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问答,大家可以先进行参考。 ▼1、高校自主招生招收什么样的学生? 答:自主招生高校主要招生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喜欢招收符合其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学生。高校给予学生降分,希望招收到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又能在某些专业领域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 ▼2.自主招生的报考条件有哪些? 答:自主招生条件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竞赛获奖类(2)科技创新类(3)语文作文及英语类(4)专利类(5)发表文章类(6)成绩突出类(7)其它类 ▼3.自主招生的诱惑力在哪里? 答:(1)降分录取: 自主招生最大的诱惑力当然在于降分录取了。 降分分为不同的情况,但多数够慷慨。 一是分档次降分,二是直降一本(自主招生线),三是线上加分,四是“线线折算”的,即一本线(自主招生线)和投档线分差的折算,如武汉大学山东投档线与山东一本线差的60%。 (2)指向专业: 自主招生报考时绝大多数限定专业,限报、限考、限录。如中山大学,按入选学科大类录取,够分直接录取至相关专业,如其岭南学院、中山医学院等这些专业牛类,一旦通过自招录取,是很赚的。 (3)学校层次高: 面向我省招生的77所高校中,除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类特色牛校,号称“小联合国”)外,其余全部211高校,39所985高校中只有三所不在其列,所有学校层次都杠杠的。 (4)不占用山东的统招计划: 高校的自主招生全部使用预留计划,不占用投向山东的统招计划,如果考生通过自主招生录取,不仅成就自己升入名校,更为全省其他考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会空出一个同层次高校投向山东的宝贵名额,成就一名其他考生升入名校。 ▼4.自主招生的报考,考生和家长应该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答:考生紧张备考中,应尽量避免思想和时间上的干扰。 而自主招生的报考又是关乎学生未来的重要关口,一旦成功,意味着现在所选择的高校和专业就是考生未来要读的高校和可能的从业方向,考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此毫不关注显然是不合适的。 只有考生和家长配合尽快完成选择和报名才是正道。 考生应承担的任务: 提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意见,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父母一起商定报考的专业和高校,按照高校的要求写出个人陈述。 利用课余时间,了解高校的测试方式及内容,在不影响正常高考备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测试准备和训练。 家长应承担的任务: 整理考生的获奖信息,定位考生的学习程度,协助考生完成人生规划,初定专业方向,密切关注高校自主简章,对应考生报考条件,结合近2-3年高校最低投档线及高校自主降分幅度等参考指标为考生提供自主高校报考范围,并协助或说服考生确定报名高校。 整理报名资料,完成网上填报及材料邮寄工作。密切关注自主招生报名平台和高校网站信息,了解自主高校初审及测试动态,及时完成后续考试确认及缴费工作。 详细登记测试高校的测试时间、地点、交通情况,如有机会参与两所或以上高校的测试,做好统筹安排,提前购买机票工车票,订好宾馆,测试时带领考生前往测试,并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搜集高校的具体测试形式,往年测试题目类型,整理相关资料提供给考生,帮助其闲暇时间进行自主测试特别是面试的准备工作,如时政内容、表达训练等等。 ▼5.自主招生只允许有“硬件”的考生报考吗? 无“硬件”考生就没有机会参加自主招生吗? 答:自主招生高校一方面会明确提出自己报考条件规定的相关“硬件”条款,同时也会提出“具有某一自主招生专业相关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并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西安交大、兰州大学、华南理工等高校对考生的单科排名或分值也提出要求。 考生不一定非要有“硬件”才能通过自招初审,如果对自身的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能够深入挖掘,提出有力的证明材料也有通过初审的可能。 比如考生报考某一高校的软件专业,可以提供自己的程序设计作品; 报考建筑专业,可以将自己对空间感知的突出能力、对结构艺术的特殊表现力通过图片、文字材料、设计草图等形式进行证明。 总之,你如果是块金子,就很难隐藏你的光芒,只要有突出的特长和潜质,一定能找出相应的证明材料,相信高校是慧眼识人的。 ▼6.达到了高校某一自招条件后就一定能过初审吗? 答:考生研读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发现有符合自身的“硬件”条件,比如,考生有奥赛的二等奖证书,恰巧高校有相应的明确条款,仅一次一条,一定能过高校的初审吗? 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因为高校审查考生的资料一定综合评估和判断。比如考生虽有二等奖证书,但成绩很差,高校会通过大数据比对,判断考生的学习能力,如果预估出考生即便拿到高校的最大降分分值,也无法达到高校的录取线,高校也会做出初审不通过的决定。 当然,不只是关注成绩,高校会综合考虑她所需要关注的所有材料对考生做出判断。 第二,看当年的报名人数。报名人数多竞争就激烈,条件就会提高,比如说去年西安交通大学单凭某一学科的竞赛二等奖就很难通过初审,反之,报名人数少竞争压力就小,达到报名条件后通过初审的概率就高。 ▼7.自主招生高校报考有数量限制吗? 答:是的,高校为招收到“用情专一”的考生,降低自主测试的缺考率,一般会对报考数量做出限定,大多数限定三所,如山大、厦大、电子科大等; 也有的限报一所,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也有“大气”的高校限定10所,上海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8.考生所获得的奖项内容一定要和自主招生的报考专业方向对应吗? 答:不一定。有的对应专业大类或专业,如山东大学。 也有的不做限制,如西安交通大学规定“数学、物理获奖,数学或物理单科成绩优秀”可报考理科各专业。 ▼9.自主高校的选报如何拉开梯度?最终测试高校如何选择? 答:自主招生的报考其实就是志愿填报的提前。 如有机会选择2所以上高校,也建议拉开一定梯度。 一所保、一所冲。 保和冲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初审条件的保和冲,要有一所初审把握较大的作为保的高校,另外一所可冲。 二是降分幅度大的或稍稍降分就能达到自身录取条件的作为保,另外一所作为冲。 若非常幸运的通过2所及以上高校的初审,选择最终测试高校应该依据高考预估成绩来决定,当然如果测试时间能够岔开都能参加测试那是最理想的情况。 ▼10.就近选择高校报考自主招生很重要吗? 答:是很重要。 高校自主招生测试要求在高考后进行,6月22日之前要出结果,所以,高校在6月9日——22日之间必须完成自主招生的资格认定工作。 6月,正值高校期末考试及毕业之际,评委和测试场地所限,自主招生测试一般会放在高考后的第一个周末进行。 2017年的自主招生测试多数放在6月10、11日两天。 绝大多数高校考试时间冲突,即便有考生通过两所以上高校的初审,能考两所就显得很奢侈。 所以,报考高校时,选择在同一城市或交通时间较短的高校作为自主招生的报考对象,不失为一种选择,寄希望于两所高校的测试时间能略有时间差,这样就有参加两所高校测试的可能。 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所以,报考自招高校时,抱团报考也是一种应该考虑的套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