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华《深圳座标》读后感可以发外链的论坛 李战军 陈昌华先生的《深圳座标》一书出版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好事。庆贺的不仅是这个集子可以作为深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献礼,重要的是他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和成果,让人回顾和增加记忆,催人奋进。 《深圳座标》一书共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深圳座标》、《文化名片》和《深圳编年诗》,共收录了80首他近年来主要写深圳的一些佳作。《深圳座标》包括了地理座标、景观座标、企业座标、人物座标、观念座标等,这不仅仅是确定了每个座标平面上或空间中位置的中心点,而是赋予每个座标新的内涵和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改革开放的象征,并寄寓着新的希望。《文化名片》和《深圳编年诗》则反映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经济特色,尤其以经济特区为基因的深圳,以文化名片全面提升了城市品味,提高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文化名片充分代表了深圳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 整个集子,可以说是深圳系列的赞美诗,展示的是特区改革开放取得的变化和成就,讴歌的是一种创业精神和发展理念,让人们领略了深圳速度,看到了特区精神。在他的《地理座标》中,通过《罗湖桥》一百多年来跨过的耻辱和悲伤,回顾跨过回归的日月和复兴的希望,让这座桥见证深圳怎样过去的沧桑和当今一年四季的兴旺。在《女娲补天》中,通过蛇口海边人们传说中的女娲,让她见证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及世界发生的变化。让女娲补天的神话和古老的传说化为现实,也说明创业创新前进的脚步未停,蛇口自贸区正在加快步伐。在《二线关》中,通过关外关外两重天的对比和二线撤关一家人团圆的事实,说明深圳天天生长着奇迹,年年发生着巨变。《老航母》更是借陪伴深圳人16年的明思克航母告别了深圳,从当年的威风凛凛到今天的退出远航,说明时代的优胜劣汰,转身也许意味着新生。《龙岗大道》通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己的名片,说明变成第二条深南大道需要升级,需要改造,来实现特区一体化目标的必然性和美好的前景。 在《景观座标》中,通过《锦绣中华》这个中国最早的文化主题公园,用她丰富的全国众多的实景微缩景区,让人们在这里感受中国的强大和美丽;通过《世界之窗》这个中国著名的微缩景区,在展示世界著名文化景观和建筑奇迹的同时,说明打开这扇开放的窗口,让外面的世界给人精彩,也让世界在这里认识深圳;《欢乐谷》则加深欢乐谷对外的广泛宣传,发挥欢乐谷的特色和所起的作用,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余,来欢乐谷享受自由自在的欢乐。通过对《野生动物园》的赞美,让人们走进这个自然放养的环境,见到了动物的本来面目,也说明原生态环境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及发展;通过《青青世界》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所见所闻,告诉人们大自然的魅力以及寻找生活的净土和乐趣,让青青世界给人们的生活撑起一片绿荫和快乐。 在《企业座标》中,通过《招商局》14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让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这个企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激情,同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乘风破浪,高歌猛进。《在水一方》则通过对东江水的溯源和赞美,说明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和世世代代的情深意长,让生活在深港两地的父老乡亲,该怎样的团结起来,饮水思源回报东江。《宝安》讴歌20万元起家的宝安集团,怎样通过效仿、借鉴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改变了中国证券的历史,说明谁抓住机遇,大胆创新,谁就可以华丽的转身,勇往直前。《面点王》却通过普普通通的面点和层出不穷的花样翻新,说明民以食为天和面点王对世人的影响,让这块风糜全国的金字招牌,填补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在《人物座标》中,不管是市领导还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在他的笔下都变的十分亲切。如《梁湘》,通过对这位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梁湘的缅怀,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当地政府对每一项工程的酝酿、立项和开工等心血的结晶,以及深圳市人民怎样的艰苦创业,大胆创新,使深圳三十多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说明一个好官所留下的永远是丰碑。《陈观玉》则通过普普通通的市民陈观玉以及她普普通通的小事和平平淡淡的人生,说明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把好事当己任,传递社会正能量,让社会出现更多的新雷锋。通过《郭春园》,赞颂了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郭春园花甲之年南下深圳,带来祖传医术和可歌可泣的白求恩精神,也说明大爱无疆和医术怎样传承的历史使命感。《任正非》则通过华为老总任正非推行的全员股份制以及他在世界商业史的经典之作,也说明中国的企业只有漂洋过海才更有发展的空间。《马化腾》则从这位神奇的人物和他设计的腾讯华丽的转身,说明腾讯步入快车道,为国家创造财富,也说明创业艰难百战多,只要坚持,就能胜利。 在他的“文化名片”中,不管是《莲花山》还是《华侨城》,无论是《深圳文博会》还是《深圳中心书城》,都留下他不同的感慨。正如他在《深圳义工》中说到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深圳;不要问我叫什么,我们统一的名字叫义工”,他把自己的身心注入进深圳的血液,把自己的思想性和个人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在《深圳十大观念》中写道:“来了,就是深圳人”,当兵,就要当排头兵”。只有把自己对人对事以及生活的态度和深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像《腾讯》里歌咏的那样,“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干别人干不了的活/动别人动不了的脑/唱别人唱不了的歌”,给世界留下一句箴言,给生命留下一段启示。 “改革开放”是特区发展的灵魂,各地的精英汇聚一堂,把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城。从空白中崛起的深圳,开始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扇新窗。作为在此地生活近30年的他,见证了深圳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正如他在《设计之都》中写到的“改革开放的魔杖/点来了南国的一夜之城/神来之笔的设计/点晴了东方传奇的一切”, 让人看到这座城市带来真真切切的变化。还有《华侨城》“华侨城持之以恒的定力/华侨城高瞻远瞩的专注/就象一场音乐会/高潮总在最后的压轴”,通过《华侨城》,让人们重新认识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欢乐谷”等这些“镶嵌在深南大道的/一颗颗璀灿的明珠”,《华为》“就这样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企业/世界,就这样从华为/感受着中国的份量”,《腾讯》“一枚火箭,注滿了能量/让腾讯更加一飞冲天/一列高铁,开足了马力/让腾讯更加风驰电掣”, 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蓝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听的华章。 一首好诗,必然要求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该让人看到它与历史上同类作品的不同之处,必须要有全新的意象和意境。在他的《地标名片》和《建筑名片》中,他完全抛开了固有的音律和音节格式,信手拈来,就像一位导游给大家一一解说,蛇口飘扬的旗帜,龙岗的延伸大道,中心书城的风水宝地,电子大厦的神奇力量,民俗村的风情万种,面点王的美食飘香,不仅讲解着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和深圳的发展变化,还带着一种深深的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引发人们作内心的思考。 这就是一部优秀的诗篇所产生的价值,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传递正能量,给人激情和奋进。就连《布吉》,这个过去市民们牢骚滿腹的对象,曾经的乱卖乱摆治安不好,人滿为患脏乱差的地方, 在他的笔下却“知耻后勇,布吉在/脱胎换骨,奋勇追赶/后来居上,布吉在/改天换地,日新月异”, 他没有把布吉原来负面的东西来影响读者,而是在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就像他在《二线关》中抒发出的“二线关已成为历史,深圳人已告别昨天。一只两翼齐飞的大鹏鸟,正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就像《招商局》的那”看吧!看吧!在你身后/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欢迎/看呵!看呵!在公海上/中国创新的舰群/正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毫无疑问,深圳在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城市功能上成为联系国内外市场的贸易窗口,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凝聚了深圳人的智慧、激情、心血和汗水,而在未来的岁月里,深圳人还将继续凭借创业精神,用更多的辛勤劳动,开启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篇章。这正是作者在这些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 依据诗歌不同的标准和表达方式,陈昌华先生写的这些诗可以列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从艺术手法上讲,可以分为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和咏物言志诗,有以景衬情的,有叙事抒怀的,有议论引发的,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或融情于景,不管怎样的来区分,他的诗歌总是在表情达意,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在描摹歌咏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尤其在《深圳座标》里,通过对地域色彩的特有意象的捕捉,进入历史,进入生命。 在《深圳编年诗》,主要记录了1980年至2016年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所经历的发展变化,从1980年的“杀开一条血路”到2016年的“全面提速”,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整个深圳不同的角落改革开放的进程,将波澜壮观的改革大潮,并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贯穿其中,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耳目一新。 正如他在《1981,摸着石头过河》中写到的“戴上了经济特区的帽子/绷紧了如履薄冰的神经/聚焦着世界关注的目光/迈出了蹣跚学步的脚印”,把深圳特区的历史使命感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当时对未来的担忧和决心彰显出来,就像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让深圳人摸着石头过河,歌颂了深圳人在1984年的《大潮涌动》中、《泰山压顶不弯》、《试验还在继续》、《继往开来》、《在变革中前行》、《八仙过海》《试验田还在春种秋收》、《十年磨一剑》、《别无选择》以及后来的《赴汤蹈火》、《群雄逐鹿》、《同心同德》、《海水与火焰》、《厚积薄发》、《高歌猛进》、《继续领跑》、《新的高度》、《全面提速》等,单从这些题目中就不难看出,这是深圳改革开放的编年诗,记录了深圳改革开放30年的点点滴滴和历史的行程。 就像他在《1980,杀开一条血路》中写的“只有经历了/十月怀胎的孕育/和一朝分娩的阵痛/才能迎来新生命的/降临和欢乐/深圳的诞生也毫不例外/同样经历了苦苦的等待/和艰难的折磨”;《1984,大潮涌动》:春雷于无声处响起/大潮从南海开始翻腾/工农兵学商,经商/成为最红火的职业/东西南北中,生意/成为最爱念的真经”;《1989,试验田还在春种秋收》:”创业正好,创业的时代/提供着创业的机遇/年轻真好,年轻的城市/铺设着年轻的跑道”,《1996,群雄逐鹿》:“看起来好象简简单单/实际上一点也不平常/宝剑锋从磨砺出/深圳凭借的是功夫硬/梅花香自苦寒来/深圳依靠的是本领强”;《2000,二十弱冠》:”第一个千年之尾/年轻的深圳激情四射/第二个千年开端/成年的深圳如日中天”;《2002,地产群雄》:”白手起家,天方夜谭的/神话日夜疯长/宏图大展,财源滾滾的/大潮逐浪争高”,《2008,风光和担当》:“泰山压顶,深圳挺身而出/沧海横流,深圳当仁不让/特区自有特区的本色/特区自有特区的担当”,《2011,从这里开始》:“一块试验田/种下春天的故事/收获五谷丰登/ 一个排头兵/踏平千难万险/走过山高水长”,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沉思,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让人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并感受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与他自身实践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通过具体的物象,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让人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城市的行迹,一种“引力”的生命律动。 可以说,这是一种形象化的历史记录方式,他不仅仅是在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记载历史事件,而是让人们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更加深对深圳的不易,以及探索今后深圳的发展必有之路。如《2013,继续领跑》:从敢为天下先的百米冲刺/到首届马拉松的鸣枪开跑/无论这条路跑得/多么漫长曲折/但排头兵从未停下/自己奔跑的双脚”,看似是在写《第13届“磨房深圳百公里”》比赛,其实是在写深圳观念以及时代精神的领航者,包涵他深深的祝福和祝愿,就像他在《2016,全面提速》中,“深圳还在全面提速/深圳继续快马加鞭/中流击水,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同舟/又过万重山”,让人们为深圳的全面提速点赞的同时,思考怎样为自己新的目标和起点去做新的超越,寄予深圳更多的希望。 昌华先生用自己对时代的观察和感受,充分发挥形象的力量,把官能感觉的形象和抽象的观念、炽烈的情绪密切结合在一起,追求充满生活气息的明白晓畅,朴实洗练的口语美,说理时不枯燥,抒情时不单调,写景时不止于静态。而是通过朴实的语言,充满深情而质朴的诉说,就像和人交谈,娓娓道来,通俗易懂,让人雅俗共赏,体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尤其情感真挚,包含浓烈的生活气息,把诗歌的肉和骨恰当地结合起来,诠释着他与深圳这座城市的特殊情感,使读者透过意象浮想联翩,情味隽永,读起来很亲切。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因为一些内容受局限,或者急就成篇,一些诗意略显单薄,结构松散了一些,有些用词稍欠凝练。 总之,昌华先生以轻盈的笔触,铿锵的节奏,丰富的内蕴,渊博的知识和与众不同的构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用诗歌的形式,通过对《深圳座标》、《文化名片》和《深圳编年诗》的纪实记录,展示特区改革开放取得的变化和成就,讴歌深圳人民的创业精神和发展理念,彰显”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拼搏和奉献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打造特区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激励更多的城市挥鞭起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仅鼓舞人心,而且值得借鉴。 感谢昌华先生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要再次谢谢他! —— —— 李战军:男,曾用“君子伯牙、君子行、子君一道”等网名,中国网络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出版过6本书,部分文章获奖并被转载,现为中国搜狐旅游热门达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