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有首非常著名的词《女冠子》,在《草堂诗余别集》中题为“闺情”,普遍认为是通过描写少女与情郎分别时的样子以及别后的相思之苦,体现出少女的痴心一片。但也有另一种解法,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认为这首乃追念其宠姬之词。因为韦庄还有一首《女冠子》与本作乃联章词,所谓联章词,即是有两首或两首以上的一组词写同一件相关的事,表达同一个主题。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上阕起笔“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如此浅显直白的表述,在词史上是极为少见的。但“正是”二字,将这一看似毫无内涵的客观记录变得另有深意,说明少女将这个离别之期记得如此牢固,可以想见她一整年的相思之苦。由此,这个开头便带有了浓厚的主观情感,仿佛这一年过得既快又慢,还没等到情郎归来,怎就过了一年了呢,猛然间,正是离别之期再现,叫人唏嘘。无怪乎陈廷焯赞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别君时”是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日期,点明四月十七是他们分别一年的日子,同时为下文展开回忆做铺垫。“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是用白描的手法写少女离别时的情态,一举一动,一低眉一颔首间,都暗示着少女痛苦纠葛的心理活动,足见词人之笔下生花。为忍泪而频频低头,含羞敛眉又似有千言万语无从说起,正是“无语凝噎”之态。陈廷焯在《云韶集》中评说:“起得洒落。‘忍泪’十字,真写得出。” 下阕转入抒情,写别后的相思眷念之苦。“不知魂已断”,这里的“不知”最为精妙,比起直言断肠之痛来说,更突显少女的如痴如狂、魂梦颠倒之态。从而才至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空有梦相随”。正是“不知得妙,梦随乃知耳。若先知那得有梦”?“空有”二字甚为凄苦,写出少女想随君去而不能的痛苦心情。 末句采用对月抒怀的寄托方式,“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可见,虽然寄月相思,仍旧不能解得相思之苦,“无人知”仍是煎熬,仍是折磨,特别是这个“人”还包括少女心心念念的离人。直书离苦,让人欲哭无泪,唯有黯然销魂。 另一首《女冠子》词云: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虽然两首词中的主人公可能不尽相同,一说“别君时”,一说“依旧桃花面”,可见是从女方与男方的不同口吻叙述的。但二者确实都有追念旧情的意思。而刘永济以其二首为同一主人公,言:“前首是回忆临别时情事,后首则梦中相见之情事也。明言‘四月十七’者,姬人被夺之日,不能忘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