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

 dove一个人旅行 2019-03-20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在稳步提高,在无形中也促进了我国电力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电气行业发展过程中,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整体电力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5.146
  0 引言
  本文以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对这些检修技术的具体操作原则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给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1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相关介绍
  1.1 状态检修技术与传统检修技术
  电力电气设备检修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在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提出之前,电力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主要采用定期检查和事后检修的方式,以此为手段确保电力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促进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长期以来,我国的电网维护工作也是采用这种定期检查与事后检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种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方式能够减少各种故障的发生率,促进供电服务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提高,让电力电气设备维持在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上。但是,这种定期检查与事后检修相结合的方式也有自身的弊端,例如定期检修次数过少,电力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突发故障造成各种事故等;或者是检修次数过于频繁,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或者是维修技术有提高,没有及时排除电力电气设备的潜在故障。面对传统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方法暴露出的种种弊端,需要对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方式进行优化升级。这种新型的检修方法需要对电力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运行状态、寿命检测情况做出可靠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判断,决定电力电气设备是否需要维修,以及具体的维修内容、维修时间等。相比于定期检查与事后检修相结合的静态检修方法,这种状态评估的动态检修方法更加先进、更加科学,能够符合现今电力电气设备的发展情况。
  1.2 状态检修的定义与优势
  从定义上看,状态检修是对电力电气设备的日常运行指标进行评估,以此判断电力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状态检修的具体操作内容包括状态评估、风险评估、检测决策等,这些技术手段综合使用能够确保电力电气设备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相比于传统的检修方式,状态检修技术能够节约电力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成本,提高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从本质上看,传统的检修方式是一种静态检修方式,采用定期检查与事后检修相结合的操作方法,通常是固定一年或者几年对电力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相比于传统检修方法的静态操作模式,现今大力推行的状态检修方法是一种动态检修技术。通过动态运行数据的记录,能够分析出电力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现阶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可能出现的故障等。只要获得动态数据,就能够使用远程操作的方式进行故障分析。这种故障分析方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都十分可靠,可以细化到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具体时间、检测的后端等。状态检修技术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运行方式,将检修方法细化、优化,尽早排除故障,维护电力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
  2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操作方法
  2.1 状态监测
  所谓状态监测,就是以现阶段电力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故障为研究基础,采用合适的检修方法、检修设备对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操作过程中,了解电力电气整个设备的运行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集中处理时,要分析这些信息中所表现出的重点信息,对重点信息进行检测处理。通过状态监测操作,能够做到电力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宏观把握,再根据所传递出的信息,对故障发生的综合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推断出合理的检修时间,减少或避免因故障运行而造成的设备损伤,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带电压状态下所检测出的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要显著高于不带电压检测出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在带电压状态下,检测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电力电气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获得十分准确的检测数据,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检修工作。通过状态检测,能够及时获得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相关信息;相关人员应该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特征分析、状态评估、故障诊断、故障分类等六大方面开展工作。
  2.2 状态预测
  常用的状态预测方式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模糊预测法、人工神经网络活动等。这些状态预测方法都是科学、稳定的操作方法,应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合理选择。
  2.3 状态评估
  状态评估是以电力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为评估对象。通过具体的观察指标,对电力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这种操作方法能够更加清楚、直接地了解电力电气设备的可运行状态。状态评估方法应该以实时动态为评估对象。在评估工作完成后,应该及时确定有效的检修措施。
  3 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寿命管理技术
  电力电气设备的大规模使用,是在1970年开始的。一般来说,电力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通常维持在20~30年之间。当现有的运行设备呈现出老化趋势时,应该及时做好设备的评估和预测工作,通过维修计划的制定,尽可能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维修计划也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及时了解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好事先的排查工作,减少因设备停止运行而造成的损失。
  3.2 信息管理技术
  事实上,状态检修也是对电力电气设备运行数据的的综合管理,使其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提出相应的维护策略。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中,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引入计算机管理技术是大势所趋。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远程技术的发展。
  4 结语
  长期使用的传统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主要采用定期检修的方法。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种传统的检修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践效率较差,亟需改进。为了提高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水平,需要积极引入状态维修概念,加强数据分析,采用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来进行状态评估,做好计划检测工作,及时排除故障。这种操作方法能够解决定期检修方法存在的弊端,提高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穆玉礼.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及其发展[J].科学中国人,2015(05):19
  [2]郑立勇.探讨煤矿电气设备的技术管理应用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221 233
  [3]李梦华,周永朝.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评估[J].科技致富向导,2011(36):416 3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