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之战中,他带大量人才投魏,影响蜀国国运,但刘备没有怪罪他

 紫薇院 2019-03-20
原创 布衣如是说 2018-12-20 21:50:45

蜀汉先主章武元年,公元221年

刚刚登基称帝三个月的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替大将关羽报仇,不听众人的良言相劝,执意对孙权用兵。当然刘备的大军并非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七十万,据考证刘备动用的兵力应该不过五万余人,其前锋部队沿江而下,击败了阻击的吴军各部,攻占秭归。

夷陵之战中,他带大量人才投魏,影响蜀国国运,但刘备没有怪罪他

陆逊

战事看似顺利,但刘备身边的警觉之士看到了隐患,这个叫做黄权的人,向刘备提出建议。他认为大军顺流而下,一旦失利很难全身而退,希望自己能率一旅之师去试探吴军的动向,而刘备则率领大军在后方见机行事。

但被眼前胜利冲昏头脑的刘备,听不进黄权的劝告,以防备曹魏军队为由,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领偏师在江北防备,而自己留在江南前线。

夷陵之战中,他带大量人才投魏,影响蜀国国运,但刘备没有怪罪他

刘备

结局可想而知,陆逊借着长江水势冲破蜀军的营寨,蜀军在战前被刘备分为各个部分,原本打算互成掎角之势。但没想到被陆逊率领的吴军,击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损失精兵猛将的刘备,成为孤家寡人,在混战中逃得性命。而那位在江北担任偏师的黄权,因为被东吴水军截断返回西蜀的退路,不得已投降曹魏。

夷陵之战中,他带大量人才投魏,影响蜀国国运,但刘备没有怪罪他

黄权

其实黄权所部的兵力有限,但刘备从蜀中带出大量的人才,想等到荆州光复后,将这些人才安置到当地担任基层干部。出于安全考虑,刘备将这群士人暂时安置到黄权的军中,其中包括凤雏庞统的弟弟庞林和刘备任命的南郡太守史合,但没想到这群人跟随黄权一同投奔的魏文帝曹丕。

夷陵之战中,他带大量人才投魏,影响蜀国国运,但刘备没有怪罪他

曹丕

曹丕对此事大喜过望,不仅下令设宴为众人压惊,而下令封赏归降的众士人。黄权被任命为镇南将军,封爵育阳侯,加侍中。而史合以下的四十二人也被封侯,还有一百多人被封为将军和郎将。要知道在四十年后的灭蜀之战中,被封侯的功臣不过才五十多位,由此可见黄权等人的投降,对于曹丕来说这多么大的“盛况”。但对于刘备和蜀汉来说,也是特别大的人才流失。

夷陵之战中,他带大量人才投魏,影响蜀国国运,但刘备没有怪罪他

黄权

黄权并非刘备的旧部,此人是益州士族集团的代表人物。在刘璋主政益州的时代,黄权便担任主簿。刘璋昏聩暗弱,在张松提出“迎接刘备,抵御张鲁”的计划时,黄权一针见血的指出,刘备对益州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刘璋非但不听黄权的意见,反而将其外放,担任广汉县长。

夷陵之战中,他带大量人才投魏,影响蜀国国运,但刘备没有怪罪他

法正

刘备袭取益州后,治下的郡县望风而降,只有黄权紧闭城门,拒绝劝降。直到主公刘璋投降后,黄权才屈服,被刘备任命为偏将军。在当时,刘备身边的大红人,是新得势的法正法孝直,这个人也是刘备用来当做以后牵制、限制诸葛亮职权的人选。而黄权一直都处于靠边站的地位,虽然黄权极富战略眼光,曾经向刘备积极建言,提出汉中是蜀地屏障的第一人。但后世将汉中争夺战的功劳,都记在黄忠和法正身上。

公元219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晋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而黄权的职务不过是治中从事,明显受到的打压和排挤。

夷陵之战中,他带大量人才投魏,影响蜀国国运,但刘备没有怪罪他

诸葛亮

黄权投降魏国后,按照蜀汉的法律,有司要逮捕他的家人治罪,但刘备制止了这个举动。刘备反思自己以前的过错,认为是自己对不起黄权,而非黄权对不起他,于是命人善待黄权留在蜀汉的亲属家人。

而黄权虽然归降曹魏,但对刘备非常敬重,黄权在曹魏任职的时候,受到曹丕和司马懿的器重和重用,不仅升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去世后其子黄邕承袭其爵位。而他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在后主刘禅的时代官拜尚书郎。绵竹之战中,黄崇为了报答国恩,临阵战殁。

虽然黄权两次投降,三易其主,但后世对其评价很高,没将其和三姓家奴吕布并列。但黄权在夷陵之战中,带领麾下士族投魏,对于蜀汉这个新兴政权来说,储备人才的大量流失,确实迟滞了蜀汉的良性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