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为呼吸道常见病证之一一般认为有声无痰为之咳;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谓之喘。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医学入门》所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景岳全书》中也指出:“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上不制水也。”又因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是故肺、脾、肾三脏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实证咳喘大多责之于肺,多由风寒或风热袭肺,使之肺气不宣,气逆而失于清肃,病势急骤,咳嗽声高而痰壅;虚证多责之于肾,由于元气亏损,肾不纳气而致,病热徐缓,咳嗽声低而息短、呼吸不相接续。王乐亭老医生治疗咳喘时,多采用他的经验方:平喘化痰方和清燥救肺方合用,并随证加减。 平喘化痰方的组成:天突 俞府 乳根 中府 本方是王乐亭老医生根据两个古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组成的,其中俞府、乳根是《玉龙赋》中的穴方,主治风痰气喘;天突是《灵光赋》中的穴方,主治痰喘,再加入肺经的中府穴,即为平喘化痰方,此方侧重于治疗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所致之咳喘。天突为任脉穴,为阴维任脉之会,功能为开胸顺气、化痰定喘镇咳,以降肺肾之逆气。俞府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功能降逆平喘,足少阴肾经与足阳明胃经并行,而冲脉又隶于阳明,故三经皆有一定的联系,其功能降冲逆之气,调理肾气,疏通肺气,故咳喘得以平息。乳根穴为足阳明胃经脉气所发,能降气化痰,主治咳逆气促,久嗽不止。中府为肺经之募,主治肺系之急,能通宣理肺,四穴相合,具有理肺平喘化痰止咳之功。临床多用泻法。 养阴清肺方的组成:鱼际 太溪 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能达三焦原气,调理五脏功能,又能退热敛汗,佐鱼际泻肺热祛邪而扶正。王乐亭老医生拟定本方,旨在取其养肾阴,清邪热,以免火邪刑金;滋阴液,润肺燥,以求金水相生。本方适用于肺劳咳嗽及肾气不固之虚证咳喘,临床多用补法,且忌灸。 |
|
来自: 山峰61ye6ty8ub > 《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