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龙洲道人《村居逢倒春寒再试仄律》 ——詹彩梅 村居逢倒春寒再试仄律 龙洲道人 樵青已备柴成垛,一任峭风梳骨可。 满案盘馀有味蔬,兼旬身受无形锁。 寒深自仗酒消磨,闲极难嗟诗挟裹。 八九曾云燕子来,不知何日能呼我。 “樵青”,典出《全唐文》卷三百四十<颜真卿五·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 肃宗尝赐奴婢各一, 玄真配为夫妻,名夫曰渔僮 ,妻曰樵青 。'后因以指女婢。道人这里应该指他妻子。作者用妻子已经备好了成垛的柴火来形容倒春寒。首句入题,贴切入味。孟郊曾经有“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樵青已备柴成垛,一任峭风梳骨可。”首联这种老顽童式的笔调,使一位豪迈洒脱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中二联由天气所致休闲,进一步引发诗人对人生感慨。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牵绊,不能任意于笔下,虽然有酒有肉,但是不能叫诗如潮水般涌来。(哈!好贪心的诗人)结联更是妙趣横生,在半醒半醉之间,听说燕子来,心里想着,燕子什么时候来叫我呢? 这么憋闷的倒春寒,被诗人写得精彩纷呈,令人精神一振,会心一笑。虽有不能诗如潮水般涌来之无奈,但更有喝醉了等待燕子呼唤之美!诗人用典于无痕而贴切,寄情愫于幽深而易见。不用丽词绮句而包含清奇玄妙;无着意雕刻而与读者心灵互动。真诗者也! 詹彩梅,女,网名挚殊,号倚梅。广东省饶平县第四中学老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赏析王敏健的【东风第一枝】 ——华慧娟 东风第一枝 王敏健 解雪疏枝,消冰黛瓦,霰珠犹裹寒雨。古藤苍翠攀墙,小梅清香探戶。幽光梦影,轻织就、韶华丝缕。恍惚是、月洞门前,苔迹屐痕循步。 忘忧草、甘霖待饫。鹅卵石、心纹堪吐。涛笺传递春风,幼鸟嘤咛绮语。朱颜绿鬓,更添作、风光无数。算而今、梦里追寻,故里蝶花村树。 这首词上片由景入情,通过“解雪、消冰、裹寒雨”这三种天气方面的物象,营造了初春刚刚回暖这一特定的时间,接着描写环境,“古藤攀墙,小梅探户”,使意象更加丰厚起来,有了一定的画面感和视觉空间。“幽光梦影,轻织就、韶华丝缕”,写至此,作者轻巧地将情怀带入,借幽光,即淡淡的光影,让梦想翩然起舞,一切美好的憧憬在此浮现,仿佛是站在月洞门前,即江南水乡的一种似月的圆形门洞,苔藓楚楚,寻梦而入。这一系列的描写,作者运用了虚拟的幻觉,形象生动地衬托出作者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且笔法轻灵,含蓄,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可感可触。 下片抒情议论。此时作者的情怀豁然宕开,通过“忘忧草” “鹅卵石”“涛笺”这三种富有深意的物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激越。“忘忧草”表明心无旁骛,襟怀坦荡;“鹅卵石”意指夙愿积压已久,一切待发;“涛笺”即薛涛文笔,不言而喻借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才智,来暗喻自身的才华要像薛涛一样展现出来。接着用一对联,巧妙地将内心的愿望托付,即形象,又委婉,心愿得以彰显。“朱颜绿鬓,更添作、风光无数”,则使理想的境界达到最大化。最后的收笔为何用“梦里追寻,故里蝶花村树”?是因为作者在写此文时,身处异乡他国,只能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梦里了。 此作脉络清晰,上片状景开阔,下片言情真切,开阔与真切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语言朴素,意韵真淳。 华慧娟,字清正,号梅庐逸子,笔名绿韵,1962年4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简析《减字木兰花 · 村居闲笔 》 —— 陈旭 减字木兰花 · 村居闲笔 杨成东 当轩草绿,庆罢上元春气足。有母遐龄,未拟辞家作远行。 寥天闲对,欲觅诗花何处是?倦倚回眸,别样风光在陌畴。 上片有波澜,上元节后,新草转绿昭示着春气充足,但有高龄老母在,不宜远游,平添遗憾,也制造了波澜。下片即提出权宜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寻找诗意,那么诗意在哪儿呢?后两韵做了回答,道路和田野之间自有风光。点到为止,留有余味。 此词上片跌宕,下片问答,结构复杂多样。作为小令 ,能体现出“文似看山不喜平”,很不错。 感觉上片“未拟”,语气有点过于客观,建议改成“不敢”。歇拍二韵略嫌概念化,形象不够鲜明。 陈旭(1963——),字晓光,号抱璞斋主,高中语文教师,兼任吉林省和长春市老年大学诗词课。业余担任“中华诗词网”版主和导师。 简评《冬日闲吟》 ——罗海萍 冬日闲吟 霍庆来 秋去冬临万绪裁,林间小径独徘徊。 诗田觅韵忙中乐,客路思乡梦里哀。 细数收成心振奋,轻抛障绊意悠哉。 驹光过隙难留挽,瘦柳玲珑入眼来。 此首闲吟诗反思得失,心有所悟,通过写诗一吐块垒,因其诗有真情实感,故能打动读者。 闲吟诗忌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此诗取材立意真实自然,始于写景,终于写景,首尾呼应。 首联营造意境,冬日思绪万千,小径独自徘徊,一个“独”字可见心思,能吸引读者。颔联通过写诗觅韵的快乐和背井离乡的愁苦两者进行对比,引发读者共鸣。“忙中乐”和“梦里哀”这两组词对比鲜明。颈联梳理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得失成败,发现收获甚丰,且包含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增加了一些亮色。“细数”和“轻抛”耐人寻味,“细数”形象地勾勒出诗人核算收成的动作及喜悦心理,“轻抛”表达一种大度,不为一些事物所羁绊,颇有东坡先生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颈联比颔联在境界上升华了不少。尾联感叹时光匆匆岁月难留,进入眼帘的冬柳已是褪尽繁华,变得玲珑轻巧,也许明年春天又婀娜婆娑了,有一份失落也有一份期待,全凭读者意会。尾联承接首联主要写冬日,而中二联则围绕“闲吟”,其实闲吟不“闲”,有诗者的生活历练和人生感悟,这也是诗者的情怀所在,进一步说明“诗言志”。 此诗脉络清晰,剪裁得当。有一缕浓浓的乡愁,牵动着在外打拼游子的心。当然,在诗意表达上,愚以为略显直白,尚有增强凝练的空间。 罗海萍,中学语文教师,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浙江省之江诗社社员,广东省文化学会诗词文化专业委员会会员。 浅析张景峰巜五律.春日思乡》 ——王卓平 在今年年初帮助景峰兄整理诗词稿的过程中,有幸对其作品又通读一遍,其中一部分还反复欣赏。觉得景峰兄的作品,或咏物、或抒怀皆是有感而发,无造作,无拖遢。作为从乡村出来的吟者,作为老知青,景峰兄对农村生活太熟悉了,尤其是是对故乡的思念,是那么的深切、纯朴。且看这首: 五律 春日思乡 张景峰 平野开新境,庭园沐好风。 鸭头亲水绿,鸡脸抱窝红。 攀柳嬉童子,扶篱醉老翁。 家乡民俗画,常挂我心中。 “平野开新境,庭园沐好风”。首联就给出了一个空旷而又亲切的场景。接着一幅优美的画面又展现在我们面前:鸭头亲水绿,鸡脸抱窝红。上联让人不禁想起古人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可谓是化典无痕,而下联更是精妙,充份表明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上下联相对尤见巧思。颈联亦然,一个攀柳淘气的童子,一个篱笆院内扶篱而醉的老翁,共同酕醄在春光里,一派和谐。尾联收笔,但意未尽,故乡在作者眼里是美好的,而这种美好是难忘的,是魂牵梦萦的。 不难看出,此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遣词造句精益求精。 读好诗,是一种享受,这话一点不假。 王卓平,女,笔名一叶轻舟,1960年11月生,黑龙江省楹联协会理事,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 谈谈拙作《深圳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缅怀刘波老次韵林锡彬会长》的创作体会 —— 黄重远 打开深圳诗词版块,读过林锡彬会长之《深圳市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感赋》及众多诗友之和诗,满堂喜庆,情不自禁欲和一首,作为学会一员,也应表敬意。
我深知和诗易作难精。既要关联原玉主题,又最好不套用原玉思路。甚至有些和诗照搬原玉意象,调整词句,成为窃品,便讨没趣。和诗理应在不离题前提下,力求三新,即思路新、意象新、词汇新,方能见好。 林会长原玉站在统领者高度全面、扼要总结学会三十年历史和现状,勉励大家励力登攀诗词高峰,文字洗练,寄慨深长。原玉是: 深圳市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感赋 林锡彬 义起大鹏湾,诗坛振臂还。 开花依老干,结实看新颜。 卅载萍踪定,一朝寄趣间。 刘郎昨去后,蹈厉再登攀! 他写得很全面很精彩,众多诗友也和得精彩,我一时难于下笔。后来我着重留意他的末联的“刘郎”,愚以为这刘郎可以理解为是指近年仙逝的首任深圳诗词学会会长刘波先生。我深深怀念着刘波老,林会长原作写其去,我何不改变思路,一反常态写其来,于是定下“刘郎欣慰还”这句,让他从天堂上回来感到欣慰,从这个侧面来叙述学会的发展和长大,而且含有怀念刘波创会会会长的意思,试图做到思路新。为了让年轻人能看明白,题目特意写上缅怀刘波老。全诗如下: 深圳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缅怀刘波老次韵林会长 黄重远 卅载庆功宴,刘郎欣慰还。 春花园寄趣,嘉树笑开颜。 时过三朝后,诗吟百姓间。 林泉滋沃土,万木竞高攀。 首联点题;颔联用春花喻佳作,嘉树喻会员,营造一个生机勃勃欢乐满园的意象,比喻学会的现状,春花园寄趣,颇有新意;颈联回顾学会历程,肯定学会归宿;末联寄语未来。 因为要步韵,五言和诗比七言难写,既要压缩文字又要增加信息量,丰富意象。我选用了几个双关词汇,也算达到预期效果。“刘郎”既指刘波老,也可视作古代诗家刘禹锡;“寄趣”双关,可解寄托情趣也可解学会驻地寄趣园;“三朝”可泛指三十年,实指学会已经更换了前三代领导人;滋沃土之“林泉”,第四代领导姓林,不言而喻也是双关。词汇虽旧,赋予特殊意义,可说是新。 写出自己比较满意的诗来,能把自己真实的感情,满满的祝福献给学会三十周年,感觉真好。拙作土里土气,当然不算高,更希望方家多指缪。 黄重远,网名老农夫,深圳土著,一个爱好诗词的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