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位于中国广西境内,这是一座有着2200年历史的千年古城,中国第一座海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全国最大的骑楼群,世界人工宝石之都,明朝督臣袁承焕故乡,梧州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位于珠江上游,处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与珠三角一水相连,为广西东大门,有着百年商埠和小香港之美誉。梧州山多水多,空气清新,有两条大江——西江和桂江绕城而过,这两条江的水质完全不同,西江水是泥黄色的,酷似黄河,桂江水却是湖蓝色的。桂江和浔江(西江上游)汇合后,桂江的清水与西江的浊流同时流动,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俗称鸳鸯江。鸳鸯江景色秀美,放眼望去,只见西江浩淼,水流滔滔;桂江碧绿、波光粼粼。两水交汇处,恰似戏水鸳鸯,相互依偎,相互拥抱,长相厮守,难舍难分。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当年获赦路经梧州,适逢中秋之夜,泛舟于鸳鸯江,面对清浊江水不禁思绪万千,吟诗赞道:'我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梧州人会食、识食,,因为近广东和广东人同声同气,所以梧州饮食习惯和广西人别的地方不同,这里以粤菜为主,喜欢喝茶,街上到处是茶楼,梧州人一般在街上碰到老友,再见时会说:得闲饮茶. 梧州的炒田螺非常著名,已有250多年历史。这个地方有个民谚:“鸡汤甜,鸭汤臊,饮着螺汤不抬头!”炒田螺是梧州的风味小食之一。梧州的大街小巷都有很多田螺摊,《骑楼田螺》--是一位姓魏的船家,用在河里捞的田螺、石螺养净去泥味后,用猪骨汤、二十多种药材秘制而成。 西堤、江边一带每逢夜幕下,抚河花艇歌声、琴声交相仕作,仿佛到了浆声楫影的秦淮河畔,有不少艇子,上插一面写着“螺”字一面写着"粥"黄旗的招牌幡,往来穿梭,沿江叫卖,不论日夜。特别是夜间,渔家灯火璀璨,与星空辉映,江风习习,自有一番情调不乏文人雅士,骑楼大少、小姐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骑楼多情,螺味飘香,游河小艇穿梭往来,开始是在船上炒制好后在梧州抚河上卖给花艇、游船上客人和过路船家吃。后来老伯赚到钱,就在梧州大东上路下关一带上开了一家卖螺、艇仔粥、油果、酸笋、田螺粉的小吃店。 因其滋味独特,咸辣适中,螺汤鲜美,加上原有的名气,骑楼的大少、小姐蜂拥而至,一开张即成梧州名小吃。 民国初“护法战争”,新桂系占据梧州。李宗仁和白崇禧便服出游,骑楼街上突然飘来螺香,李宗仁不禁食指大动,说健生我们吃田螺去。坐下叫老板上田螺,一边吃一边呼好吃,好吃。李将军感叹:若无战事,一碗田螺,一杯小酒,细细品尝,也是人间一乐事也。 李将军对魏老伯说:你也是将军啊!只不过是炒螺的将军,魏老伯见此人气度不凡,忙问旁边相识食客:食客曰;李将军你都不认识,他是我们广西人的父母官啊!魏老伯忙上前:“将军,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将军在梧州,真是梧州人之福啊!”将军后来在梧州时多次去吃魏老伯的田螺,并帮他提字。 抗战,魏老伯歇业随李将军的军队奔赴抗日的前线。抗战后魏老伯回到梧州重新提起担子买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