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 (宋)范成大 小槛移秀色,端来媚禅房。 道人不解饮,醺然醉天香。 几年前,去宁波过春节。那里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学生,也是兄弟。当年在山区中学时,他高三理科班,我大学毕业去教语文,因为年龄相仿,性格相近,所有就没大没小混在了一起。隆冬之中的宁波荒山,腊寒刺骨,百草枯萎,却常常看见一种低矮的小灌木,叶子碧绿的,正开着白色的花,稍一低头,香味浓郁,有一种中药的味道。什么花?答曰:瑞香。于是,拔起一棵细小的,不过几寸长,揣在了大衣口袋,带回上海。现在已经长到一尺多高,撑满了花盆,发出的枝叶成为圆圆的一团,是原来的好多倍,年年准时开放,果然讲信用,从来没有辜负我。 昨天进入大寒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三个花信风。这就是二十四花信风。大寒节气,第一个花信风就是瑞香。传说庐山有位僧人白天在大石头上睡觉,睡梦中被浓香熏醒,找到花之后,把它命名为“睡香”。后人改称之为“瑞香”。除了我带回来的那株纯白色的外,还有紫红色、淡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形状、香味都差不多。 宋人特别喜欢瑞香,瑞香的诗歌基本都是宋人写的。范成大这首诗说,把一棵正在开放的瑞香(秀色)移进门来(槛jiàn,门槛、栏杆),本来很单调枯燥的的禅房,一下子就妩媚了起来。可惜修道之人,不能饮酒,被这种浓郁的香味一下子熏得醉了。这首小诗,把瑞香的美、媚和香味的浓郁,写得活灵活现。 瑞香的花,每朵都很细小,凝成一簇,别有韵致。宋人没有唐人的豪情万丈,但善于观察细节,所以写了很多瑞香的诗歌。比如: 瑞香花 (宋)胡仲弓 生处多应散紫芝,清香端的与梅期。 梅花刚被人描画,却是清香人不知。 这首诗写的是紫色的瑞香,与梅花同时开放。作者感慨梅花总是被人描绘,写进画图,但是瑞香,却不为人所知。确实,与梅花的盛名相比,瑞香默默无闻多了。 眼儿媚·青锦成帏瑞香浓 (宋)朱敦儒 青锦成帷瑞香浓。雅称小帘栊。 主人好事,金杯留客,共倚春风。 不知因甚来尘世,香似旧曾逢。 江梅退步,幽兰偷眼,回避芳丛。 帷(wéi):帐子。帘栊(lián lóng):窗帘、窗户。朱敦儒是两宋相交的词人。以清高自许,打交道的也是一些高人隐士。这首词就写自己做客朋友家,朋友留他一起欣赏瑞香的春色。在他看来,瑞香原本不是在尘世之间,就隐逸而言,梅花和兰花与都不足以与之相抗衡。 事实上,瑞香比较好养,宋人移瑞香、养瑞香、赏瑞香,是隐逸之士的一种风尚。所以写瑞香的诗歌,常常有三分的禅意。比如,“味入禅心清透澈,锦熏篝暖不容招”、“今日对花无意思,花应怜我我怜花”。 === ========================== 宝宝念诗-韩可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