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练|土壤也会呼吸

 hjh2004 2019-03-20

土壤呼吸作用(土壤中的CO2逸散到近地面的现象)强度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土壤容积含水量约30%时,呼吸作用最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玉米活跃生长期静风条件和一天中上午、下午、清晨不同时刻CO2浓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表示清晨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作物层底部CO2浓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垂直变化不大   D.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3.通过改变CO2浓度来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主要是(  )

A.增加土壤的湿度   B.增施土壤有机肥

C.减少植株的密度   D.增加作物的高度

答案:1.D   2.A   3.B

【解析】

1.农作物夜晚基本没有光合作用,清晨时作物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加上土壤的呼吸作用,CO2释放量多,且越接近地表,CO2的浓度越高,故选项D正确。

2.作物层底部光照少,光合作用弱,CO2浓度主要与土壤呼吸作用有关,离土壤表面越远,土壤呼吸作用越弱,所以CO2的浓度随着高度上升而降低,故选项A正确。

3.由材料可知,土壤湿度在30%左右土壤的呼吸作用最强,土壤过湿不利于土壤呼吸释放CO2,A错;增施土壤有机肥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释放CO2,增加作物层CO2的浓度,B对;减少植株密度增加底部的光照,不利于提高作物层CO2的浓度,故C错误;因为CO2的浓度随作物的高度上升而降低,增加作物的高度也不利于提高作物层CO2的浓度,D错;故选项B正确。

【点睛】

小题2关键看图中作物层底部曲线向左倾斜,说明CO2浓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是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