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 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这一盛世的到来和他密不可分,是他为国操碎了心。 日本著名学者稻叶君山曾评价这一盛世:康熙是开垦的,雍正是种植者,而乾隆则是收获者。由此可见雍正在中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他的努力解决了上一代的问题,给下一代留下了果实。在康熙去世,雍正在位之后,雍正治理国家总是将国家的实际情况放在首位,作为一个统治者事事以国事为大,所以正因为有了雍正的治理,才使得国泰民安,顺风顺水,对康乾盛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雍正刚上任之时,就对康熙在位留下来的隐患进行了一系列措施,朝堂中的贪污腐败风气得到了整治。根据记载,雍正每天工作到很晚,整日亲自批阅上百奏章,每一份奏章都是非常认真非常仔细地去看的,有时候他在奏章上写的批语甚至会比奏章本身的字数还多。对于一些无关紧要,阿谀奉承,隐瞒实情的奏章,雍正总会批评这些大臣,还告诉所有的大臣都要引以为戒。 在1724年,一位大臣就谎报了河南蝗虫灾害的问题,说此次蝗虫灾害未被消灭的仅十之一二了。雍正认为蝗虫是极难消除的,不可能消灭如此之快,于是就去了解了情况,才发现这位大臣谎报。得知实情之后,雍正立刻就把这位大臣骂了一顿,说他这可是欺君之罪,大臣一路磕头道歉,表示自己不会再犯。不过又过了不久,他却在一次谎报了事实。在甘肃干旱时期,一场小雨之后,这位大臣就想着讨好雍正,他马上就上报皇帝说这里马上要丰收了。 对于这种写奏章来和皇帝联络感情的人,雍正总会是严肃制止,曾写过批语:“如果有大事上报,那么短期内可以高频率写奏章,但如果没什么大事,长时间不写奏章也是没关系的。”雍正是个非常开明的皇帝,他便告诉大臣们,自己想听的只是事实,不能只说好事不说坏事。而为了能够让大臣们多说一些实况,他还对敢于说忠言的人进行奖励。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在他驾崩以后,乾隆继位。在乾隆刚继位的最开始的十年里,他也是有些作为的,保持了父辈传下来的昌盛的状态。不过,后期就不行了,他简直成为了清朝财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此,乾隆也被称为“清朝最大的败家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