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 |《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生活图谱

 zxwxp 2019-03-20

中产阶级生活观念研究报告,中产阶级如何包装美好的生活?



听书笔记 



《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作者是瑞典作家奥维·洛夫格伦乔纳森·弗雷克曼


19世纪崛起的中产阶级文化和价值观一直影响到了今天,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很多生活观念就是中产阶级的生活观。《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这本书,就把目光放到了中产阶级刚刚兴起的那段时间,通过详实的资料向我们展现了中产阶级的时间、自然、家庭和洁净观念,以及中产阶级是如何向全社会推广他们的“美好生活”。


时间观念


农民是按照“自然日历”生活的,他们对时间的概念是和自然节奏,劳动节奏相关的。但中产阶级崇尚理性,效率和自律,他们会把时间严格被分割成等份的小块。中产阶级认为,这种标准的、细化的时间安排,才会让时间的利用率最大。


工业革命后,农民进入工厂成了工人,他们还保有传统的时间观念。工厂主们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和规范,明确工人的职责 ;学校也在教会孩子们新的时间观念,由此,中产阶级的时间观念得以延续下来。


自然观念


农民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实用主义的,同时有各种各样关于自然的乡野传说。但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大发展,人类用科学技术和机器征服了自然。住在城市里的中产阶级远离了自然,他们对自然产生了浪漫的幻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寄托在自然上。


中产阶级把人类的情感转移到动物身上,认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农民对动物的态度很实用,这些行为都不符合中产阶级对于文明人的定义标准,在中产看来,农民对动物很不友好,他们都是落后的。


家庭观念


农村的社会基本单元是农场,不是家庭,两个人结婚是为了搭伙过日子。农村里的孩子都是放养的,他们很早就开始劳动,时常被父母训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大人。农村的人们没有什么隐私的概念,也没有单独的卧室,农场主和仆人们住在同一栋房子里,很习惯和别人共用一张床。


中产阶级认为情感是维系家庭的核心,工作的只有丈夫,妻子是家庭主妇,他们没有劳动合作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他们有一整套塑造计划,从礼仪到道德规范都有专门的教师。中产非常看重个人隐私,当时的瑞典中产都会在入口,过道,房间制造出很多界限和障碍。


洁净观念


在农民的观念里,污垢,排泄物之类的东西,都没有被归入不好的那一边。因为干活,人们身上会有污垢和臭味,但他们根本不介意这些,甚至觉得人脏兮兮的是件好事。


中产阶级是一群自律和理性的人,文明人要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能放任身体追随本能。污垢,灰尘,粪便,脏兮兮的家畜,怪异的气味,都有可能成为疾病的来源,于是在中产阶级的洁净观里,这些都被评价为不好的东西,必须要远离。


总结一下,处于上升阶段的中产阶级,会用各种方法把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固定下来。它为了显示自己与旧阶级不同,会处处划分界限,塑造出自己的美好生活。中产阶级对自己的美好生活特别自信,他们想要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推广出去,让所有落后阶层都过上“美好生活”。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壮大,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逐步扩张,深深扎根于普通人的生活中,一直影响到了我们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