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瑾瑜匯】幻化無形 靈動飄逸——雲紋淺識

 光明使者9988 2019-03-19

雲紋,是我國古老的吉祥圖案之一。《論衡·亂龍》日:“神靈之氣,雲雨之類。”可見,古人對于“雲”的崇拜情結,這種特殊情感和認識,使得雲紋在中國傳統吉祥紋飾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 龍形玉佩

雲紋的起源,說法多樣。有仿天上多姿多彩的雲朵,而産生了各樣的雲紋之說;有古人制陶時,無意間留下手指上箕紋做裝飾之說;也有摹擬水流産生的漩渦狀,而指地比天之說。總之,自然界中到處能看到螺旋和渦卷的形態,足以使古人將線條按照弧形描繪成弧線,向雲狀逐漸擴展。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 玉帶鉤

寓意吉祥的雲紋,在古代玉器上常有運用。古代玉工常用陰線紋、陽線紋、陰陽線並用和粗細線混合等手法來表現雲紋。隨著時代的變化,雲紋衍生出了不同的形態,由簡單逐漸發展爲寫實,常見的有勾雲紋、雲雷紋、雲氣紋、卷雲紋、雲頭紋等。

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出土 玉盒

勾雲紋是最早的雲紋,其形似兩端向內卷的勾,所以被稱爲“勾雲紋”。 紅山文化玉勾雲形佩,當屬目前古玉中最早見到的勾雲紋。關于勾雲形器的造型的來源,來自于龍、鳳、鷹、鳥、鹿角與豬僚牙、饕餮等之說,也有雲氣說,或者男女性具崇拜說,但據紅山文化與易經的最新研究表明, “雲從龍”這樣的認識,在紅山人的心理上是可能存在的。所以,紅山文化玉勾雲形佩中心镂空一左旋彎勾,當是古紅山人將雲變作龍的一種圖騰紋樣崇拜。

牛梁河遺址出土 勾雲形玉器

紅山文化玉勾雲形佩的造型與紋飾,一般器體爲扁平的長方形,中心镂空有一左旋彎勾,四角對稱向外呈卷勾狀,于正面或兩面琢磨出與器體輪廓走向一致的淺凹槽。如內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遺址出土的勾雲形玉器,器體扁薄,呈長方形,中心部位镂空,作一勾雲狀卷角。外圍琢出相應走向的淺凹槽紋路,兩側各外伸一對勾角,整器造型別致,靈動飽滿。

巴林右旗那斯台遺址出土 勾雲形玉器

如果將勾雲形佩中心镂空的左旋彎勾,以單線組成雲紋,它的形狀便是一個半圓形加一個卷尾,此種雲紋在商代的玉器上,常常以雲雷紋形式出現。雲雷紋是出現最早的裝飾紋樣之一,盛行于商周時期,雲雷紋的産生,本身源于先人對于自然的敬畏之情。雲雷紋也稱方形雲紋,這是一種變形的雲紋,在雲紋拐角處呈方圓角,像古文字'雷'的象形字。雲雷紋是由連續回旋形線條構成的圖案,圓形轉角的稱雲紋,方形轉角的稱爲雷紋。

三星堆遺址二號祭坑出土 玉璋

如山西省聞喜縣上郭墓地55號墓出土的鳥形玉璜,青白色,半透明,玉質上乘。玉璜爲弧形扁平體,兩頭有穿孔。玉鳥圓眼、弧形、短尾,鳥首上有大冠,邊飾镂空扉棱,身刻雙線雲雷紋,雕工精致。此物出土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疑爲商代遺物。

山西省聞喜縣上郭墓地55號墓出土 鳥形玉璜

至兩周時期,雲紋屬于最常見的裝飾性組合紋樣,初時的雲紋,頗具古樸寫實的風格。至中期時,古玉上的雲紋就出現了變體,雲形開始從靜態轉變成爲動態的卷雲紋,由疏稀的個體,發展成爲繁密的細雲紋。


山東濟陽縣劉子台6號墓出土 牛首形玉佩

如益門村2號墓出土的象形玉佩,此佩長方形扁體,中部鼓,周邊均琢出凸棱,右側上角的蟠虺雕有蘑菇狀巨鼻,左右兩端正中對鑽一孔,兩面浮雕互相纏體的蟠虺紋,虺體下以斜線紋爲底,勾雲紋之間以雙陰短線相接,雲紋溝槽中留有朱砂,形體雖小,其外形宛若一頭小象,生動活潑。

益門村2號墓出土 象形玉佩

春秋以後,原始態的雲紋除保持了原有紋樣,又派生出勾連雲紋、變形雲紋和雲頭紋。雲頭紋的形狀是雲紋兩頭同時往裏勾卷,這種雲頭紋也有用相互勾連錯位的形式,表現龍耳和臉等。勾連雲紋、雲頭紋和變形雲紋,常被以粗細線的琢刻方法,同時出現在一組雲紋飾上,這種粗陰線和細陰線的刻紋,使圖案變得更爲複雜與美觀,更富有立體感。

揚州市“妾莫書”西漢墓出土 雲紋玉飾

如陝西鳳翔南指揮村秦公1號墓出土的龍首紋玉璜,玉色青綠,一面留有較厚的朱砂,呈扁平體扇形。玉璜兩面均陰刻細線組成的互相勾連的秦式龍首紋,空白處陰刻方折的勾連雲紋,周邊陰刻一圈細線,線條雖細,但剛勁有力。

鳳翔南指揮村秦公1號墓出土 龍首紋玉璜

雲紋在獸面紋爲主流的商周時期無法舒展、突出,卻在戰漢時期集其大成,蔚爲主流,這固然是因爲當時舊的禮制崩潰、思想大解放,形成自由活潑的創作環境的緣故,而雲紋本身的委曲多變、優美流暢的特色與崇尚本真和自由的老莊、神仙之說,在思想、氣質上有許多相近之處,這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在崇尚仙道的時代,象征神仙居所的雲紋大行其道,並極盡變化之能事,成爲戰漢時期紋飾發展的主流,很是自然。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玉璧

戰漢時期玉器上的雲紋主要有以下幾類:

陰線單個雲紋

此類雲紋以陰線刻成形狀、大小差不多,間隔也較均勻的單個雲紋,只是旋轉的方向不同 ,尾巴甩出的方向也不一,但整體比較勻整,這種雲紋也可稱爲標准的雲紋。如湖北荊州紀南鎮雨台村出土的一對龍形玉佩,呈青綠色,龍作S形,龍首下垂,上颌長,下颌內卷,以雲紋表示龍眼、鼻等部位,以大致平行的陰刻線條表示龍角、足、尾等,龍身上刻以流暢勻整的陰線雲紋表示龍鱗,整齊而精致。

荊州紀南鎮雨台村出土 龍形玉佩

雙陰線或多陰線雲紋

此類雲紋以雙陰線甚至多條陰線琢刻而成,這種雲紋發現不多,如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玉珩,即是以雙陰線或多條陰線刻成的雲紋,雲紋或呈單個雲頭,或呈雙頭合體,或呈勾連狀,變化甚多,爲此類雲紋裝飾的代表作品。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 玉珩

浮雕單個雲紋

浮雕單個雲紋爲單個如意雲頭,身、尾一般拖得較長。此種紋飾與谷紋相似而有別,谷紋爲圓突頭短身細尾。此類雲紋在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較爲多見,如該墓出土的一件玉璜上即有此種雲紋。該璜呈青色,略有濁沁,器兩側微起牙雕,由同類器知其爲雙首同身的龍。器中間一孔,器身飾7周雲紋,以孔爲中心左右對稱排列。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 玉璜

雙頭連體雲紋

此種雲紋兩個如意雲頭合一身,以淺浮雕法琢刻而成,有學者也稱其爲卷雲紋。如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玉璧,呈青色,有裂紋和黑褐色等沁斑,一面素面,一面琢飾三周卷雲紋。卷雲紋大小、方向不一,其間還雜有少量單個如意頭的雲紋和扭絲紋。此類紋飾在該墓出土的玉珩、玉璜等器物上多有發現。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 玉璧

勾連雲紋

勾連雲紋爲兩組雙頭合體雲紋(卷雲紋)呈T形的組合,多以陰線刻成。如湖南長沙市五裏牌5號墓出土一件玉帶鈎,呈灰白色,局部受沁有黃白色斑。鈎頭作獸首形,短頸,以浮雕技法雕琢出眼、鼻、耳和嘴,鈎身腹下有一橢圓形紐。鈎身正面飾勾連雲紋,構圖勻整,線條細勁,爲戰國時勾連雲紋精品。鈎身兩側飾交叉之雙S紋,其實也是雲紋的一種變異,饒有特色。

湖南長沙市五裏牌5號墓出土 玉帶鈎

S形雲紋

兩個如意雲頭相對合身連成一體,呈S形,稱為S形雲紋。此類雲紋有以浮雕技法琢成的,也有以陰線刻成的。如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玉玦,青白色,外緣飾斜線紋,斜線之間飾相對的雲紋兩周,其間間或有谷紋、卷雲紋外,還琢飾有兩個雲頭合體的S形雲紋,各類紋飾之間構圖緊湊,相得益彰。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 玉玦

雲氣紋

雲氣紋是一種連弧狀或波狀的組合圖案。呈凸凹狀,似雲水流動,或呈雲團分布狀。從戰國到漢代,雲氣紋的發展和道家思想的求仙觀念密不可分。漢代玉器的雲氣紋圖案,承接戰國時期興起的各種變體雲紋,將戰國中晚期出現的“遊絲描”琢刻技法,表現的更爲剛勁有力。其雲氣紋裝飾效果使平面圖案,增加了不少立體感覺。這是漢代玉器在雲氣紋技法上的一大貢獻,也就是將過去的幾何型雲紋,由單體圖案向整體繪畫圖案發展,對後世玉器的紋樣裝飾效果,有著不小的影響。如長沙咸嘉湖陡壁山1號墓出土的龍鳳紋玉環,青白相雜,雙面透雕。曲纏盤繞的變體龍鳳四周,環以流動的雲氣紋,使整器渾然一體。此器構思巧妙,線條流暢,造型優美,堪稱精品。

長沙咸嘉湖陡壁山1號墓出土 龍鳳紋玉環

雲紋,其空靈回旋的造型,流動而富有韻律的線條,給古代玉雕帶來了活潑生動的形式意蘊。作爲一種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符號,雲紋賦予原本靜態的玉雕以一種運動和氣勢之美,單純、質樸而又蘊蓄著綿長悠遠。

各地館藏飾雲紋玉器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5.8釐米,寬2.6釐米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3.3釐米,高5.7釐米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3.6釐米,高4.1釐米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直徑4.4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高7.44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直徑6.3釐米

山東省文物考古保護所藏

實際尺寸:長4.1釐米,寬3釐米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直徑15.6釐米


湖北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13.2釐米,寬4.5釐米

湖北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12.3釐米,寬2.8釐米

湖北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11.6釐米,寬6.5釐米

湖北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10.8釐米,寬2釐米

湖北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11.8釐米,寬2.7釐米

湖北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9.3釐米,寬2.9釐米

湖北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9.6釐米,寬5.6釐米


荊州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直徑6.5釐米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6.9釐米,寬1.36釐米

江西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8.3釐米,寬1.9釐米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直徑7.1釐米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5.2釐米,直徑1釐米

淄博市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8.3釐米,寬5釐米

曲阜孔府文物檔案館藏

實際尺寸:直徑9.9釐米

山西博物院藏

實際尺寸:直徑4.3釐米

巢湖市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14.4釐米,寬3.44釐米

阜陽市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4.95釐米,寬2.2釐米

馬鞍山市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5.66釐米,寬2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實際尺寸:長11.3釐米,寬2.9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實際尺寸:直徑10釐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4.4釐米,寬2.35釐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