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言读唐诗,乡音知多少

 昵称37263053 2019-03-21

2019.3.21 二月十五·周四

春 ● 

方言读唐诗


你试过用家乡话读唐诗吗?

外国人读唐诗又是怎样的呢?

点击观看全民参与的方言读《春晓》!

粤语、闽南语、四川话……

感受不同语言碰撞出的奇妙火花。


◎李华摄影


春天里,总是要下雨的。

下雨天,也最好去睡觉。

也许,那是一个最难将息的乍暖还寒季节。

也许,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穿林打叶暴雨。

风雨如磐,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

人又能怎么样呢?

也只能把风声雨声当作催眠曲。

好在一觉醒来,风也去雨也停。

阳光照进窗户,到处都是鸟儿们兴高采烈的歌唱。

没错,处处闻啼鸟。

鸟儿们唱得如此欢快,只能说明清晨的阳光十分明媚,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也才特别喧闹。

这真是一个让人喜悦的春晓。

喜悦是主旋律和基本调性,伤感和惆怅则是次要的。

如果事情不是这样,那么这首诗的顺序就该倒过来:

怎么样,不对了吧?

不对是因为不真实。

真实情况是:诗人被鸟叫惊醒,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雨后初晴的清新明媚,急于传达的则是对大好春光的满心欢喜。然后才会回想起“夜来风雨声”,也才会关切地想到和询问“花落知多少”。


◎李华摄影


伤感和惆怅,只能在欣喜之后。

这就跟同类题材的作品多有不同。

比如李清照: 

同样是“夜来风雨声”,同样是“春眠不觉晓”,也同样关注着风雨交加之后的满地落英,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是实,孟浩然的“花落知多少”是虚,而且无须回答。

因为重点是“处处闻啼鸟”。

主题也不同,孟浩然是喜晴,李清照是伤春。

这当然由于个性有别,却也是时代使然。

初唐和盛唐的诗总体上是青春年少的。

即便伤感惆怅,也是人生初展的少年时代那轻烟般莫名的哀愁。

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请参看李泽厚《美的历程》)

真正伤春的诗词,比如“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等等,要到中晚唐和两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