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最怕三种: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

 HNYZL 2019-03-19

《易经》“鼎卦”当中有段话,我看了真的是冷汗直流,觉得确实是自己的写照,“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我们看到“鼎”就想到一个成语“三足鼎立”,一个人要成就一件事情,有三个很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智慧,第三个是能力。我们常说智、仁、勇三达德。你有这些优点,才能够去承担责任。德行浅薄,但是做领导的工作,智慧、见识不足,但做的事影响比较大,力量不足,但扛的责任比较重。“鲜”就是很少,“鲜不及矣”,就是很少能不出事,能不遇到灾祸。这三句话其实是提醒我们,让我们更积极地去提升德行,提升智慧,提升能力。假如我们傲慢,脾气又大,就很难向人请教智慧、经验与他的能力。傲慢的时候,很难“见人善,即思齐”。奇怪,自己德行、智慧、能力都不足,但还没有出事,那是自己在花祖先的福报,花师父的威德,这个时候要“知耻近乎勇”,要赶紧提升这三方面的功夫。唐太宗为什么能开创“贞观盛世”?他很能接受别人的劝谏,臣子讲错了他都不生气,旁边的人都替他抱不平,“皇上,他讲得太过分了,都不是事实,您怎么没有制止他?”太宗说 :“我假如制止他,那以后可能就很少人敢这样没有顾忌地把心里的话告诉我了。”

我们再深入地理解太宗皇帝的心境,他把什么摆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能够广纳雅言,他的考虑就周详,就不容易做错决策。假如把自己摆在第一位,我觉得我对,你不给我面子,一生气,人家就不可能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意见,到头来受损的就是自己的团队,身边的人。别人损失了,自己有没有得利益?也没有。因为随顺了脾气跟傲慢,自己的德行下降,福报折损。

但讲别人很容易,真正要回过头来观照自己不容易。“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都在看别人的过,当然观照自己就不足,就弱。孔夫子的弟子中,子贡的口才最好。口才好的人都很聪明,观察力也非常敏锐。《论语》里讲,“子贡方人。”“方人”就是在批评别人,结果孔子知道了,就对子贡进行了机会教育,“赐也贤乎哉?”端木赐你很贤德了吗?“夫我则不暇。”我下工夫去对治自己的坏习性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不去看别人的过,夫子是真正做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