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故事:黄鹤楼】中国最好的“到此一游”,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青玉421 2019-03-19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现在的5A级景区黄鹤楼,前几年去过,半真半假。半真,是因为它确实矗立在那里,而且叫黄鹤楼。半假,是因为它不是当初的那个黄鹤楼。也难怪,中国的传统建筑都是土木结构,不耐风,不耐雨,不耐火,不耐虫,更不耐人,比如战争和人为破坏。黄鹤楼的半假,还不仅如此。现在黄鹤楼的位置还不是当初黄鹤楼的位置,两者相差一公里。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引桥,黄鹤楼也成了动迁安置的对象——面对异地建造的、高大宏伟的、钢筋水泥的、明显就是假古董的黄鹤楼,心里有些怪怪的。看到那么多乐呵呵的游客,突然觉得人有时候还是无知点好,知道了太多,总有些不爽。

好了,我们念诗。诗歌是真的。黄鹤楼本来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个军事瞭望楼。后来三国归晋,这里不是军事重地,但仍然是交通要道,官商行旅、文人墨客云集,迅速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人多的地方,诗歌就多。不仅仅是凡夫俗子喜欢涂鸦,大文人也喜欢“到此一游”。这不,就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到此一游”诗篇——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南宋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对这个评论,李白、杜甫在九泉之下,不知道有没有脾气。

古人写诗,最怕重复。可是这首诗开头,三个“黄鹤”却重复的天衣无缝。有时间,有空间,有黄鹤,有神仙,还有说不尽的历史沧桑。后面四句,更是现实和历史的对照,把个人置身于大时空中,体会时空的苍茫感。后来,大诗人李白来了,提笔正准备写“到此一游”,突然看到了崔颢的诗歌,顿感无从下手,如果写不好,会丢了自家的名头,到最后只感叹了一声:“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连李白都深深拜服的诗作,果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

黄鹤楼地处交通要道,李白还是要一而再再而三来的。李白,后来写过黄鹤楼吗?确实写过。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歌当然是好诗,但这首诗里,黄鹤楼只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的一个要素——地点,而不是正面写黄鹤楼。想必,崔颢《黄鹤楼》的阴影,一直会在诗仙李白心中徘徊不去。直到有一天,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写下了这首诗,才算出了一口恶气。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很容易看到这首诗与崔颢《黄鹤楼》的共同点。崔颢不怕重复,开头连用三个黄鹤,李白也不怕重复,开头连用三个凤凰。昔人骑鹤登仙,黄鹤不是凡鸟,凤凰那更加不是凡鸟。而且,而且,两首诗,都押同一个韵,还都以“使人愁”作结。

于是,就有很多人打嘴仗。两首诗无疑都是最好的诗歌,到底哪个更好一些呢?有人说,李白的诗更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那是家国情怀,大气磅礴。相比之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只是故乡情结,要小很多。但也有人说,崔颢的诗更加超妙、高古,也更加雄浑,所以崔颢的诗更好。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说,写文章常常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很难说谁是第一名。武功武术呢,不一样,谁不服就真刀真枪干一场,岳飞枪挑小梁王,李元霸手撕宇文成都……高下立判。

两首诗谁高谁低,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但我打心眼里佩服,李白就是李白,不服就来战,不打嘴炮。

▼韩可胜(大仙)——唐诗是心灵的毒药(第二集)

鸣谢:视频内容由“几何书房”制作

==陆家嘴读书会:公益讲座、电视录播==

主题:唐朝诗人们的日子

主讲:韩可胜

作家、文化学者

网红《2018诗词日历》《2019诗词日历》主编

央视“1号线上”每日荐诗推荐人

上海新闻广播节气诗词主讲人

十大国学公号“宝宝念诗”创始人

时间:12月1日(星期六)晚19:00-21:00 

地址:网红场地融书房(浦城路150号三楼)

因为电视录播,四岁以下孩子谢绝入场

报名链接:

http://jiheshufang./l3NWdyk?from=groupmessage


与季节、节气、节日、纪念日、花信风等高度对应;念着当天的诗,赏着当时的景,想着当年的事,比单纯背诗内涵更加丰厚;篇篇经典,覆盖中小学课本大多数诗词;湖南卫视“声临其境”声音指导狄菲菲团队艺术配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