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话后的广成子与老子的关系

 Athenauknow 2019-03-20

    神话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把事物神话化又是人的思维本能。在广成子做为一个真人存在时,老子还没出生,也就是说:这两个人,广成子是公元前2698年至2599年的人,老子出生在公元前600年到500年之间,就是说广成子比老子之前早2000多年。在广成子时代,仓颉已开始创造文字,“道”的概念自然始于广成子而不是后来的老子。而在这个时期,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已建立大帝国一千多年,已使用文字和铜器。同期,埃及内乱,旧王国亡。印度民族自里海北岸大草原四散谋生。东行的一支进波斯、印度称为雅利安人。西行的一支进入欧洲,成为希腊人、拉丁人。曾经与炎帝族、蚩尤族和黄帝族在西北颇具规模的空同族仍然势力十分巨大,治服空同人成了黄帝的主要国务。作为西北最强的空同族酋长广成子引起了黄帝的注意,广成子以当时人的高智慧对天地自然做了“道”的解释。他的“道”还引起当时流浪至中国的波斯人、印度人、希腊人的取经。在黄帝时期中国文字与波斯文、印度文字、希腊文字已经进行语言和文字交流。由于当时文字交流程度高,在交流后向第三者传播时就加进了想象以及分析判断者的话,由此虚拟的一部分就成了神话。这些神话是对真人的“夸大”的伟大化。而崇拜祖先又把崇拜推向信仰的极致,又是中国后代人对先辈的“本能”反应。

    生活是神话的原型和源泉,神话又是精神力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当神话以第一智慧和第一文明进入原始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神话对分散的个体无意识而进入集体的社会活动有稳定社会的凝聚力。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内《海外南经》开篇说:“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黄帝和广成子作为圣人是能懂道理,并且被人奉信。在这本记载山海神异的书中,空同山被称为高山,六盘山被称为龙首山,二千年来的圣人皆被神话,这和当时被巫师神话一样,虚构成分更大更多。在远古人的眼里世界万物都可神化,一切事物都有神和灵。二千年来,广成子由人在神化,与春秋时的老子是两个人。司马迁说,公元前600年到1580年间,在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老子出生了,他大名李耳,表字伯约,别名李聃,聃是对老子长得奇怪形状的耳朵的表述。老子父亲叫李乾,是东周的一个地方文字记录小吏。按时间顺序,广成子的崆峒论道早于《易经》,而老子从小学习和研究的是《易经》,《易经》给了老子玄而又玄的冥想。至于《易经》是否纳入广成子的言论或黄帝论道,目前尚有多种说法。但是受启发于《易经》的老子曾西来崆峒山问道,这是孔丘向他求教之后。孔子是一辈子自己没有助手动手写著,他的言语讲话被学生记录下来编写成《论语》,老子则不然,他年老时离开洛阳的洛水边,沿当年黄帝西行的足迹,他奔向渭水和泾水,当他骑着一头青牛走到函谷关被守将令尹喜挽留,令尹喜是喜欢收藏文人笔墨,老子推不过,就挥起刀笔,洋洋洒洒,一气在竹简上呵成五千字关于道的思考,这收藏品几十年后就成了有名的《道德经》。老子给令尹喜写下收藏品后,令尹喜喜滋滋送老子出函谷关,老子骑着牛继续向西走去。据说他到华山论道,到崆峒山问道,到玉门关出阳关一直西去了。

    写到这里,广成子和老子都是以人间真实人物作人间的人事历史。可是到秦始皇,他听了方士徐福的话,把广成子看成仙人,老子看成神,秦始皇跟着徐福到秦皇岛、到崆峒山寻神拜仙找长生不老的药。秦始皇知道他可以征服天下,但免不了死,这死就等于失于天下。为了万岁万万岁地坐天下,追求老子永远不死不老的神丹妙药。而道士为了道教的存在,把老子神化捧上天了。最早的广成子也被人抬出来神乎其神。但是广成子在先,老子在后。为了抬高老子,不能忘了广成子,两人如何处理,只能有一个道教教主,说是广成子就忽视了老子,为了瞻前顾后,第一次把广成子说成老子,或者说老子就是广成子的是汉文帝。在旧中国一切是皇帝说了算,天子口中无虚言,皇帝不但自己是天之子,他还可以封神。

    这是公元前179年到157年发生的事,作为人的广成子和老子是早已死了,但化为神的老子还以广成子出现。汉文帝刘恒派使者替他到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是广成子也是老子回答说:“道尊德贵,叫别人代替能问明白吗?”使者回去回复,汉文帝无奈,就亲自起驾到崆峒山,责问老子说:“普天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虽得道,但是我的子民,有什么妄自尊大的?”老子一听一双手合掌,双脚离开土地,他身体升到半空中,低语对文帝说:“你看我这时踩了土地吗?”文帝抬头望着老子这样,就下车鞠躬谢罪,这广成子就赠送一部《道德经》给文帝刘恒。于是《道德经》作为天意和精神支柱成为汉文帝的指导思想。中国的道教到刘恒时期又掀起新的思想高潮,他信奉黄老之说,在苦县兴建老子祠,在皇宫也大兴土木修建黄老祠,他在祠堂的尊位是:黄帝是帝王的第一祖宗。广成子即老子是他生命和精神的首席导师。刘恒这样树立尊位,老子就是千古帝王之师了。中国的政治在文人的笔下不断翻新,西晋的王浮作了《老子化胡经》,他的竹简出土后,崆峒道士一读大喜过望,原来老子当年出了函谷关,西行隐入胡地,这胡地就是国外,他在越过胡沙大海,点化了释迦牟尼,又成为佛祖的恩师。这个老子是黄帝的恩师,经他点化,男权专制一下就延续五千多年。释迦牟尼呢,从《道德经》中提炼出佛家的大慈大悲主张,这样,道生佛,佛道又成为帝王统治社会的精神信仰。但刘恒一死,当“独尊儒术”国策一推行,道佛虽气焰却不比从前大,但儒教又与道佛并行天下。

    唐朝把黄老思潮又推向新的阶段。因为广成子姓李叫李耳。李姓和李渊都是李家人,最远可追溯到成纪伏羲后裔的李氏。公元626年,李渊建立老子庙,祭奠李耳为神圣的先祖。唐太宗上台干脆给皇帝称号加上“大道玄元”、“太上玄元”、“大圣祖玄元”、“大圣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等等。一色男皇帝都是道玄的称谓。所有的皇帝都讲求养生,吃长生丹。连唐太宗李世民因过量食用性药而病死。在唐代佛教也很兴盛,为什么呢?因为老子点化了佛,佛是受道而生的,故这两家是一家,都属李家。因为唐代皇帝很开放,这时候,回教也在同时兴起。

    宋代是遵道的朝代,宋真宗把老子命名为“太上老君”,说老子不仅是所有皇上的老师,也是天帝的老师,他是“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代皇帝姓赵,为了不灭自己威风,就推出“赵玄都”,尊号为“玉皇大帝”,这太上老君李耳就是他的国师。最受感动的皇帝是书画家宋徽宗赵佶。他在公元1101年到1125年间书画以道为主题,连皇后宫女也选仙女的廋型体貌,自号“教主道君皇帝”,对天下道士说我是皇帝也是道教教主,崆峒山的广成子就是我的恩师。赵佶还真的把道场道事活动搬入了宫中,他以道教宗主身份尊老崇道。

    公元1280年到1368年共88年,蒙古人入主中原,元帝国实行种族主义,把人分九等,七娼八丐九儒,文人作为“臭老九”第一次出现,佛道却地位很高。元皇帝将喇嘛佛教作为国教,对道教采取宽松政策,任教自由,,不提倡也不干预。这时崆峒山全真派道教兴盛起来,大兴土木修三清殿,扬言成吉思汗在六盘山水凉殿峡养病时请崆峒山道士前去治病,大汗很看得起广成子的徒孙们的救助之情。在元帝国建立后,在宽松宗教环境中全真派从唐朝之后又一次进行《老子化胡经》教育。针对元朝皇帝信佛教,说道教和佛教是一家亲。老子出函谷关进入胡地,在西域弘道讲法,自号释迦牟尼,定居灵鸠山雷音寺,名称为“佛”。唐僧取回的经实际都是老子讲的真谛。这和元代皇帝的信奉,都是一回事。这使广成子成为老子后又成为了佛祖释迦牟尼。平凉的文人感悟到这里,为了抹去自己排名在妓女和乞丐后面的“臭老九”,就捐款在崆峒山修“三教洞”,让老子坐在中间,说老子是佛也是儒,这三教很和谐,主张的大同世界彼此并不冲突。而修三清殿的道教信徒又重新审核广成子就是老子,老子就是大神,大神就是天上的天尊皇帝。道士们说,在三十五重天是元始天尊居住,成为玉清境;在三十四重天是太上大道君居住,成为上清境;在三十三重天是太上老君居住,成为太清境。这三清殿建了三个宫:玉清宫、太清宫、上清宫。这三个道教天神中老子地位最低,排得层次第三,元始天尊又称元始天王,是第一真人。在崆峒中台还建了紫霄宫、玉宵宫、琼宵宫,说这三位是九天圣母是三清的皇后。因为太极生两仪,阳气和阴气才和谐。

    三清教徒的神话思路同时遭到了一些道士质疑,这低看了老子。于是正本清源,又梳理出新的神话系统,广成子就是老子,老子就是宇宙的精魂和元气。老子一气化三清。他是道的起点,叫混元皇帝。崆峒山有个混元顶就是他的浩茫三气和五色种子的诞生地。因此,才有九九八十一化,在隍城有壁画八十一化老君图记述了他的事迹。由天上而人间,由开天辟地到如今,老子的不同“化”出现:

    在上三皇时代叫玄中法师。

    在下三皇时代叫金阙帝君。

    在伏羲时代叫郁华子。

    在神农时代叫九灵老子。

    在祝融时代叫广寿子。

    在黄帝时代叫广成子。

    在颛顼时代叫赤精子

    在帝喾时代叫禄图子。

    在尧时代叫务戌子。

    在舜时代叫尹寿子。

    在大禹时代叫真行子。

    在成汤时代叫锡则子。

    在周穆王时代叫释迦牟尼

    在文王时代称老子。

    在春秋战国时代叫李耳。

    在秦始皇时代叫神仙。

    在汉文帝时代叫广成子

    在唐代叫老子也叫佛。

    在宋真宗时代叫太上老君。

    在元代叫太上老君。

    在明代以上名字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在清代各以自己取向叫老子的名字。

    明代吴承恩从以上纷乱的故事中梳理出《西游记》的故事,由于吴承恩重佛轻儒,老子李耳就成了玉皇大帝的国师,是三十三兜率宫中的太上老君,他被孙悟空戏弄,他又从左胳膊取下一个金套子,用没有《道德经》思想的金刚套套在猴儿头上,这意味着老子的哲学思想已变成了治人的紧箍咒了。

    崆峒山的道事活动是伴随社会而变化的。在黄帝拜广成子为师后,这个“帝王师”就永远不老,一直成了历代皇帝的导师。黄帝为广成子修了个问道宫——山洞、土庙。当周穆王来崆峒山就修建了广成宫。唐代复修问道宫和太和宫。宋代为广成子开凿了混元顶,修太上老君庙。元代修三教洞、玉皇殿、三清宫,复修太和宫。广成子的养生之道和老子的宇宙之道合二为一,又兼顾佛教、儒教,崆峒山今天没有一座广成子宫殿,但作为老子化身的太上老君在紫霄宫、三清殿、太和宫出现。(选自《养生平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