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阴谋故事是“死于阴谋的强者”,出自《资治通鉴·卷一》。 我们都知道,战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将晋文公遗留下的春秋霸业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尘埃。智伯作为晋国最后一位执政的“正卿”,终于在执政二十二年后,因为一场阴谋被推翻。 自晋文公春秋称霸之后,晋国便开始走了下坡路。晋国一共有四位上卿,他们分别是智、韩、赵、魏四家,其中以智家为首,智伯作为智家的家主执掌晋国大权。 为了重振晋国的霸业,恢复晋文公春秋霸主的荣光,智伯决定号召四家每家献出一些封地交给宗主国——晋国。 智伯首先找到了韩康子,要求韩家献出一部分封地。韩康子当然不想给,要知道家族的封地都是先辈披荆斩棘辛辛苦苦用性命换来的,怎么可以平白无故的就交出去呢?但这个时候,一个叫段规的人说服韩康子,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智伯这个人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封地,他一定会来攻打我们;不如我们把地给他,他看到这么容易就得到封地了,一定会继续向其他的家族要求封地,其他家族不给他的话,他们一定会刀兵相向,我们就能免于灾祸,并且可以在变乱中伺机获取好处!” 而从智伯角度来看,韩康子乖乖献上了封地,选择了屈服,这让智伯内心欢喜乃至有些膨胀,却不知道对方早已暗藏阴谋了。 内心喜悦的智伯接着向魏桓子索要封地,魏桓子也不想给啊!可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叫任章的人,他对魏桓子说: “智伯无缘无故的索要封地,各家一定都非常的愤怒,我们把封地给了智伯,会让智伯更加的骄傲而产生轻敌之心,而我们这些受到智伯欺压的家族就会变得亲近起来。我们不如把封地交给智伯,然后和其他家族联合起来,一起干掉智伯!” 魏桓子也听取了任章的建议,把封地交了出来。 这下子智伯彻底膨胀了!有一种自己的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的感觉。却不知自己的身边早已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韩家和魏家都已经屈服,那么剩下的就只有赵家了,智伯继续向赵襄子索要封地。然而这次踢到了铁板,没想到赵襄子非常强硬,说不给就不给! 已经完全膨胀了的智伯哪里能受得了这等气?立刻纠集了韩家和魏家一起攻打赵家。当时身边有人对智伯说:“韩、魏两家要造反了!”但是智伯却不相信,这两家都能把封地乖乖献给我,这样的怂包怎么可能有胆子造反呢?所以对他的话置之不理。 最终的结局我们都已猜到了,赵家派出了使者秘密与韩、魏两家结成了同盟,韩、魏两家临阵倒戈,掘开了河堤放大水淹了智伯军,并将智伯杀死。 智家被灭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之后的战国时代就此来临。 所谓“阴谋”,便是暗地里操作的谋略和手段,智伯之死就完全是死于阴谋。那这是怎样的一个阴谋呢?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意思是你想要得到一件东西,必须要先有所付出。用你付出的东西作为代价,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一举把东西夺过来。 就像智伯一样,得到了韩家的封地,又得到了魏家的封地,就这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当赵家反抗的时候便再也不能保持清醒了,只想着不顾一切干掉敢于违逆自己的人。 作为弱者对抗强者,当自身的实力不足以与对方正面抗衡的时候,就需要先麻痹对方,然后寻找自己的盟友。弱者本来就是天然的盟友,理应相互联结,抱团取暖,在时机到来时,给对方致命一击。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大到社会各界,小到企业内部,纷争无处不在。你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才能针对你所处的位置做出正确的决定。你是智伯,还是韩、赵、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