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国网约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也造就了滴滴出行这样的居于绝对领导地位的行业巨头。然而,去年的两次顺风车安全事件,不但让滴滴深陷信任危机之中,顺风车无限期下线,滴滴开始了长久的、全面的安全整改。作为同行的美团打车、嘀嗒出行、易到出行等网约车平台也未能幸免,都被要求全面检查和整改,整个行业为此蒙上了一层阴影。行业监管的进一步加强和趋严,迫使市场增长放缓,而严格执行合规化和清退证件不全的车辆和司机,也成为包括滴滴在内的网约车平台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 然而,现在距离监管部门规定的清退期限(2018年12月31日)已经过去了6天,无网约车证的车辆和司机被大规模清退出滴滴平台的现象并没有出现。据一些滴滴司机介绍,证件不齐的车辆目前仍然能从滴滴平台接单,但经常会收到提醒要求去补办证件,有时候还会有滴滴工作人员主动打来电话,敦促司机去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既然清退限期已过,滴滴直接清退这些不合规车辆,不给这些司机派单,不是很简单的事吗?为何滴滴仍不愿放弃这些私家车呢? ![]() 最为明显的原因,就是目前滴滴平台这种不合规的车辆和司机比例非常高,一刀切的清退,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滴滴网约车的正常运营,导致打车难的现象再次出现,同时还将引起大量的滴滴司机失业,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滴滴平台已经拥有3300万左右的司机,如果有三分之一不合规,那也有超过1000万人之多。即使是监管部门,也不敢轻易作出让这些不合规司机马上离开的决定。因此滴滴当前的策略就是逐渐减少对不合规车辆的派单,以促使那些愿意继续开网约车的司机去办理证件。 ![]() 滴滴不愿意放弃这些不合规私家车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平台上的很多私家车主都愿意继续跑网约车,也符合规范化的条件。他们中有些人不希望承担办理证件的额外成本支出,也有人担心办理完证件被滴滴套牢了。因此大家都在拖时间,希望这次清退不那么严格,能够法外开恩。有这样想法的朋友还是不要侥幸了,即便这次不会立马清退,但逐渐淘汰也是免不了的,毕竟合规化是安全工作的基础。 ![]() 近日,滴滴App平台发布了2018年出行大数据统计情况,也让滴滴不愿放弃私家车的第3个原因“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去年有25亿人次在滴滴的出行需求未能被满足,一年之中有乘客在滴滴的出行里程达到29934公里,打车次数最多的高达3105次。简单的几个数据,足见出行市场的潜在需求之大。有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互联网出行市场规模达681亿元人民币,预计2022年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正是近期哈啰出行、上汽、宝马等竞相入局网约车行业的原因所在。既然滴滴已经占得先机,怎么可能愿意将到手的“肥肉”让出来呢?众多的私家车,对于滴滴来说正是强大的竞争力所在。
|
|
来自: 昵称UZWbF > 《军事、竞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