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你的摄影入门(12)像画家一样观看

 如歌行板11 2019-03-20

【提醒:帖子底部有投票,欢迎参与调查】

前面第十期讲到“平面”的问题,有同学私下跟我说,她突然之间看懂了斯蒂芬·肖尔《照片的本质》,恭喜这位同学!同时也有同学私下跟我说,他怎么也不明白照片是关于平面的事。我跟他开玩笑说,你把那些纵深感强烈的照片打印出来,用手摸摸看,是不是平面的。

有时候要理解照片是“平面”的这件事确实很难,因为很多人会把照片跟现实世界等同起来。我们习惯于三维方式观看世界,然后想当然地认为照片也是三维的。其实,照片已经变成了二维,也就是说,从现实世界到照片,这是一个平面化的转换过程。照片中的空间感觉是一种三维幻觉。相机的观看跟人眼的观看还是有很大差异。

比如,135相机小于50焦段一般称为广角焦段,拍出来的照片跟我们人眼看到的并不一致,极端的例子是鱼眼镜头拍出来的照片,照片中的空间是完全变形的,跟我们人眼看到的完全不同。因此,鱼眼镜头中的世界并非真实的现实世界,它是一个被玻璃片扭曲了的世界,就像我们从哈哈镜中看到的世界一样。同样,焦段位于200mm,拍出来的世界是一个扁平化的世界,前景跟背景之间的空间似乎不存在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同样是扭曲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照片其实跟绘画没有什么不同,它所呈现的是现实世界的影子,而不是现实世界本身。

鱼眼镜头下夸张变形的世界(照片来自网络)

长焦镜头下树枝、猫和围墙之间似乎没有空间(照片来自网络)

这是摄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因为当你去观看一张画的时候,即使像冷军先生的超写实绘画,你认识到自己面对的还是一幅画,而当你去观看一张照片的时候,你往往忘记自己面对的是一张照片,你感觉自己面对的是照片中的世界。所以,照片被认为是“透明”的,“看不见”的。

冷军超写实油画作品局部

记得很久以前我跟朋友举过一个例子:当你拍下一幢美丽的房子之后,观众看到的是房子的美还是照片的美?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会经常举出来。大部分人突然会发现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甚至思维上发生混乱。

是吧?你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吧?(底部做了一个投票,看看你们的投票结果

© Jinguang Xie. 图片来自 IPPAWARDS

这个问题还有更加难以回答的升级版:我们拍摄一个人的肖像时,存在着所谓的肖像权,也就是照片被认为是从对方身上获取了一点什么东西(他/她的外貌被你用照片占有了),那么,当我拍摄你家的房子时,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从你家房子那里占有了一点什么东西,我在展出(销售)这样的照片时,是否也需要获得你的同意?

这个问题你好好思考。我们接着上面的话题:当我们面对一张照片的时候,你面对的是照片本身还是照片中的世界?你是不是无法分辨这两者?

这也许是照片独有的魔力,让大多数人在照片面前失去判断力。但是作为摄影师,你必须从这种魔力中跳出来,清晰地认识到照片自身。就像一位外科医生需要从血肉模糊的恐惧中跳出来,冷静地面对一堆人体的组织器官。

摄影师看世界的方式也应同样如此。我们不能把自身沉浸在世界内部看世界,而要跳出世界看世界。在这方面,摄影师需要向画家学习。

在画家眼里,世界就是一个有着无限复杂结构的物体,但是可以通过点、线、面、色彩这样的方式来简化这种复杂性:房子可以简化为一些线条,树木可以简化为一些线条,汽车也可以简化为一些线条,人当然也可以简化为一些线条......所以,对画家来说,画面上的世界不过是一些线条(色块)的组合。绘画的难度有时候就跟线条的复杂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当然有些看上去简单的绘画实际上非常复杂,甚至有人提出,越简单越难)。

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的画看上去很简单

印象派大师莫奈(Claude Monet)说:

“不要把眼前所见的景物当做树、房子、原野或任何东西,可以尝试用不一样的方式思考:眼之所见可能是一个蓝色正方形,也可能是一个粉红色长方形,只需考虑其色与形,直至眼前所见的画面,成为你独一无二的、纯粹的印象。”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

Claude Monet,Garden at Sainte-Adresse ('Jardin à Sainte-Adresse'), 1867

莫奈说出了画家如何作画的奥秘:他们只须把世界理解为“形和色”的组合。实际上,摄影师们也应该如此去观看世界:把世界看做是线条(形状)和颜色(色块)的组合,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画面的结构。

这就是为什么学过绘画的人转到摄影中来更快更容易组织画面的原因。但是很多人没有造型和色彩的经验,仅仅能够理解简单的线条秩序(实际上也不知道这样的秩序对不对),看不出复杂结构在视觉上的微妙(画面一复杂就难以驾驭),导致很多照片在视觉上令人无法忍受。

保罗·斯特兰德 (PaulStrand):简单的秩序

埃里克斯·韦伯(Alex Webb):复杂的结构

有人说,照片就要拍得自由,不要有什么规矩。这种话只对天才有效,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无效。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理性的自由,相当于撞大运。也许你会拍出几张好的照片来,但通常大部分是废片。这种方式还对后期的整理和组织造成困惑:不知道如何编辑一部完整的作品。

照片要拍得自由,就像书法要写得自由一样,没有前期大量不自由的训练根本达不到真正自由的境界。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写正楷的书法家能够写好草书,同样,一个不知道何为严谨的摄影师,他的自由看上去很生猛,实际上是乱来。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怀素:自叙帖

我偶尔看到有圈内老师对生猛的偏爱,因为过于严谨的照片实在太多,确实让人生厌。但是对于乱来的鼓励实际上会导致新手们误入歧途,再也无法从深坑里自拔。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过程是无法简略的,没有一个天才儿童可以越过中间的学习阶段直接跨越到第三层“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阶段。米罗(Joan Miró)、齐白石的拙和可爱气已经不是儿童的那种稚嫩和不可控,初级阶段的自发性跟高级阶段的自觉性,完全是两个境界了。

Joan Miró - Plate II Printmaking 

齐白石作品

最后给你看几张体现立体派大师毕加索(Pablo Picasso)早期写实基本功的绘画作品,让你明白大师不是一夜之间诞生的:

Pablo Picasso, 1901-02, Femme au café (Absinthe Drinker), oil on canvas, 73 × 54 cm

La Vie (1903)

The Old Guitarist (1903)

Pablo Picasso, 1905, Au Lapin Agile (At the Lapin Agile) (Arlequin tenant un verre), oil on canvas, 99.1 × 100.3 cm

Pablo Picasso, 1905, Garçon à la pipe, (Boy with a Pipe), private collection, Rose Period

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 1906

他后来画成这样子的了:

1910, Girl with a Mandolin (Fanny Tellier), oil on canvas, 100.3 × 73.6 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