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本质是洞察和理解。 为了更加形象地解释它,我们从人的成长过程来分析。 如上图所示: 人生来是无知的,刚出生那会肯定啥都不知道,后来呢,在家庭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了经验,逐渐的我们获得了一些信息,信息是孤立的刺激,零散的事物,比如小孩子的五官就能看到、听到、闻到一些东西,这些就是外界的刺激。 信息足够多之后,和我们的生理条件建立联系,信息之间有关联,概念与概念之间有关系,慢慢形成了知识,比如用调羹吃饭,这个是爸爸,这个是妈妈,这些都是知识。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但实际上这个学习的过程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再往后呢,随着我们人生经历和阅历的增加,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人和事,对于这些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就形成了我们的认知。 我们吸取经验教训,把这些东西化为己用,并且为我所用,能够灵活掌握,成竹于胸,这时候就慢慢变为智慧了。 我们在这整个过程中所接触的人和事,看过的书,听过的话,想过的问题,做过的事,所有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最终决定了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为什么我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经验的产物呢,要改变自己就要接触不同的事情,结识不同的人群,输入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注意区分几个概念,见下图:
来,我们看看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在这些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还要转化为认知,并且经过实践灵活运用,最终形成智慧。 知识和认知是不一样的。知识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你见或者不见,它都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你,是吧。认知呢,是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只有转化为认知,才能产生作用。 当我们对于事物的原理和规律有系统认知,并且运用认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后逐渐提炼出智慧。 综上:
或许,“智慧”的构成词根就很好地说明了吧,“知”(知识)、“日”(时间和实践)、“心”(思考和提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