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讲十分重要,有的父母博学多才,会在孩子的名字中寄予厚望;有的父母则依靠算命测字的方式给孩子来一个天选之名。 还有一些名字,你都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小编想起《天天向上》有一期,简直奇葩名字大赏: ![]() ![]() ![]() ![]() 支付宝和芈月也相继现身,莫非马云爸爸是从老哥身上得到的灵感?马桶,朱一名也都有,只怕你想不到,我们全都有! 而在隔壁邻国日本,汉字也会出现在名字里。日本汉字的源头虽然在中国,但汉字漂洋过海千年后,从模仿到取舍再到创造,日本汉字在本土与舶来之间互相碰撞,焕发出新的生机。 日本人在起名时,对这些汉字另有一套理解方式。 如何决定人名用字?有些字在人名中经常出现。汉字“昭”在明治和大正时期较少使用,但自从“昭和”将它用作年号之后就成了当用汉字和常用汉字。人名中多用的“昭夫”“昭二”“昭子”,就是直接受到了年号的带动。 不少父母带着心仪的名字去上户口时才被告知,要给孩子取的名字不在人名用字范围内。 在《当用汉字表》制定后不久,“杏”不在其列,但户籍官误作了受理,就擅自抹掉了上面的头,作“否”字处理,后来才被发觉。围绕命名限制的纠纷从未间断。 而另一方面,对读音则几乎是完全放开限制的,诸如将“爱”读作“ラブ”(love),将“圣夜” 读作“イブ”(Eve), 将“一二三”读作“ワルツ”(waltz),五花八门。 法务省法制审议会于2004年春季启动了人名用字工作组,讨论追加一个《户籍法》框架下的《常用简易文字表》。 然而,真正调查起来才发现,这些汉字的数目实在超出预想,无论字种还是字体都花八门,千姿百态,收集工作十分困难。 ![]() 可能会被用作人名的汉字 “僾”字应该怎么读? 还有一种情况很常见,例如“涟”“驾”“獠”这些从明星的名字或艺名、动漫和影视剧中的登场人物的名字获得灵感,从而纷纷效仿。 ![]() 大杉涟(一排中) 《Byplayers:如果这6名配角共同生活的话》 ![]() 犽羽獠 《城市猎人》 从日本各地的法务局都传来了加入“僾”字的呼声,在50所法务局中有21所如此,在需求榜上位居第24位。奇怪的是这个字却十分少见, 继续调查后发现,这些父母并非想把这个字读作“アイ”(ai),而是想读作“ほのか”(honoka)。可以这样推测他们的初衷:他们想取发音为“ほのか”的名字(另一个调查显示,这是个人气很高的发音,名字的本质不就是称呼吗?所以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开始寻找可以读作“ほのか”的汉字。 他们找来汉和辞典或是掏出电子辞典,找到了这样几个汉字-- 一个是“仄”,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平仄”,只觉得看起来像“灰”,不好; “恍”,一个竖心加一个光,看着不错,可惜“恍”“惚”相邻,这个词就变了味; “佛”,让人联想起丧葬用品,太不适合给婴儿取名了。 最后发现了“僾”--爱人、仁爱、心爱的人,于是如获至宝,就是它了!过程想必就是这样的吧。不过话说回来,索引只是通往正文的工具,翻开正文一看,汉字的解释上其实写着“依稀可见”“暧昧不清”。 与假名和罗马字不同的是,汉字具有意义,是表意文字。然而近些年的命名趋势则是重感观、轻意义,此外还受到了笔画等新的占卜潮流的影响。 “腥”看上去是个很浪漫的字嘛!有五所法务局还要求加入“腥”字,并希望使用“セイ”这个音。这个字的意思是“腥臭、油脂、生肉、脏、丑”。若用于命名则只有负面作用,可是音读起来,无论是“セイ”还是“ショウ”都十分清爽,字面又是“星”“月”组合。 现在使用的“月”字有三类,第一类是象形文字“月”,第二类是“肉”字省略后的“月”字旁(如“肥”);第三类是“舟”字省略后的“月”字旁(如“朝”“服”)。但如今人们认为一律都是月亮的月。 想起名为“セイ”时就在汉和辞典上翻书页,或者在电子辞典、手机上敲键盘,看着找到或敲出来的一堆汉字,猛然发现了这个“星”“月”的组合--多么浪漫的字啊,让人不禁想起当晚的夜色,何况与姓氏相加一算,笔画大吉!这种近乎条件反射的感观直觉将“腥”拉进了命名候选队列。 ![]() “胱”和“膀”一定是月光的意思! 人们希望加入的字中还有一个“胱”。它一定是被想象为月光。以前的人取名多看汉字的字义、出处,现在则多为直观想象。汉字的本质本应是字义,现在却完全取决于命名人的感性。再加上一算笔画,有时更印证了自己的想象。 其他县的呼声中还有“膀”字。还有众望所归的“惷”(迷惑、愚蠢)字,他们要是查查汉和辞典上的意思,一定倍受打击。 看看网上充斥的笔名、网名就知道,诸如此类的名字早已在被人使用,难道真的要让它们成为毫无判断能力的婴儿的正式名称? 你好,我叫菜粪美2004年《人名用字修订草案》的《常用简易文字表》中加入了常用且简易的“粪”字,这件事被报纸电视报道之后引发了热议(后被删除)。 可是,一名女研究生却说想用这个字取名,理由是“菜粪美”可以读作“ナルミ”(narumi),“美”也可写作“见”。这一定是她记错了,与“累”或者“留”之类的字混淆了。不过话说回来,把这个字排除在人名用字之外还是明智的决定。 说到稀奇古怪的人名,便不得不提当年的“恶魔”君骚动,除此之外据说也真的存在着“原爆”“水爆”兄弟和“幽子”“霊子”姊妹。越是研究现实中使用的文字,越让人感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还有日本人希望用“屑”字命名。这个字一般都读作“くず”(“渣子”“垃圾”),翻翻汉和辞典才知,原来它的首要意义是整洁、尽力、谨慎,这与出现在“腥”字上的因为原本就不认识、所以是什么含义都无所谓的趋势完全呈两个极端。 ![]() ▍《日本的汉字》 ◎ [日] 笹原宏之 著 ◎ 丁曼 译 汉字之源头虽在中国,但是在日本,它的功能却是用来书写日语的文字。可以认为,这一现状是日本先人各种主观努力的结晶。本书要谈的就是伴随日本人一路走来的汉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