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写字笔画呆板问题,就要写灵活,而不是用笔直来直去。怎么才是笔画灵活呢?孙过庭《书谱》上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通俗地理解,就是一笔当中,要写出精微变化,富有阴阳向背、起伏波澜。 举例来说明:1、《晋 · 王羲之 · 兰亭序》之中的“一”字,就是一笔横画,但是从起笔、落笔、行笔、收笔,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丝丝入扣,这一笔犹如长袖善舞,而俗人写的往往就是一个箭步往前冲。这就是差距! 2、再看《晋 · 王羲之 · 二谢帖》中的“未”字,两横画凌空起笔,笔尖入纸,第二横奇峰突起,突出牵丝,“以使转为形质”,使上下紧密结合在一起,逆势长竖钩,微微左突,又挺拔之姿,最后两点左右呼应,一气呵成。 《二谢帖》中这个字当中,不断调整笔势方向,顺峰逆锋交替使用,阴阳互化、精妙入微,比王羲之另一《兰亭序》上的写得还要精彩(见下图)。 至于一般俗人的字,自然不能跟王羲之相比了。不信就拿那个狂妄得不得了的米芾的字来比试一下,下图分别出自《宋 · 米芾 · 甘露帖》、《宋 · 米芾 · 秋暑憇多景楼诗帖》,与大王的字相比,真不可同日而语啊!! 总结:书法笔画要不呆板,就要在一笔当中写出精微变化,富有阴阳向背、起伏波澜。多揣摩一下二王笔法吧,希望会有所得! 码字有些累,先讲这么多,明天接着讲。 |
|
来自: 四爷9343m45xxh >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