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城最好喝的豆腐汤,蕴藏着悠悠的故事!

 昵称50737480 2019-03-20

在河南洛阳市老城区唐宫东路起点,有两家汤馆天天大早上喝汤人络绎不绝,一家是路北西头100米的康乐豆腐汤,另一家是路南东头的清真马武周牛肉汤。据考证,马武周清真牛肉汤与马小道清真牛肉汤原为一家,洛阳清真“四马”还有清真马杰山牛肉汤、清真马建国牛肉汤。而与清真马武周牛肉汤斜对面相邻的这家康乐豆腐汤,也是来头不小,享誉方圆数公里。

在老城唐宫东路起点的康乐豆腐汤馆,营业了整整12年。此前,在老城北关10路公交车站后面,康乐豆腐汤早先叫海林豆腐汤,开了有大概8年时间,是一家豆腐汤老店。康乐豆腐汤馆的店招明显陈旧了,一看就知道这家汤馆蕴藏着许多故事。

一、地方国营“朝阳饭店”任职经理10年,下岗开豆腐汤一举成名

康乐豆腐汤馆舀汤的老板叫张海林,生于1961年。他是洛阳老城南大街著名的国营饭店——朝阳饭店最后一任经理,从1983年任职到1993年。1992年,受组织安排,张海林到洛阳二商干校进修,是第一批学员。可惜的是,1956年开业的朝阳饭店,到1993年,退休职工总数不断增加,退休工资占据饭店利润一大半。在市场经济洪流下, 饭店无力负重前行关门歇业。

老洛阳人还依稀能回忆起来朝阳饭店的历史和盛名。1956年,由5个广州人领办开的饭馆,当时叫做“野味香饭店”,属于地方国营餐饮饭店,专营广式炒粉、广东包子和本地饮食水煎包、捞面条,一时风靡洛阳老城。

1966年,“野味香饭店”更名“朝阳饭店”,主营鸡丝馄饨、小碗肉、小笼包子、牛肉汤、牛肉杂肝汤。“朝阳饭店”后来与“大众饭店”合营过一段时间。那个时期的洛阳老城,“朝阳饭店”有五个门市部,一门市在南大街,主要卖小碗肉、馄饨、包子;二门市在老集九府门,现在林家饭店位置,主要卖馄饨和包子;三门市在九府门南北街,主要经营牛肉臭杂肝汤;四门市在三门市对面,主要卖豆腐汤,五门市在老城南门口,主要卖牛肉臭杂肝汤。

后来,厨师刘荣牵头在老城经营西关牛肉杂肝汤,就是现在的著名景区丽景门门楼前金业路对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关牛肉杂肝汤馆对面,开起了一家后来闻名整个洛阳城的匡家驴肉汤;同时,在老集九府门、金业路交通医院附近,还分别开有两家臭杂肝汤,这就是洛阳臭杂肝汤的起源。知情者透漏:西关牛杂肝汤要早于南关牛肉杂肝汤。

张海林的父亲是洛阳城很早经营小生意的餐饮人,1949年左右在老城西门口附近,挑着担子卖豆腐脑和烙馍,所以张记是餐饮世家完全说的过去。

作为洛阳城最早的地方国营“朝阳饭店”最后一任经理,他干了整整10个年头。1993年饭店关门歇业后,张海林去广东下海了2年做生意。直到1995年,张海林在老城北关10路公交车站牌后,开了一家海林豆腐汤,当时一天卖豆腐汤400多碗,锅台边2个人舀汤都忙不过来,就这样豆腐汤馆和张海林一举成名。8年后,他把海林豆腐汤搬到唐宫东路再创辉煌。

一晃12年多过去了,张海林也58岁了。

掐指头一算,不算在洛阳地方国营“朝阳饭店”当“职业经理人”,单单卖豆腐汤,张海林经营了20年春夏秋冬的“汤生意”,不折不扣是个洛阳汤界“元老”人物了!

二、以精工细作的老匠人精神做好豆腐汤,老洛阳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把洛阳豆腐汤分个上中下等级的话,康乐豆腐汤也就是海林豆腐汤无疑是上乘豆腐汤。一锅康乐豆腐汤凝结着张海林日复一日的精工细作,熬姜汤放入滚水锅,张海林要用很细密的篦子,一遍一遍地捞汤锅中的姜粒和姜末,确保汤的纯净,做到豆腐汤有姜味却不见姜的影子,也就是吃姜不见姜是豆腐汤的最高境界。

在洛阳,并不是每一家豆腐汤馆都会炒白面。炒白面,要掌握好火候,小火干焙把面炒略微泛黄,把面香味炒出来,然后和面撒进汤锅,汤越滚越白。舀一碗豆腐汤,汤清味香,没有一点怪味,再浇上一小勺子红辣椒油和葱油,豆腐汤的整个灵魂充分展现无余。

康乐豆腐汤馆让喝汤人魂牵梦绕的豆腐汤,全在于汤馆老板张海林的用心、用情和坚守传统制汤工艺:汤纯粹是健康的素汤和营养汤,秉承老洛阳豆腐汤传统不用骨头与肉;把姜汤熬好只是一个环节,康乐豆腐汤馆的油炸豆腐与洛阳城任何一家都不一样,他把切好的豆腐块,粘贴在加温的大铁锅四周,这叫先干煎豆腐,等到豆腐两面发黄,放入低温油锅中油炸,捞出豆腐块,控油,然后再把豆腐块复炸一遍。这样的油炸豆腐块放一天都是焦香的,切片放入豆腐汤碗中更增添了豆腐汤的口感和美味。

洛阳城的豆腐汤馆有上百家,只有康乐豆腐汤馆的熬汤大锅中不见生菜在煮。张海林的康乐豆腐汤配碗用的青菜或者白菜,在热水中焯过水,把菜的生气和恶气去处掉,也确保了一锅姜汤煮豆腐的品质如一。尤其是他家的豆腐汤配碗中的葱,切成很细的长丝,让食客吃不到葱辣味,浇上辣椒油,喝一口豆腐汤,那叫一个美啊。

我和洛阳市河洛餐饮文化研究会的李副会长,相约数次去喝康乐豆腐汤,每次都吃的酣畅淋漓。特别是汤馆有一种炸油饼卖,恐怕在整个洛阳市也很少能看见炸油饼了。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我就是喝着豆腐汤,把油饼泡到汤里喝汤的,老洛阳的记忆一下子来到了面前,让我感到很激动。

据说发面炸油饼很费工夫,要把发好的面摊成圆形,中间再割几刀,然后放到油锅中炸,油温的掌握还很关键,这种炸好的油饼0.5元一个。

在这家豆腐汤馆,我还见到一种老式烧饼,双面焦,个头大,是发面与“死面”糅合打出来的一种烧饼,也让我和餐饮研究会的李老师惊叹不已。不由地感慨老洛阳的味道现在真的越来越少了,看见这种烧饼,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那时古老的洛阳和青葱岁月的自己。

更让我惊奇的是,我还发现康乐豆腐汤馆有卖鏊子烙馍,一张直径20厘米的烙馍两面,细密地布满了黑色的麻子,吃一口既筋道又耐嚼。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是兜里揣几张这样的烙馍,去喝老城的豆腐汤或者牛肉汤、驴肉汤。

时隔半月后,我又约李老师去喝康乐豆腐汤。豆腐汤里有油炸豆腐切片、熬煮熟的嫩豆腐、焦炸豆面丸子,还有青菜和切成长丝的葱丝。喝汤姜味正好,汤比较清香醇和,让我感慨这家康乐豆腐汤,是我喝过的老城最好喝的豆腐汤。 张海林坚守20年,经营一家老洛阳风味的豆腐汤,让人回味老洛阳的滋味,让我看到了老洛阳餐饮人的一种工匠精神。

致敬张海林的康乐豆腐汤,洛阳味,喝过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