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話傷寒論6)中醫的術數

 Kimtsai 2019-03-20

人人都可以成為中醫

8、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9、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10、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11、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這幾條中有一個中醫對疾病發展和預測愈期的描述。歷史中到現在也沒有給出準確的解釋,有的老先生認為這個都是胡說,比如胡希恕老師就覺得這個是胡扯。可是臨床也確實有一些人感冒發燒了不治療六七天也就差不多好了的情況。前面講過「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的時候說過一個7日節律的問題,也就是人體有個規律和數字有關係,古代的老祖宗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且把這個數據理論化。形成了術數,當然很多人把它當成迷信,或者是玄學。

小時候聽我姥姥說過舊社會時候姥姥的父母都得了傷寒,發燒怕冷的,在家裡躺著也不能動,她還小就給外面弄點吃的。後來過來六七天的時間,姥姥說他的父母都能起床了。那個年代方圓幾百里也沒個醫生,吃藥治療的人很少。所以這個時間規律也是中國勞動人民與疾病抗爭得出的經驗。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這一條在《金匱玉函經》中是放在第一條的。是辨別六經病的總綱。作用為中醫,如何判斷病人得病到底是屬於陽經還是陰經的病,這個條論述很關鍵。

先不說外感病,在雜病中,這個惡寒怕冷,也可以成為判斷陰陽的界定。一般病人總是比別人怕冷,穿的多,也不敢吃任何涼的東西,就是水果也不敢吃,這個時候首先判斷這個病人陽虛,在加以旁證的了解,比如吃了涼的就拉肚子,冬天一出門回來就拉肚子等。就可以之間判斷給病人用附子劑了。

關於這條論述,發熱惡寒發於陽;無熱惡寒發於陰。前輩們的解釋也有很多不同。首先,發熱惡寒是表證,一般在三陽病的時候都會有發熱,太陽惡寒發熱,陽明發熱不惡寒,少陽寒熱往來;無熱惡寒發於陰,一般陰證的少陰太陰病都是惡寒不發熱,但是少陰篇有反發熱的時候,這個也是個矛盾的地方,於是就有少陰為表的陰面的說法。太陰病也有桂枝湯的使用。但是沒有發熱的時候。厥陰也有寒熱往來的情況。所以很多人認為這個條款不能完全說明一定是三陽病還是三陰病。再加上後面的解釋:「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就更解釋不清楚了。因為尤其是陰證,寒邪內盛的時候,不加以溫陽的治療,幾乎不可能自愈。

還有的人認為發熱惡寒發於陽是指的太陽病,無熱惡寒發於陰是指的少陰病。比如陳修圓、胡希恕等人吧。但是加上後面解釋發於陰者六日愈就不好說了,其實少陰病如果陽氣回復的化,也會和太陽病一樣,慢慢自愈。但是必經少陰寒盛,不用藥物很難自愈。所以這個解釋也不是太說的通。

最搞笑的是倪海廈認為:白天得病為發於陽,晚上得病為發於陰。這樣就可以和七日愈,六日愈聯繫在一起了。

再有就是曹穎甫認為發於陽為太陽中風;發於陰為太陽傷寒。太陽中風發熱惡寒,風為陽邪,叫發於陽。太陽傷寒,可以不發熱,但一定惡寒,寒為陰邪,叫發於陰。這個要解釋與後面的「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互相解釋,風家為中風後,發熱惡寒好了,但是總是覺得身體沒勁,說不上來的難受,酸痛等,這個情況不用吃藥治療。等到十二日的時候自己身體的正氣恢復了就好了。這個十二日為兩候,也就是兩個六天。所以說六日與風有關,風為陽,六為陽數。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太陽傷寒頭痛劇烈,一般七日頭痛就會慢慢衰退,《內經》說:七日巨陽衰,頭痛少愈。也就是七天太陽傷寒的邪氣就會退去,頭痛就會愈。行其經的「經」也是指的太陽經。而不是六經。這樣來推算七日為陰,與太陽傷寒有關,寒為陰,七為陰數。

「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這裡是說頭痛七日後,太陽經的病邪衰退,也就是好了。「欲作再經者」說的是病邪如里,太陽經病的症狀消失了,可是邪氣已經傳入它經。比如陽明經。一般認為四五日傳少陽經的情況多,六七日傳陽明經的情況多。所以七日,如果太陽經病消失了,為了防止傳入陽明就這樣針灸陽明經的穴位。多數人認為是針足三里這個穴位。也有人認為無論傳入陽明還是少陽都可以針灸足三里,因為這個穴位是個補虛的穴位,可以是人體更強壯。但是也有人認為傳入少陽可以針灸足臨泣。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從十二時辰講巳時到未時為上午九點到下午十五點。這個時候為一天中陽氣最盛的幾個時辰。一天之內代表寒氣最盛的是子時前後。太陽病很來就以傷寒為最,所以去其相對的時辰,陽氣最旺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痊癒。當然這個也只是個概數,臨床不是都這樣。

...
...

中醫中關於這樣的欲解時,或者這樣的病期預測愈期的例子有很多。一般都與陰陽術數,子午流注,五行八卦有關係。比如內經《內經》刺熱論中的描述為例:「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①,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

這個了解天干地支的朋友知道「庚辛」代表金,而肝在中醫的五行中為木,五行中金克木。古代的中醫就是根據這個來判斷疾病的進退的。這個庚辛包括庚日、辛日,庚時、辛時,還有月、年等。

這些古人四怎麼發現的還有代考證,現代人無端的黑中醫不科學。還是沒有進行過研究就給了結論。郝萬山老師講過一個美國人叫哈爾貝克做的實驗,經歷的三十多年的每日的數據收集實驗,得出了人體的7日節律。後來因為研究對象吃了一粒激素就改變了身體的規律。想想現在女性打黃體酮來治療例假的情況。有點可笑。後來就研究出來了時間醫學,其實中國古人早就對此得出了結論。劉力紅教授不就強調中醫治病是治時間嗎?他也是根據術數來的。

關於陽數、陰數的說法最在來自與對河圖和洛書的研究。這裡面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一為水的生數,六為水的成數;二為火的生數,七為火的成數。水為陰,六為陰數;火為陽,七為陽數。這個就是這麼來的。

...

關於很多經方家對這個時間的問題持有否定態度,我相信也是因為臨床發現了不切實際的地方。但是張仲景寫書的時候也一定是按照臨床的經驗或者實際的情況來記錄的。對於初學者暫時先接受,然後再去研究為什麼為好。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研究者認為,中醫的很多理論,不是先有的實踐,而是先有的術數。再有的數而理的過程。現在不是有人研究「傷寒論的數學原理」嗎。還有劉力紅教授講述的他的老師李陽波的事跡。這個人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估計會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來。

下面是陳修圓的註解供大家參閱:

7、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太陽底面,即是少陰。治太陽之病,即宜預顧少陰。二經標本寒熱不同,醫者必先瞭然於心,然後絲絲入扣。

《內經》云:太陽之上,寒氣主之,以寒為本,以熱為標也。又云:少陰之上,君火主之。以熱為本。以寒為標也。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太陽之標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少陰之標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此一節,提陰陽寒熱標本之大綱,並按陰陽之數,以定病癒之期,言手足標本之異。

手之太陽其標熱也,與手少陰為表里,發熱惡寒,發於手太陽之標陽也。足太陽其本寒也,與足少陰為表里。無熱惡寒,發於足少陰之標陰也。

8、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何以謂發於陽者七日愈?請言其所以愈之故。

如太陽病,頭痛等證到七日以上.應奇數而自愈者,以太陽之病,自行其本經已盡七日之數故也。

若未欲愈作再經者,陽明受之,宜針足陽明足三里穴以泄其邪,使經不傳則愈。

此節承上文而言病癒之期,以提出「行其經」三字,謂自行其本經,與傳經不同,曲盡傷寒之變幻。

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六經皆有行有傳,舉太陽以為例。

察陰陽之數,既可推其病癒之日,而六經之病欲解,亦可於其所旺時推測而知之。

太陽病欲解之時,大抵從巳至未上者,以巳午二時,日中而陽氣降,太陽之所主也。邪欲退正欲復,得天氣之助,值旺時而解矣。

此一節承上文而言病癒之時,以見天之六淫,能傷人之正氣;而天之十二時,又能助從之正氣也。

10、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邪解後,未全暢快,曰病衰,曰少愈,皆可以「不了了」三字賅之。

風,陽邪也,如太陽中風家,七日陽得奇數,邪氣從表而解。然雖解而余邪不了了凈盡者,俟過五日,五日為一侯,五臟元氣始充,合共十二日,精神慧爽而愈。推之寒為陰邪,如發於陰之病,六日陰得偶數而解。既解而不了了者,亦須復過一侯,大抵十一日而愈矣。若誤治又不在此例。

此一節承上文言.既愈之後而定以全愈之期也。

遠古中醫

2018年1月18日星期四中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