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依鲁替尼是全球首个上市的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能够与BTK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的活动,对B细胞淋巴瘤疗效显著,尤其是对于难控制易复发的多种晚期淋巴瘤患者。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依鲁替尼表现出良好的优势,如其毒副作用少,活性强,选择性高。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情况。 1. 药物名: 药物商品名: Imbruvica 药物通用名: Ibrutinib 药物中文名: 依鲁替尼 2. 药物过审时间:美国 2013年 3. 适应症: (1)已经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MCL)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3)具有17p缺失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4)Waldenström的巨球蛋白血症(WM) (5)曾接受至少一项抗CD20治疗并且需要全身治疗的边缘区淋巴瘤(MZL) (6)一个或多个全身治疗系列失败后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4. 用法用量: (1)套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每天口服560毫克(四粒140毫克胶囊)每日一次。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Waldenström的巨球蛋白血症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每日口服420毫克(三个140毫克胶囊),每日一次。 (3)胶囊应该用一杯水口服。 不要打开,打破或咀嚼胶囊。 1. 一项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实验对象的临床试验。随机分组,一组使用依鲁替尼,一组使用奥法木单抗。试验结果显示:
由此可见:依鲁替尼治疗慢性白血病效果显著。 2. 2016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报道的一项2期研究结果。该实验纳入63例组织学确诊为边缘区淋巴瘤的患者,这些患者先前至少接受过1种方案的治疗,其中也包括抗CD20单克隆抗体。所有患者接受了每日一次的依鲁替尼560mg治疗。结果显示:总缓解率为46%,中位缓解时间为4.5个月,完全缓解率为3.2% ,部分缓解率为42.9%。 该项试验证明了依鲁替尼在边缘区淋巴瘤方面的治疗效果。 ![]() 3.一项开放、多中心、无对照组的临床实验,纳入曾接受至少一次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给予依鲁替尼560mg/d,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总缓解率为65.8%,完全缓解率为17.1%,部分缓解率为48.6%,中位缓解时间为17.5个月。由此可见,依鲁替尼治疗套细胞瘤效果明显。 1. 轻度不良反应 (1)出血:监测出血和管理,发生严重贫血时,可适量输注成分血。 (2)胃肠道反应:为最常见的副作用,可出现如呕吐,恶心,腹泻等。腹泻可遵医嘱口服必奇或易蒙停片剂。必要时可采取静脉营养支持处理。恶心呕吐可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少吃甜食和易产气的食物,按医嘱予胃复安类药物口服。 (3)高血压:监测血压,严重可服用沙坦类、普利类降压药。 2. 严重不良反应: (1)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出现其他恶性肿瘤发生的患者,包括皮肤癌和其他癌症。紧急对其进行相应的抗肿瘤治疗。 (2)肿瘤裂解综合症(TLS):评估基线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 监控和处理TLS,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耐药处理: 依鲁替尼产生耐药的机制与其共价结合的半胱氨酸残基突变有关,PLCγ2 位点的 R665W 基因和 L845F 基因突变导致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也是依鲁替尼耐药机制之一。大多数原发 / 继发依鲁替尼耐药患者预后差。研究者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种治疗方式可以改善这些患者预后。将来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依鲁替尼耐药机制及依鲁替尼治疗失败后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可以使患者受益。 联合治疗: 依鲁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复发性/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在20位可评估反应性的患者中,11位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7位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总体反应率达90%。可见依鲁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可获得一定疗效,且可耐受。 依鲁替尼通过对布鲁顿酪氨酸激酶的不可逆抑制机制发挥疗效,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最重要的突破。并且依鲁替尼的适应症广泛,未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耐药机制以及耐药后如何治疗的相关实验也在火热开展中,相信在未来它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温馨提示:抗癌卫士已开通健康咨询服务,如果您在抗癌或者防癌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拨打电话:400-818-1199,咨询我们的抗癌管家,她们一定会给您全心全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彦明,钟武,周辛波.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依鲁替尼[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13(04):21-24. [2]邹寿涛.依鲁替尼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5,36(04):284-286. [3]陈本川.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药——依鲁替尼(ibrutinib)[J].医药导报,2014,33(10):1336-1338. [4]何虹秀,李晓明,邢宏运.依鲁替尼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8,47(09):1250-1253. [5]张怀民,傅秀慧,郑海洲.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依鲁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02):209-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