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中线条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篆刻家,无一不是在线条上有着执着的追求。 从考古发现最早的“殷商三玺”开始对篆刻的追求和研究就没有停止过,这种属于中华民族的国粹,将我们特有的“象形”文字,在这方寸之间发挥的淋漓尽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 篆刻有别于书法的专门线条艺术,也有别于画的图像艺术,她是可以结合线条跟图像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数千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她独特的表现形式,并且在历代篆刻大师的专研下,也是有了很多有趣的变化,让篆刻艺术变得更加灵动有趣,更加变化万千。 其中线条就是这些篆刻大家寻求突破的重要因素,能让线条变得独具一格,但又不失篆体字的表现形式,那是一种完美又大胆的创新。 篆刻中的线条是由书法演变而来,所以篆刻大家都有不精通书法难以出好篆刻的一些言论,这不无道理,在篆刻的创作中可以天马行空,可以异想天开,但绝对不能不遵循书法线条的一些基本原则,只有不违背这最基本的原则,才能谈得上更优秀的创作。 正因为如此,我们把线条的艺术发挥出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对于篆刻而言,虽然可视空间仅限于方寸之间,但线条依然是其最为主要的艺术表现途径,创作更是围绕着线条展开。篆刻中的线条都能找到历史来源,换句话说就是要遵守最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算是正统的。 在流派印大发展之后,秦汉印风成为篆刻家门追逐的主流,可以说是在大的视觉形态中统领着篆刻中的线条特征。 再细分之下,历代各个篆刻大家都要找到自己主要师法的对象,并能在整体面貌中创造出自己的变通之道,让篆刻的线条的表现力变得丰富多彩,这也是他们追求篆刻艺术中的一些创新和传承。 他们还要在特定的作品中能够保持风格的统一性,通过整体性的线条美感给人们带来审美感受,所谓的形成风格,这样才算是一种技艺的沉淀,而不是偶尔为之。 我们知道不同的线条能够表达创作者不同的审美情趣,也因此,不同的线条给观者带来的审美体验是不同的,所以线条的把握,就是篆刻家们最重要的一个认知。 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沉淀,我们的篆刻大家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参照艺术,让我们有了更好的学习机会,如吴昌硕的线条源自于石鼓文,常用粗糙的直线传达的是雄浑苍劲的情感;齐白石的篆刻多用刚劲的直线和斜线,表现的是爽利和坚毅的风格;陈巨来的篆刻喜用优美的朱文曲线,展露的是生动妩媚的气息;王福庵的篆刻好用细长婉转的曲线,呈现的是文雅婉约的风貌。这些都是可以让我们细细研究和品位的线条艺术。 当然这些也不都是绝对,艺术是不可能停滞不前的,我相信随着我们对篆刻艺术的追求和传承,一定会让这个国粹变得更有价值,更让人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