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鸣剑书法传世篇 2019-03-21

你到北京,走长安街,经八宝山,过石景山,逶迤向西,渐入山中。松柏夹道,尘嚣落定,山风请冽,鸟鸣谷幽,七拐八拐,便到得一处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刹——潭柘寺。

当你对北京“面上”的景观饱览之后,自有一些“老北京”告诉你一句令人吃惊的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提醒你可别忘了还有一个比北京更要古老的潭柘寺。也就凭这一句话,引得不少人不畏奔波,慕名寻访。

不知什么时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专拣大自然中的峥嵘之地给“佛”们落脚。名山大川,古刹大庙,相映成趣,互为点缀。因此,名胜之处,多有古迹,日久天长,这“名胜古迹”也就难拆难解了。潭柘寺也不例外,人们选择了九峰环抱的西山建寺,峰峦迭翠,山重水复,玉宇崇阁,气势恢弘,把佛教的博大深奥、清净崇高烘托得淋漓尽致。寺后有“龙潭”,山上多柘树,故名“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晋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初名嘉福寺,经金、元、明、历代重修,屡更其名。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扩建后,改名岫云寺。“潭柘”实是因龙潭、柘林而得的一个俗名,广为流传也就习以为常了。

潭柘寺的建筑分三部分,中路沿中轴线依次有牌坊、石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猗干亭、行宫院和舍利塔等。其中流杯亭是依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曲水流觞”之句建造的。在汉白玉台基上雕有曲折的水槽,可引流水以传递酒杯,供文人雅士饮酒抒怀。西路为几组零散殿院。北端的观音阁,相传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曾长期在内参禅,并在一块转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潭柘寺内古柏参天,两棵巨大的银杏树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枝叶繁茂,被称为“帝王树”和“配王树”。另有柘树、娑罗树、牡丹、玉兰等珍贵花木。寺外的安乐堂、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明王殿、老虎洞等古迹,与潭柘寺共同构成一个古老的建筑群,蕴含着华夏文明的一脉古老的精华。

漫步潭着寺,见释迦尊严,罗汉常笑,天王威武,亭阁静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偈联发人深思;宇宙浩茫,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感悟顿生于心,于游历这名胜古迹的惬意之外,更平添了几多感慨。

出得这青山幽谷,迤逦东去,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赫然眼前。古也今也,今也古也,历史演化,岁月更迭,正未穷期。

1     1995年7月于开平赤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