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续十年拍摄塔县杏花沟,听听这位职业摄影师的私家体验

 古稀老人赵 2019-03-20

新疆头条讯(文/记者 张小宓 图/赵登文)“今天我要去拍摄牦牛,这几天还拍了赛马等活动。”3月18日,职业摄影师赵登文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连续十年拍摄塔县杏花沟,听听这位职业摄影师的私家体验

连续十年拍摄塔县杏花沟,听听这位职业摄影师的私家体验

赵登文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去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县杏花沟拍摄,10年来在不同的季节多次前往拍摄。3月14日,赵登文从乌鲁木齐市出发,3月16日到达塔县,准备参加3月27日的首届杏花节。

“拍塔县的杏花已经有感情了。”赵登文说。

震撼,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赵登文说:“2007年的时候,我就听人说帕米尔高原上也有杏林,挺好看的。当时我想可能就是有居民种了几棵杏树,没什么规模,但喜欢摄影的我,心里总是惦记着。”

连续十年拍摄塔县杏花沟,听听这位职业摄影师的私家体验

于是,第二年3月中旬,赵登文去了塔县的大同乡,沿途的路很不好走,虽然距离塔县只有180公里,但都是盘山路,越野车连续不停地开,也要8个小时。

赵登文说:“我第一次去就拍摄了很多照片,次年这些照片发布在《中国国家地理》《旅游世界》等刊物上,很多摄影爱好者都问我这是哪里,也想去拍。2013年和2017年,我拍摄的塔县杏花沟两次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封面。”

之后,那里就成了赵登文每年必去的地方,而且春夏秋冬都去过。

“第一次到那儿感觉特别震撼,其它地方还是冰天雪地,杏花沟已经是春意盎然,杏花开得蔚为壮观。”赵登文回忆说。

赵登文说:“杏花沟有几十个村子,每个村子里的每户人家周围都有杏花。在杏花沟里,杏树就分布在叶尔羌河边上,从杏花沟的源头算起约有180公里,有杏花的沟长约100公里。山边是绝壁,寸草不生,不过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杏花。杏花沟里的杏树不是零星几棵,而是颇具规模成片生长,有的杏树很粗,好几个人都抱不住。”

在杏花盛开的季节里,从杏花沟沟口往里走,房屋、人家、杏花、牛羊,或集中或分散地不时出现在眼前。也许一路都没有人家,突然在河水的转弯处,就出现了一派世外田园风光。

杏树下,或者有人在劳作,或者有牛羊在吃草,或者有少女在刺绣聊天。当地女性都会绣花,少女们都要给自己绣一顶漂亮的帽子,绣得最好的一顶帽子,是留给自己结婚时候戴的。这里的人很悠闲,似乎什么都不愁,很满足的样子,悠然恬静,活脱脱就是一幅现实版的桃花源。

连续十年拍摄塔县杏花沟,听听这位职业摄影师的私家体验

赵登文说:“很神奇,塔县县城还有雪,但是那儿就像世外桃源一样花开树绿,核桃树、桑树都发芽了。当地还种植冬麦,麦子也已经长出来了,一块块麦田方方正正,一朵朵杏花开得正旺。杏花分为白色、粉色、红色三种颜色,红的热烈,白的清新,粉的娇嫩,不管哪种颜色的杏花和周围环境结合起来都很美,草绿花开,粉嫩清新。”

原生态也是吸引赵登文多年连续前往的原因之一。

赵登文说:“杏花沟里的房子几乎都是用石块垒成的,很多人家的炕和灶台也是用石块搭成的,很有特色。而河面上由绳索和木板组成的吊桥也显得很原生态。”

真挚,照片背后的感情

照相不单是取景按下快门,拍完就会有感情。赵登文说:“有些照片拍完再看,自己都很感动,如果自己都不感动,怎么能感动别人呢。”

连续十年拍摄塔县杏花沟,听听这位职业摄影师的私家体验

如梦似幻的杏花背后,是一户户人家,每户人家又是一个个故事。

赵登文说:“连着去了这么多年,和每家都很熟悉了,谁家厨房是什么样子,谁家光线怎么样,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当地淳朴热情的居民也给了赵登文很深的印象。

赵登文说:“那里人人都很热情,碰上他们吃青稞馕,会热情地分给你吃,如果你提出想借宿一晚,他们会觉得这是很好的事儿,爽快地同意。记得最初去拍摄的时候我带了帐篷,在杏树下扎营,一位老奶奶走来邀请我去她家住宿,她觉得我在外边住着很可怜,又冷又饿。我跟她说我有睡袋不会冷,谢绝了她的好意。她走了不到半个小时,又和她女儿一起来了,给我带了两个馕和一袋方便面,我特别感动。”

前些年路况不是很好,遇到山上滚落的石头堵住路,可能就会堵在那儿一两天。赵登文说:“石头堵住路的时候,我们会从路旁的吊桥走到附近的几户人家,每次不管去了谁家,他们都会把家里的酸奶、杏干拿出来招待我们,临走时还要给我们的口袋里装上些杏干和馕。”

赵登文用拍照来表达他的感谢,当地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杏花沟,一辈子都没拍过照。有一年他去杏花沟将一对老两口的合影递给老太太,老太太看见照片后哭得特别伤心,赵登文一下就反应过来老大爷可能不在了。果然,那张照片成了老两口唯一的一张合影。

当地人对拍照也很看重。赵登文说:“有一次我给老人们拍照,一个小伙子来找我说希望给他父亲也拍一张,不巧相机没电了,我说第二天拍,没想到第二天那小伙子在路边等了我三个多小时。”

十年来,每次从杏花沟回来,赵登文都会洗出来两三千张照片,下次再带去杏花沟免费送给大家。

赵登文说:“一般的照片都洗7吋,老人的照片和全家福会洗16吋和24吋。最多的一次我洗了5000多元的照片带去。”

2013年,赵登文还带了一个打印机去杏花沟,结果因为打印照片太多,十几天后打印机都打坏了。

现在赵登文和杏花沟的人都成了朋友,杏花沟的老人知道他去了,会找他预约:“我儿子结婚的时候你来帮我们拍照吧。”赵登文总是爽快地答应,全程拍3天,然后选60张照片做一本相册。

今年的杏花还没开,赵登文已经带着洗好的照片到了塔县,准备送给老朋友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