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库观点】新版铀红皮书指出 全球铀资源能够满足预期需求

 ZhangRay 2019-03-19

新版铀红皮书指出 全球铀资源能够满足预期需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18年12月联合发布新版铀红皮书即《2018年铀:资源、生产和需求》。红皮书指出,无论未来核电在满足电力需求和应对气候方面发挥何种作用,全球铀资源均能够满足核电发展需求。截至2017年1月1日,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的已查明铀资源总量为798.86万tU。红皮书同时还提出警告,将铀资源及时开采出来并转变为产品,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

铀红皮书每两年公布一次,此次公布的是第27版铀红皮书。

1 资源总量

表1列出了2016年和2018年两版红皮书中不同开采成本类别的已查明铀资源量(即合理确定资源量与推断资源量之和)。从表1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1月1日,全球已查明铀资源总量即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的资源量达到798.86万tU,比2015年1月1日的764.16万tU增长4.5%;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和40美元/kgU的铀资源量分别增加7.4%和63.5%。开采成本低于80美元/kgU的铀资源总量减少2.1%。

以2016年的消费水平(6.23万tU)计算,已查明资源量可满足全球约130年的铀需求。此外,还有7.32万tU的铀资源被确定为由企业报告的资源,未被纳入表1所列的各国报告的资源总量中。

截至2017年1月1日,全球待查明资源总量(即预计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之和)为753.06万tU,相对于2015年1月1日的742.27万tU增加1.5%。应当指出的是,一些拥有大量已查明铀资源的铀生产国(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没有披露本国待查明资源的估计储量。待查明资源量是指根据现有地质数据预期存在、但还需要开展大量勘探工作加以确认的铀资源。

此外,非传统资源未来可能会成为铀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一资源量估计超过2850万tU。非传统资源是指仅将铀作为次要副产品生产的资源(例如磷酸盐、有色金属矿石、碳酸盐岩,黑色页岩和褐煤)及其他潜在来源(例如海水)。

2 资源的地域分布

全球铀资源的地域分布极为不均。例如在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的铀资源中,排名前15个国家的资源量(详见表2)占全球总资源量的95%,另外22个国家拥有5%的资源。

3 勘探与开发活动

共有24个国家向2018 年铀红皮书报告了国内的铀勘探和开发支出。图1列出了全球2004—2017年铀勘探和开发支出的总体趋势。从该图可见,相关支出2011年之后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唯一的例外是2014年出现了大幅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纳米比亚湖山(Husab)铀矿的支出超过10亿美元。2014年的总支出超过20亿美元,2015年大幅降至8.78亿美元,2016年进一步降至6.64亿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铀价持续疲软,导致许多铀矿勘探和开发项目放缓或暂停。

2014—2016年期间,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中国、纳米比亚、俄罗斯和美国的支出显著下降,印度和阿根廷的支出有所上升。印度表示其2017年支出将继续增加。阿根廷2017年支出有所下降。全球最大的产铀国哈萨克斯坦2014年支出为3470万美元,2015年增至6090万美元,2016年大幅降至2390万美元。

仅有中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报告了非国内勘探与开发支出。这四国的总支出从2014年的8.01亿美元降至2016年的4.19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完成对湖山铀矿的重大投资之后降低了支出。

4 生产

全球2015年的铀产量为6.03万tU,2016年增至6.21万tU,2017年降至5.93万tU,预计2018年将进一步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包括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在内的主要产铀国正在限制产量。

2016年,全球共有19国家生产铀,比2016年版红皮书报告期内的国家数量少2个。这主要是因为罗马尼亚2016年停止产铀,马拉维的卡耶勒克拉(Kayelekera)铀矿从2014年5月开始处于维护和保养阶段。捷克罗日纳(Rozna)铀矿已于2016年停产。在19个产铀国家中,只有16个是主要产铀国,另外3个国家即德国、匈牙利和法国只是在矿山整治工作中回收铀。

哈萨克斯坦的铀产量仍在持续增长,但增速已经放缓。该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产铀国的地位,2015年和2016年铀产量分别为2.38万tU和2.47万tU。2016年,哈产量超过了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产铀国即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产量之和。

5 未来铀供需展望

截至2017年1月1日,全球共有总装机容量为391 GWe的449台商业核电机组在运行,每年需要6.29万tU。新版铀红皮书对全球核电发展情景进行了低值和高值两种预测。在高值情景中,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到2035年将增至568 GWe,相对于2017年1月1日增加45%;2035年铀需求为9.08万tU。在低值情景中,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到2035年将降至331GWe,相对于2017年1月1日降低15%;2035年铀需求为5.3万tU。全球各地区的核电发展前景差别很大(详见表3)。到2035年,东亚将成为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增加最多的地区,将增加30~120 GWe,增幅为30%~122%;中东、中亚和南亚将增加25~52GWe,增幅为300%~600%;欧洲非欧盟国家将增加4~24 GWe,增幅为9%~56%;非洲、中美、南美和东南亚也将增长;但是,当前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两个地区即欧盟和北美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6 供需关系

2016年全球铀产量(6.21万tU)可满足全球反应堆约99.9%的铀需求(6.23万tU)。2017年,一次供应源(即铀矿的产量)仅满足了全球约95%的需求,另外5%的需求由二次供应源满足。二次供应源包括过剩的政府和商业储备、高浓铀的稀释、贫铀尾料再浓缩、铀钚循环利用等。

2011年3月的福岛事故之前,铀矿开发商对市场出现的价格上涨信号以及未来需求将不断上升的预期作出了积极回应。但福岛核事故之后,铀价持续走低。部分国家在核电发展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已至少导致铀需求出现临时性降低,进一步压制了铀价,使许多铀矿项目放缓了开发速度。铀市场目前已严重供过于求。

如果当前处于各种阶段的铀矿开发计划均得以实现,现有的一次产能(包括在运铀矿、已承诺开发的铀矿、已计划开发的铀矿以及预期中的铀矿)足以满足直至2035年的低值情景和高值情景的需求。

虽然满足直至2035年的高值情景需求仅需要消耗全球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的已查明资源总量的不到25%,但要把这些资源转变为可供使用的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因为业界需要克服许多重大有时甚至是不可预测的挑战,这些包括地质条件、技术难题以及更严格的监管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具有吸引力的铀价是使铀矿开采业能够获得必要投资的基本前提。

虽然目前能够获得的二次供应源信息并不全面,但预计二次供应源的供应量在2018年之后将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仍存有大量历史上生产出来的天然铀,其中一些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进入市场。

气体离心铀浓缩技术目前已全面取代气体扩散技术,而且市场上至少是临时性出现了浓缩产能过剩。因此,浓缩服务供应商目前在降低浓缩尾料丰度,从而利用同样数量的天然铀生产出更多的浓缩铀。这实际上相当于向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天然铀供应源。

7 小结

未来核电发展面临重重挑战,例如部分发达国家的电力需求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福岛核事故降低了公众对核电的信心,北美市场出现丰富的低价天然气,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不利于类似核电这种资金密集型项目融资的环境。但是,作为一种有竞争力的低碳基荷电力技术,核电未来仍将是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并准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受管制市场中仍将不断发展。

无论未来核电在满足电力需求和应对气候方面发挥何种作用,全球铀资源均能够满足核电发展需求。

由于铀价持续疲软,许多生产商采取限产保价措施,铀产量近年来出现下降,未来的挑战可能与如何将资源及时转变为产品相关,因为将铀资源及时开采出来并转变为产品,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