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苏州城门介绍

 zqbxi 2019-03-20

 顾颉刚先生曾说过:“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所以一定要为苏州城门安排出专门的时间。苏州城门虽不如皇城北京的华贵、六朝古都南京的雄伟,但2500余年的漫长风貌,它们经历过沧桑变迁、承载过毁誉荣辱。“风吹不动一座城”,战争、灾害都没有能让古老的苏州城没落毁灭,但剩下的城门已经不多了。

漫说苏州的城门

  苏州古城有多少城门?这要从春秋始建的阖闾城说起。

  据唐代《吴地记》说,阖闾城有八座水陆城门,“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为什么不多不少八座?书中有解释:“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这叫“象天法地”,表明伍子胥是有工程规划的。但奇怪的是,阖闾城造得并不规则,而且城门也未统一命名,如阊门又称阊阖门、破楚门,胥门又名姑胥门,盘门最早称蟠门,匠门一名干将门,平门又称巫门,齐门初称望齐门,还有,同书记载匠门南有葑门、赤门、栗门,东南角有鲂鱮门,却说“并非八门之数也”,明明都是城门,造赤门时还牺牲了一位黑莫郝将军,为什么不算?看来所谓“八门之数”,是后人为了维护“象天法地”的说法而硬凑的。

  那时的城墙都是土垒的,城门和水关容易坍堵,得用石块铺地,再用木柱支撑。像阊门因为上有大城楼,门洞就用上了铜柱。到汉代改观了,城门全部用砖石砌造。这事发生在公元前202年,荆王刘贾到了封国首邑吴县,发现城墙在八年前被秦始皇下诏拆掉了,便下令恢复。据史料归纳,重建的吴城有昌、胥、盘、蛇、娄、匠、葑、齐、平九座水陆城门。昌门即阊门。葑门到魏晋时改了名。刘敬叔《异苑》记张汛与徐秋英人鬼之恋的故事说,主人公“住苏州乌门”。据王謇《宋平江城坊考》考证,乌门即葑门,是六朝到唐前的名称。后来苏州人把葑门唤作“夫门”,是受“乌门”的影响。

  到隋朝,苏州搬了一次家。开皇十一年(591年),越国公杨素把州治迁到横山下的新郭。隋末大乱,新郭作为州的首府数遭劫掠破坏,苏州老城却因废置而无恙。于是在三十多年后又搬回来,可是匠门堙塞了。史称唐时苏州“八门悉启”,是指阊、胥、盘、蛇、葑、娄、齐、平八门全都可以通行。但据《吴地记》说,晚唐胥门陆门不通,只开水门。

  唐末又起战乱,吴越钱氏与淮南杨氏争夺苏州,破坏极大。钱氏获胜后,于1922年重修苏州城。因为土城墙易被攻破,改用砖砌,八座城门也修得更加坚固。到北宋初,由于蛇门、平门堵塞,南北交通受阻,于是重开平门,同时开通了赤门。接着胥门水门和葑门因为水灾堙废了,1034年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后,疏河排水,开通了葑门。这时苏州有阊、盘、赤、葑、娄、齐、平七座水陆城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焚城,古城变成一片废墟。到绍定二年(1229 年),城坊重建工程完成,刻了一块《平江图》碑志庆。图碑显示,重建的苏州城有阊、盘、葑、娄、齐五座水陆城门。

  元初诏毁城池,苏州又没有城墙了,但是五座城门还在。1352年,反元义军群起,苏州守官赶紧重建城墙。时在姑苏驿馆遗址下挖到一块石额,上刻“胥门” 二字,于是重辟胥门,但未设水门。这样就有阊、胥、盘、葑、娄、齐六座城门。其中阊门改称金昌门,不过民间仍叫老名称。元末张士诚入据后,在六门外增筑了瓮城,明、清都保持了这样的格局。

  1906年,苏沪铁路通车。为方便火车站与城里的交通,1924年重建平门,式样为双门并列。同时在阊门南增辟了金门,式样为仿罗马式,有三门,中门为车道,边门为人行道。1934年拆除阊门城楼,仿金门式样改建了阊门。1936年又在匠门遗址上开辟了相门。1940年在胥门北兴建了新胥门,老胥门废闭。新建的平、金、相、胥门都不设水门,也没有瓮城。这样就有阊、金、胥、盘、葑、相、娄、齐、平九座城门。

  可是城门分布不匀,南面只有盘门可通,于是在1951年破墙开了南门,但未建城门。1953年为制止机关团体和市民拆了城砖造房子,市政府发布了“保护城垣”的通告。然而仅隔五年,这道保护令就被“大跃进”浪潮冲掉了。1958年一声令下,把古城墙基本拆光,九座城门仅存盘门、金门和齐门水门(还有老胥门因废闭而幸存,但齐门水门在 1978年建水闸时也拆除了)。其中盘门仍保持了水陆城门兼有瓮城的格局。

  改革开放后,觉得这座古城世所罕有,应该保护。于是亡羊补牢,重修盘门城楼和残存城墙,整修老胥门,还重建了平门水门。本世纪又重建阊门,这是很有意义的事:苏州向以优美的水城风光、丰多的文化遗产著称,近二十多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如果冲击了古城风貌,它还能叫历史文化名城吗?

  传奇的胥门

  据说,此门因“伍子胥宅在其傍”得名。更因城门上悬挂过伍子胥的头颅而天下尽晓。实际的情况是,胥门是因对面的姑胥山而得名。

  胥门位于城西万年桥南。胥门作东西向,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胥门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
  门票:没有门票
  交通:乘602路和70路公交车

  繁华的阊门 

  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

  一句在苏州讽广为流传的老话,“金阊门、银胥门”,足以说明了这座城门下的繁华景象。

  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大约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阊门瓮城被毁,剩下内城与套城。1927年市政筹备处工务局进行建设时将套城拆除,又将原来狭小的旧城门拆除,并于1934年仿金门罗马式建筑改建城门,改建后的阊门共三门,中为车行道,两侧人行道。阊门水城门则在内城门北,跨下塘街河,解放初尚有木栅门,五十年代拆除,现仅存水城门基础。水城门外的石级梁桥聚龙桥,七十年代初改成了水闸。



  幸运的盘门

  2500余年来,8座城门经历过太多的开开闭闭,只有盘门总是开着的,就算它被冷落成“冷水盘门”,仅凭这一点,盘门都是幸运的。

  始建于春秋(前514年),重建成于元末。城楼为1986年初夏重建。盘门是苏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城门,它由两道水关、三道陆门和瓮城相互组合而成。

  陆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设有“瓮城”,可藏卒数百,以备突然出击之用,水城门和陆城门毗连,亦系砖石结构,分内外二重。水陆城门均设有巨大的闸门,古代用盘车提升或关闭,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便于设防守城。

  从城垣北侧石板坡道登上城墙,可以看到整个陆门、水门套城的布置和结构全貌。城墙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闸口、绞关石、天井(防火设施)均历历在目。盘门原有城楼,抗日战争时被焚毁。近年新建的城楼为双层楼阁式,飞檐朱栏。那块潇洒雄建的章草扁额,是被称为当代书圣王蘧常的墨迹,"中吴锁钥"四个字概括了盘门独特的战略位置。出水城,迎面便是古老的水关桥,从水关桥洞中穿出,便进入了宽阔的大运河。此处形势险要,水流湍急,是大运河绕过苏城西南角的一个急湾。北面城墙高耸,下临深渊,为古代舟师出没之所。

  “古吴城阙川原壮,旧国干戈战伐多”。当你欣赏着城楼上的这一副抱柱对联,面对着历史的陈迹,何尝不会激起思古之幽情呢。
  门票:25元,瑞光塔票6元
  交通:游2、5线,7、30、701路到盘门景区站下。从人民路上的泰华商厦向西200米亦可到达盘门景区。

  金门

  金门位于景德路西首。金门建成通行于1931年初,东西向,由一大二小三座拱门并列而成。城墙10.2米,门洞纵深5.8米;中门高7.2米,宽7.4米,为车行道;两边门高3.7米,宽2.5米,为人行道。中门拱券为花岗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两边门以清水砖发拱。墙体以清水砖一侧一丁式砌筑,2 .5米以下用花岗石勒脚。墙由下而上略有收分。1947年曾维修。

  齐门

  齐门已经看不到门的踪影,唯有一座设计比较失败的齐门桥横亘在护城河上。只有北边几座很古老的石桥昭示着曾经的回忆和沧桑。

  娄门

  和齐门一样,仅有一座夸张的牌坊象征着曾经切的历史和不平凡。而见证历史的则是齐门桥外的一座道观,道观后的石桥则是又一段厚重回忆的见证者。

  匠门(今称相门)

  靠近平江区,起初我以为这里因为历史上丞相太多,因此叫相门。后来发现,竟然不是那么一回事。相门,也已经没有门,仅有一座桥-相门桥。文化的浩劫让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

  葑门(摄于1920年左右)

  又是一个看不到城门的门。

  蛇门

  蛇门城门和城墙均在,当然也是重建了一部分。这里和“五龙会阊”的阊门外水系非常相似,也是五条河汇聚再次,归于一条河。五龙会阊位于城西北,灭渡桥则是城东南。因此这里的水非常急,且非常深,每年都会有好几个不知深浅的游客溺水。八个城门中风景最美的也莫属阊门和蛇门。

  南门
  无城门,一座古典廊桥-人民桥穿城而出,沟通了苏州南北最主要城市干道。人民桥下的浮雕很美,人民桥很高,骑自行车总是上不去,要下来推行。这里的公交站点叫-南门,而这里的确没有城门,有的只是一座不叫南门桥的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