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提供了一个估测工业增加值行业结构的思路。首先,首先,根据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细分行业增加值数据,汇总得到各行业的增加值规模;其次,对于2012年之后各行业增加值规模,根据分行业PPI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推导出;最后,根据各行业规模计算得到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 我们通过两组指标的对比,来检验估测方法的可行性。一是,将估测得到的各行业增加值规模加总得到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拟合值,然后与统计局公布数据比较。二是,将统计局公布的各行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速按上一年的增加值比重加权汇总,得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拟合值,然后统计局公布数据比较。两组指标均显示,拟合值误差较小,说明权重选择是合适的,也进一步说明估测方式有效的。 从估测结果看,2016年工业增加值中占比最高的行业是汽车制造业,约为8.6%。计算机通信电子、非金属矿物、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占比大致在6.2%-6.4%左右;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占比5.4%,位列第五。黑色金属冶炼延压、有色金属冶炼延压、石油加工等典型的“重工业”占比分别为4.8%、3.6%与2.5%,分别位列6、10与16位。 从变化趋势看,从2012年到2016年,占比下降的主要是采矿业、黑色金属加工、石油加工、电力热力等上游行业以及食品加工业。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等行业占比降幅较大。汽车制造业是占比提升最明显的行业,提升幅度接近4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电子、非金属矿物、医药制造等行业占比也有一定提升。 正文 如果分析单一或某类行业对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影响,除了需要了解该(类)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外,还需要掌握该(类)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显然,对于同等增速的工业行业,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越高,则该(类)行业对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影响更大。遗憾的是,自2008年之后,由于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计算方法进行改革,统计局未再公布各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规模。本报告试图为估测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提供一个思路。 一 估测思路 首先,根据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增加值数据,汇总得到各行业的增加值规模。虽然统计局未公布2008年及之后的工业增加值规模,但在投入产出表中其实提供了各部门的增加值规模。目前能获得的最近的投入产出表是2012年,分为42部门表与139部门表。其中,42部门表包含工业行业26个,139部门表包含工业行业93个。由于最受关注的月度与年度工业增加值增速数据是包含了41个工业部门,因此,相对于通常的分析需要而言,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划分过“粗”,而139部门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划分过“细”。但是,可以将139部门中的各工业行业增加值汇总,可以得到通常所使用的41工业部门增加值绝对规模。 其次,对于2012年之后各行业增加值规模,根据分行业PPI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推导出。由于工业增加值增速为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因此,在推导2012年之后各行业增加值规模时,需要将价格因素重新“加回”。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公布的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规模以上”口径,跟投入产出表的“全部工业”口径有所差异,两者口径的差异会使结果产生一定误差,在后文还会有进一步的说明。 最后,根据各行业规模计算得到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 这里计算的基期为2012年。理论上讲,也可以选择统计局公布的“最近的”2007年分行业增加值数据作为基期。但考虑到估测方法的前述第二步本身会有一定误差,以201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这种估测误差。 二 方法有效性检验 那么,如何判断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呢?考虑到统计局公布了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年度数据,可行的思路有二。一是,将估测得到的各行业增加值规模加总得到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拟合值,然后与统计局公布数据比较。二是,将统计局公布的各行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速按上一年的增加值比重加权汇总,得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拟合值,然后统计局公布数据比较。如果权重选择是合适的,那么这两组指标应该非常接近。 首先看第一组指标比较(图1)。2012年拟合值略低于统计局公布值,误差比例约0.81%,由于前者实际上来自于投入产出表细分行业数据的加总,因此,误差很可能是来自于投入产出表统计口径与全部工业增加值统计口径的差异。自2013之后,拟合值持续高于统计局公布值。为何会有这种持续性的向上偏误?原因可能在于,估测的前述第二步是使用的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规模以上”统计口径,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通常是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图2),因此,这会导致拟合值的高估。从误差比例看,2013年约0.91%,2014-2016年约2.6%左右,整体幅度不大。 再看第二组指标比较(图3)。从结果看,拟合值与统计局公布值的误差大致在0.1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略高,约0.3个百分点。从这两组指标的比较看,误差整体较小,说明估测方法可行有效。 三 估测结果 从估测结果看,2016年工业增加值(图4)中占比最高的行业是汽车制造业,约为8.6%;考虑到汽车在社零中占比也很高(我们估测11.4%左右),因此,汽车是对生产与消费都非常关键的行业。计算机通信电子、非金属矿物、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占比大致在6.2%-6.4%左右,三个行业包含细分行业较多,因此占比也较高。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占比5.4%,位列第五。黑色金属冶炼延压、有色金属冶炼延压、石油加工等典型“重工业”占比分别为4.8%、3.6%与2.5%,分别位列6、10与16位。 从变化趋势看,从2012年到2016年,占比下降的主要是采矿业、黑色金属加工、石油加工、电力热力等上游行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四个行业分别下降2.2、2.0、1.3与1.1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行业产量增速放缓甚至是负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行业价格整体回落。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行业占比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
|
来自: macro_cha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