风(1分);(3分) 关于(1):①1月东北风/信风/季风都可以; ②7月西南风/季风都可以; ①②若没答月份有顺序要求,若答东北风和西南风即给2分;若答西南风和东北风不得分; ③若答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即得分;若东南信风答错不得分,仅答气压带和风带移动不得分; (2)①降水(1分);②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1分);③降水集中在6-9月(10月-4月降水稀少),年内有明显的干湿季(1分);④全年高温,气温在24℃以上,形成热带草原带(1分);(4分) 关于(2):①若答水分或降水量或降雨(量)即得1分,若答水热(组合不同)不给分,答案中除了上述答案外还写了其他点的都不得分; ②年降水量在700㎜左右或降水区间在500-1000㎜内即得1分; ③若答出前半句或后半句即得1分,若答降水季节变化大或季节变化显著即得1分; ④若答全年高温或气温在24℃以上,即给1分。 (3)①生产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较丰富月份;②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③降水变率大,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④年内旱季时间长,土壤易盐渍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答出三点,得3分) 关于(3):①若答夏季降水多,有利于花生/农作物生长,或者答雨热同期有利于花生生长,或者是花生生长与降水同期,或者是夏季降水多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即得1分;(注:只能写花生或农作物,其他如玉米、鲜花都不得分,写降水多有利于花生生长不得分,若仅回答出夏季降水多/降水集中/降水变率大亦可得1分,若降水特征回答正确影响错误不得分,如:夏季降水多,灌溉水源充足不得分) ②易受洪涝/干旱/旱涝灾害影响都可得1分,仅答自然灾害/气象灾害都不得分; ③仅答前半句不得分,若答后半句即得1分,亦或答降水变率大,灌溉用水量大/干季灌溉用水量大; ④若回答干季/降水变率大,(不合理的灌溉)土壤易盐渍化即得1分; (4)①沿岸有寒流经过;②洋流为上升补偿流;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形成渔场(三点中任意两点,得2分);④过度捕捞(1分);⑤导致资源枯竭(1分);⑥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 关于(4):①②③答出寒流、上升流及如海河流带来营养物质中的两点即得2,①洋流性质写对名称写错不得分;②上升补偿流/上升流/补偿流/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上泛都可得分;③仅写河流入海口不得分; ④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水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都作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得1分; ⑤导致资源枯竭/渔业资源减少/鱼类减产都可得1分; ⑥生物多样性减少/受损/遭到破坏都可得1分; 二、典型试题一练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的是 【答案】1.C 2.D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乙地高空气流是下沉,风速减小,浮尘沉积,A项与图示相符;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尘,所以乙地浮尘来自高空气流,B项与图示相符;由上面分析可知,乙地为下沉气流,C图示不符;甲地的扬沙主要是大风的作用,D项与图示相符;故与图示不相符的为C,故答案选C。 2.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读A、B、C三图可知,图示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ABC错误;D图中,亚欧大陆主要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D。 考点:等压线的判断,天气系统与天气。 【2017江苏地理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 3.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答案】3.A 4.C 【解析】3.立夏之后罕降暴雪,说明受到冷锋影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形成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甲地位于冷锋锋后,所以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地;乙地位于冷锋的锋前;丁地为暖锋锋后天晴晴朗,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晴晴朗。 4.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根据图中戊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形成东南方向的风。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甲天气系统及水平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旋 顺时针辐合 B. 反气旋 顺时针辐合 C. 气旋 逆时针辐散 D. 反气旋 逆时针辐散 6.图中 ①乙锋面锋前多降水 ②乙锋面锋后多降水 ③丙锋面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④丙锋面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5.图中甲地气压较四周高,为高压反气旋;南半球的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为逆时针辐散,D正确。 6.南半球的气旋为顺时针辐合,图中乙锋面为冷锋,降水多在锋后;丙为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C正确。 下图为某时某区域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完成7、8题。 7.①②③④四地天气可能是 A. ①地阴雨连绵 B. ②地风和日丽 C. ③地大雪纷飞 D. ④地北风阵阵 8.图中甲、乙、丙、丁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和中心气流是 A. 甲逆时针 辐合上升 B. 乙顺时针 辐散上升 C. 丙逆时针 辐合下沉 D. 丁顺时针 辐散下沉 【解析】7.读图可知,①、②地处高压脊,天气晴朗,A错、B对。③地受暖气团影响,不可能大雪纷飞,C错。④地为偏南风,D错。 8.甲地、丁地为北半球气旋,气流为逆时针、辐合上升,A对、D错。乙地、丙地为北半球反气旋,气流为顺时针、辐散下沉,B 、C错。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从图中海平面气压分布可判断,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 A. 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 B. 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 C. 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 D. 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 10.依据图中相关信息可判断,此时 A. 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 B. 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 C. 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 D. 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 【解析】9.从图中海平面气压分布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压线分布较台湾北部稀疏,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风力较小,位于气旋的西侧,应吹西北风。 10.据图可知,黄河下游地区和渤海湾沿岸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金沙江河段受低压控制,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福建沿海地区正受气旋影响,会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锋面气旋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天气状况是 A. ①地吹东南风 B. ②地吹西南风 C. ③地风速最大 D. ④地气压最高 12.对图中甲、乙锋线与雨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为冷锋,雨区主要分布于锋线之前 B. 乙为冷锋,雨区主要分布于锋线之后 C. 甲为暖锋,雨区主要分布于锋线之后 D. 乙为暖锋,雨区主要分布于锋线之前 【解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11.读图,已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气旋中气流运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根据锋面气旋的特点,气旋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判断①地位于冷锋后,吹西北风,阴雨天气,A错。②地位于暖锋前吹西南风,天气晴朗,B正确。③地位于冷气团控制,吹东北风,天气晴朗,②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C错。④地位于低压槽,较周边气压低,D错误。故选B。 12.根据锋面气旋的特点,气旋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则甲为冷锋,乙为暖锋;冷锋降雨雨区在锋后,暖锋降雨雨区在锋前,故选D。 读某区域某年11月10日2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13、14题。 13.11月10日这一天 A. ①地午后出现大风、降温等天气 B. ②地受高压系统控制,沙尘肆虐 C. ③地云层较厚,昼夜温差较②地小 D. ④地暖气团迅速爬升,多暴雨 14.②地气压中心的出现切断了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解析】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北半球的冬夏气压中心分布。 13.读11月10日2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可知,图中①地已在冷锋后,此前已经出现过大风、降温等天气,A错误;②地受高压系统控制,秋高气爽,B错误;③地处于低压槽部,形成冷锋天气,云层较厚,昼夜温差较②地高压控制下的晴天小,C正确;④地暖气团徐徐爬升,多连续性降水,D错误。故选C。 14.图中②地是亚欧大陆上冬季形成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完整的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故选D。 转载请注明来源: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