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箱] ATC SCM7与ProAC Tablette10的经典对决

 kysf 2019-03-21

时间真快,回到10年前,没有人会说ATC SCM7这对喇叭是小音箱中的常青树。那时候也有一些流行的小喇叭,口碑上佳。但是,多数无疾而终。还有些啃着大英帝国皇家广播电台的老本,半死不活,苟延残喘,我们姑且称之为皇家派。而本文的两位主角ATC与ProAc恰恰与大英帝国皇家广播电台没有太多交集,甚至ProAc曾一度打破皇家派的垄断地位,差一点改写小型扬声器的历史。让我感到诧异的竟是在这场竞赛中,皇家队几乎全军覆没。

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地下广播电台猖獗,无线电技 术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人们获得无线电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就像今天的互联网,如果没有限制搜索,你指不定从这茫茫大海中捞上来啥。当年这些地下广播电台不仅是售卖久勃丸、长生丹之类的灵丹妙药,还夹杂一些政治信息。很快大英政府盯上了猖獗的地下广播,最后清除地下电台这件任重道远的任务,交给了大英帝国皇家广播电台,也就是BBC。

受到政府的支持,BBC很快就拉起一个自己的朋友圈子,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很快地下黑电台就被标准排斥在外。而且在这众多标准中就包括应用于移动广播车的近场监听音箱LS3/5A。当年皇家队给音箱制定了不少标准,这些标准不仅仅提出了使用要求,更是具体到尺寸及生产工艺。自此掀开了音箱产品标准化的帷幕,可以说为音响行业的标准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当年BBC给出的超大采购订单,让当时抱紧皇家大腿吃皇家饭的音响厂家发了横财。也不怪创立LS3/5A标准的两位重要工程师,实在忍不住诱惑,先后下海,也撸起袖子大捞一把。

然而本文中的两位主角ATC与ProAc却没有赶上这个大好的“时光”,1974年成立的ATC起初是做扬声器起家的,而且是做专业扩声扬声器。凭借PA75-314低音喇叭在业内崭露头角的ATC不像今天如此难推,这只载入ATC成长史的12寸喇叭有着98dB的灵敏度,75W的承受功率。等ATC回过神进入民用领域的时候,LS3/5A已经成为了骨灰,步入神坛。ATC的确是错过了当年的好时候。话说回来,就算ATC不错过,凭借其1974年成立的背景也很难进入BBC的皇家朋友圈。1979年成立的ProAc就更加苦逼了,掌门人斯图尔特-泰勒并不是像比利-伍德曼掌握了扬声器制造技术,而ProAc那时候也根本不叫ProAc,创业之初的ProAc名叫Celef Audio,这个“大气”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泰勒是不是要进军汽车音响领域?早期的Celef Audio通过KEF采购扬声器,自己生产木箱与组装。资金与规模的限制,注定泰勒也无法进入皇家朋友圈。

上图为ATC的PA75-314

一个是阴差阳错,另一个是生不逢时。但是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首先是泰勒把容易让人误会是汽车音响的Celef Audio改成了ProAc,名字简洁容易记又显得专业。推出的第一款产品,矛头直指皇家队,而这款产品就是Tablette。不知是不是因为当年没进入皇家朋友圈而深深刺激了泰勒,Tablette这一LS3/5A的竞争对手,一直生产至今!在ProAc品牌进驻香港之后,Tablette更是创造了销售史上的奇迹。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挑战者,没过多久,小型扬声器的市场中又多了一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SCM7。不过我认为这是ATC产品史上最值得骄傲也是最成功的产品。

在那个“发烧”热度飙升的年代,神不知鬼不觉的诞生了一个发烧名词“密度”。发烧友们已经不再谈论什么高音多少K,低音多少赫。转而大家开始关心起中频,仿佛只有中频才能体现出大家心目中“密度”那种质密感。高级的中频要密不透风,仿佛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气流墙,哪怕是苍蝇、蚊子也无法穿越喇叭之间形成的这堵“密不透风”的空气墙。那个年代,录音师们也投其所好。录音作品也尽量往“密”里录。像SCM7这种天生自带“密度流量”的喇叭,自然成为了追捧的焦点。多少年后,大家似乎搞明白了水与冰到底谁的密度大?转而去找当年密度论的始作俑者,只见高楼依旧在,故人已西去。如果你今天还想在小体积喇叭里体会一下什么是密度,尤其是用那些录的比较“密”的音乐作品,SCM7依然会给你惊喜。但是ATC SCM7为什么够“密”的原因,似乎就很少有人去研究了。

在“密度”至上的年代,ProAC的确受了些冷落。竟然还有人公开向斯图尔特-泰勒提出建议,你应该把箱体做大点,低频再丰满些。然而斯图尔特-泰勒这个“犟(匠)人”,恭敬的接受,却坚决的不改。这么多年来ProAC的确没有为了迎合市场去做什么改变。就如斯图尔特-泰勒所言,箱体的尺寸是我们反复试验得出的,并不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所得。所以这是最佳尺寸,一英寸都不能改变。说实话,ProAC并不缺乏密度,而是不刻意的去追求多余的“厚”度。

在动圈式扬声器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人们似乎再也找不到让音质突飞猛进的办法。转而利用高新科技对扬声器振膜下足了功夫。陶瓷、铍、钻石,一个比一个金贵,一个比一个轻盈,一个比一个易碎。仿佛扬声器设计大师在告诉大家,扬声器技术发展至今日的不易,你看,材料越来越高级,而且越来越易碎。并且这些娇贵的脆皮喇叭,一旦碎了,无法修复,没有保修,只能报废。按理来说,如此娇贵的脆皮喇叭应该毫无市场。但是恰恰相反,发烧友的审美倾向与那个热度飙升追求“密厚”的年代发生了巨变。人们的神经末梢变得异常敏感,仿佛那些漂浮在空气中晶莹剔透如钻石般耀眼的音符才是至高无上的追求。空灵、飘逸、清脆才是具有品位的声音。没想到斯图尔特-泰勒又一次证明他是一个神奇的“犟(匠)人”,因为ProAC的确会让神经末梢变得异常敏感,从而感受到声音的“贵气”。

无论怎么说,一种无形的力量将ATC的SCM7与ProAC的Tablette推向了英国声的两个不同极端。究竟谁能成为英国小型扬声器的霸主?我不知道。但是回首当年的皇家朋友圈,却是所剩无几。要深入的领略两对经典名器,唯有拆解一探究竟。别小看这动动手的拆解工作,咱们太行发动机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拆解。不怕不懂,就怕不动。

当他俩静静的躺在“手术台”,我非常好奇接下会发生什么?我所看到的“内容”,是否真的符合我的听感?

我参观过一些英国的手工小厂,受到英国的雇工制度约束,这些音响厂家只能保持家庭作坊的模式才能维持生存。如此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非常低的产能才能把活儿干的非常细。然而对于悦己者而容的发烧音响产业,也实在不需要那么大的产量。归根结底,艺术是不可以泛滥的。每一个发烧音响品牌的创办人,都认为自己是艺术家而不是生产者。

当我拧开Tablette10与SCM7低音喇叭的固定螺丝时,在这场经典的对决中,心中已经倾向于Tablette10。切莫怪我武断,只是因为Tablette10的细节的确做得太到位,当我听到内六角扳手与咬合在Tablette10低音喇叭的螺丝产生了清脆的“咔啪”声时,仿佛让我感觉到拆解的是一部Mark Levinson或是Gryphon的功放。这是防滑油在螺丝与低音盆架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当防滑油被擦掉后,就再也不会发出这种声音。这也是老烧说的,为什么进口机器拆一下就不一样。SCM7的低音四只固定螺丝均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建议小七的用家,回去检查下自己喇叭螺丝有没有松动,喇叭固定螺丝松动对声音有一定的负面影响。SCM7的螺丝松动可能由这几点引起:

1、较重的低音单体,在长途运输中对螺丝固定力要求较高。

2、没有涂螺丝防滑剂或采取防滑措施。

3、在装配过程中没有达到设计时的螺丝力矩要求。

拆出低音喇叭时,的确让人眼前一亮!ATC SCM7的低音磁钢直径已经超过了振膜的尺寸。拆出SCM7的低音喇叭给人的震撼与冲击,第一感觉就是这对箱子卖6800元真是太值了!SCM7无疑是同体积、同尺寸的产品里,中低频表现最为出色的。这也是ATC品牌的特点。相比之下Tablette10的低音磁钢就要“寒碜”许多,不过作为一只5寸内的小型喇叭,Tablette10的磁路系统是符合常理的,那么SCM7只能称之为变态。

通过仔细观察两只低音喇叭,可以看出ATC SCM7的低音喇叭做工真可谓是粗枝大叶,粗到音盆支架的胶水都打满溢出。定心支片的裁剪都是毛毛刺刺,真心不知道ATC家的压膜剪子钝到这种程度,也不去磨磨?Tablette10的这只低音喇叭来自挪威西雅士公司,是没有市售版本的特别定制款。虽说磁钢没有达到让人震惊的体量,但是这只低音喇叭做工非常精致,而且采用了焊接方式固定喇叭线与低音触片,该做法防止触点绝缘碳化物的产生,不会产生接触电阻。饱满的焊点让我仿佛感受到了英国师傅焊接时的温度,混合着助焊剂冒起的屡屡青烟,牢靠的连接在纯银引出线的固定铜片上。然而ATC SCM7的低音喇叭细节展示就烂到了渣,两只黄铜卡子随时都有快生锈的感觉。不过SCM7低音磁钢确实大!这么大磁钢,真实惠,真实惠,大白菜1毛钱10斤。

如果再细一点去研究下影响声音比较大的箱内线,那么ATC SCM7更是寒碜到没有朋友,ATC高级型号以前也拆过,用电线连接是其多年从事舞台扩声领域养成的习惯。讲究的Tablette10不仅在箱内线使用上非常讲究,而且在线身涂有一层阻尼漆。完全遮挡了线材的品牌。总而言之两个字:“秘密”。这个秘密主要是针对中国,这个超级高仿大国。前几年猖獗的高仿ProAC 1SC,的确给正品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图便宜”让很多国人没有真正听到ProAC的声音,画龙画虎难画骨,最后这根画不出的骨,也许就是这条擦掉品牌型号的箱内线。

谈到高音,就是ATC比较痛苦的事。ATC对开发高音这件事一直是避而不谈,说实话,购买ATC的人也没有多少是冲着高音去的。大家更喜欢谈他的低音有没有推好,高音那是软肋,没法谈。ATC的高音无法与绅士宝放到同一个级别去比较。在听感上,ATC也尽量让他家的高音不要发挥的太“精彩”,这是有着难言之苦,ATC做不出世界级的高音,更加做不出可以与那只变态低音相互配合的世界级高音。在任何场合,馒头中音与低音是ATC比较喜欢聊的话题。高音聊的太多,必然会冷场。对于有经验的发烧友,听一耳朵ATC的高音,就知道那是什么水平。所以,ATC巧妙的做了衰减,让声音听上去比较“内敛”,给人的错觉是爆不起来,起跑太慢,当你用大功率放大器让那只低音吃饱时,你想过高音的感受么?相比较Tablette10采用的丹麦绅士宝定制高音,就可以发挥的更加尽情一些,与低音的组合也比较合理,听上去他就会比SCM7多那么一点贵气,开扬,辉煌,如三角铁这种打击乐器的质感就会很清脆,SCM7则有些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再谈谈两对音箱的低音,SCM7采用的布基材料,在锥盆正面涂覆了一层不干阻尼胶,反面也涂覆了一层特殊硬化胶水。这只喇叭设计的确够变态,用软体的布基材料配合胶水固化制造扬声器振膜,估计全世界仅此一家。可以想象比利-伍德曼当年一定试验了很多不同的阻尼胶与定形胶,最后确定了听感最佳的配方。这就是ATC秘而不传的扬声器配方,令业界不可小觑的立业之本。虽说SCM7拥有一个体积硕大的磁钢,电磁换能效率远远超过小磁钢的喇叭,但是锥盆上这坨黏黏糊糊的胶水形成了强力的阻尼。也就是说SCM7就算用了这么大的磁钢,效率都上不去,那么他用小磁钢就更加不行。喇叭后屁股做这么大,因为有着难言的苦衷。反而Tablette10这只低音采用芦苇纸纤维,仅仅在锥盆正面涂覆一层阻尼材料,一圈圈的涂覆方法看上去有点像甜甜圈。即便是用肉眼观察,Tablette10的振膜也要比SCM7轻上很多。所以Tablette10清晰通透的风格也符合他喇叭的制作特点,这只像甜甜圈的低音喇叭为Tablette10提供了非常好的结像能力。在同一个脚架上,Tablette10的声音结像能力要比SCM7好很多。但是低频的下潜,就不如SCM7那么丰满。

箱体对音箱的音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喇叭在震动时犹如一件弦乐器,除了弦(喇叭)自身震动外,还会激发腔体(箱体)的谐振,弦震与腔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弦乐器独有的音色特征。所以,音箱的箱体与喇叭的重要性是等同的。音箱制作厂家除了研究喇叭特性这一基本科目外,更重要的是去研究不同板材的震动特性。这的确需要一双好耳朵,何种喇叭与何种板材结合在一起最悦耳?没有计算机可以辅助,只能依靠听力。从材质来看,Tablette10箱体板壁略薄,但是板材密度很大。SCM7箱体略厚,但是板材密度较稀疏。箱体陈孔的处理工艺,Tablette10要更高一筹。

最后是核心部分,分频器。这是被动分频音箱的心脏,Tablette10采用了传统的蚀刻工艺,分频板采用银膜传导,接线端子直接固定于分频器上。耦合电容采用了定制产品,而电阻比较亲切的看到了英国Expotus,这个品牌的电阻产自英国,是传统英国音响厂家喜爱采用的品牌。不过采用磁芯电感也是让我有点吃惊之处,有可能是出于校声的考量?不过我认为Tablette10无论从焊锡工艺,分频板材料,箱体材料等诸多因素考量,完全没有必要用磁芯电感来代替空心电感降低成本。SCM7的分频器,体积很大,固定在箱体底部,接线柱与分频器之间采用连接线焊接,分频板也是常见的普通材料,采用定制电容,电阻是普通的大陆货。顺带还要提一下Tablette10背部的接线端子是ProAC的镀铑订制品,而SCM7采用的廉价普通接线端子。

看完这篇对比,就不会奇怪,为什么ProAC的声音听起来高级贵气。因为从内到外都是精工细作,老板斯图尔特-泰勒本身就是一位超级发烧友,对任何细节都是严格把控。因为英国新的环保法规定焊锡的标准,从而导致ProAC坚持使用的焊锡无法买到,泰勒在国外找到这种焊锡并进口回英国,只因为泰勒认为这种焊锡产生的影响符合ProAC的要求。反观SCM7无论从声音还是内部工艺,均体现了ATC的粗枝大叶,但是他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的声音,也被很多发烧友推崇。Tablette与SCM7都能成为经典,也必然有着各自难以被取代之处。作为我本人而言,我更加欣赏ProAC,因为他足够的用心,足够的精致,他由内而外的体现了发烧音响的精神,哪怕到每一颗螺丝最后固定的考量。当年设立小型扬声器标准的LS3/5A采用了31 x 19 x 16 (cm)的尺寸,而Tablette10采用30 x 19 x 15.8,不知是否是泰勒故意为之?这位超级音箱发烧友的确有点调皮。不过在ProAC工厂一角的确会发现一些熟悉的面孔,看来一个传奇的竞争对手,也是你能坚持下去的理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