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虛灵功有缘,完全是一次偶遇。但进入之后甚至觉得人生就是一场道。因为从中悟出的道理于我的整个人生终生受益。
初期叶老师带功修炼,在音乐的伴奏下一招一式的动作学着。脑子里传导着老师的信息,授入自己的良性意念,老师的动作柔美飘逸、连绵不断、急缓相间、行云流水,好似把人的带入仙境,感觉就是一种美的享受。那氛围的感染调起了我想去了解道家虚灵功辨证施功六法的兴趣。
在炼功的过程中,由完全不懂到慢慢明白了一些,经历了了解、学炼、体悟几个环节。最后能有初步的认识,悟出其中的一些道理,入其里则发现别有洞天。
虚灵功,虚是表象,灵则是实质。老师所要求的是“上善若水,虚灵求真”。其形式突出的是“精、气、意、神、”四大意境。实质则讲究阴和阳、静和动、虚和实、浮和沉四大平衡,自然淡定。气是通畅脏腑,运行气血,其运气沉而不浮,敛而不露。意是闲定心智,坚定意志,其表现镇定自若,不躁不傲。神是出神入化,恬然自如,其特征精气内敛,神定气闲,高度契融。其境地天圆地融,己化于中。
虚灵功是强身健体功。其突出松静和柔慢,讲究导引和吐纳,放松肌肉,通畅经络与血脉,入里出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达四梢”。虚灵功虽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但若持之以恒的坚持,将是强身健体的“妙方”。
虚灵功是修心养性的功。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一阴一阳为之道,炼功让人处静而应动,遇事镇定自若,把握事物的顺逆、进退、方圆、虚实、刚柔、开合、承启实质,以慢、柔、轻、匀为方法,舍己从人,修已达人,中正立身,升华自我。
虚灵功是思想智慧的功。如《周易》里讲述的气功蕴藏无尽之精华,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智慧。是中国文化之精髓。其表达的身心相合,悲慈智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松静同阔,内外兼修,阴阳求中的思想,充满着丰富的哲理内涵,你感悟越深,则发现越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入其表只见其形,入其内可觉其质,入其髓,方显其神。
虚灵功的智慧思想其主道家一脉,旁及儒、释。是老黄哲学在气功上的体现。“静中常养灵虚气,动时绕有盘空意”,此中包括心性、传授、悟性、实践等诸多方面的学养。通过修炼而可致人生虚灵化,即灵活精明的虚灵头脑,妙手空空的虚灵手臂,沉稳轻盈的虚灵腿脚,韧性柔和的虚灵身姿,轻巧沉着的虚灵状态,外柔内刚的虚灵气质,中庸通达的虚灵智慧。从而更多地指导我们把握日常的为人处世之道,教导我们拿捏人生之度的艺术,启迪我们真正理解中庸这一人生最崇高智慧。引领我们进入人生修炼的新境地。
生命之道既不在于运动,也不在于静止,而在于动静结合。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过分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把炼功当成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和习惯。但也有人推崇“龟息法”,强调生命在于静养。但生命之道的根本不是极端的“唯炼功论”或“龟息法”。生命之道的根本在于,该动则动,宜静则静,动静结合。而虚灵功是兼顾两者,动静合一。坚持修炼,你就把握了生命之道。
立身之道既不在于聪明,也不在于糊涂,而在于中庸之度。人人都想成为聪明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傻。但是聪明人最终往往被聪明误。聪明过度便成精明,而精明人一般都因太明白,过于清醒的人别人不愿与之交往,自己活得也无趣。水清无鱼,人察无徒。什么事情都明白了,生活到哪里去寻乐趣。所以,快乐的立身之道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人生,用幸福的脚印丈量生活,就会少去许多烦恼,而步履轻盈。
处世之道既不在于得到,也不在于失去,而在于得失之间。人世间的事,得失最让人纠结。人生放不下的也在于得失。人若能在得失之间找到平衡,不说你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至少你可以做到豁达无忧。
人生修道的过程是一个了道、明道、悟道、证道、得道的过程。当你做一件事,能从其中找到了这件事物之外的意义时,做这件事的乐趣和意义就不一般了。事物更大的意义在于事物本身之外的引领和升华,虚灵功便是如此。行文至此,附诗一首,与学友们共勉:
喜气洋洋炼虚灵,松静自然心虚静。天人合一炼丹药,神光返照暖丹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