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 读者 ![]() 2月14日(己亥正月初十),游杜甫草堂。 天,阴沉沉的,空气格外潮湿,仿佛伸手抓一把就能拧出水来。“杜少陵,胜国1时加谥文贞,祠在浣花溪上,云即草堂旧址,人多以草堂呼之。”(何宇度《益州谈资·卷中》) 上午9点,当我们由北门步入草堂时,天上飘起了小雨。情不自禁吟诵那千古不朽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又想起5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时,我读小学六年级,第一次听说杜甫这个伟大的名字,第一次读到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班主任老师要求我们熟练背诵。第二天,班主任没有来上课,由教务处于主任临时代课。于主任让班长领读两遍,然后指着我说: “你,站起来背诵。” 我结结巴巴地勉强支吾了两句就卡了壳,根本背不下来,耷拉着脑袋木头一样杵在那里。同学们的窃笑,让我无地自容,差点儿哭出来。 “坐下吧。”于主任说,“明天还提问你。” 放学后,我躲开小伙伴,偷偷地一遍遍反复背诵,直到滚瓜烂熟。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春夜喜雨》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此生难忘。 披着淅淅沥沥的春雨,缓步漫游,经听秋轩、唐风遗韵、盆景园、兰园、仰止堂、至万佛楼折返。沿花径游大雅堂、浣花祠、少陵草堂碑亭、茅屋故居、气香亭,回头到柴门。柴门楹柱上的对联格外令人瞩目:“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读此联不能不提到一个古人。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己亥年),为避战乱,杜甫携家人辗转来到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结草堂于浣花溪畔。堂成,慕名访谒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盛赞杜甫的诗作誉满天下,世人仰慕。事后,杜甫写下《宾至》诗,“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表达自己谦和处事、低调做人的品格。 明万历年间,华阳县令何宇度,拜谒草堂,是时“栋宇尚未倾圮,盖监司郡邑常宴会处。予稍为之修葺,镌公遗像及唐本传於石。榜署2皆用公诗,而概括之曰: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缘江路熟,青郊竹树四时新3。又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又万里桥西,草堂佳句如新,宛见卜居之兴;百花潭上,水槛苍被依旧,长留怀古之思4。不知堪博此公捧腹否?”(何宇度《益州谈资·卷中》) 何宇度,字仁仲,今湖北安陆人,历任詹事主簿、夔州府通判;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任华阳县令。他一生崇仰杜甫,遂引经据典,将老杜诗句稍加增减,变诗家不事张扬之谦辞为称扬赞誉之妙联,格调愈加清新,情趣愈加高雅,为后人赞叹。 春雨中漫步草堂,长知识,开眼界,心悦神怡,另是一番情趣。 1、胜国:即亡国,这里指元朝。 2、榜署:榜,即匾额。榜署,泛指写在匾额上的文字。 3、杜诗《堂成》首句“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4、杜诗《狂夫》首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