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宿景观| 老物糅合新貌,诠释生活的意境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9-03-21


山野作伴,田园为趣

无拘无束,随性自然


I HOPE YOU LIKE IT


想要寻得片刻的宁静,不必非要翻山越岭

打包行囊,不迷失于这城市森林中

城市里“千城一面”的喧嚣逐渐令人疲惫

湮没在车水马龙中的我们

好像离自然越来越远

碌碌而无味地在城市中探寻着生活意义

民宿不仅仅是诗意栖息地

更是对原真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诠释

代表着自由洒脱、纯粹自我的生活方式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民宿之美!

北京胡同·瓦园

建筑师:平常建筑

地址:北京后海小翔凤胡同15号院

院子位于后海南沿以南

恭王府以北的小翔凤胡同内

最初为一座废弃的院落

格局较好

建筑外观也不是很破败

有正房和西厢房各一座

东侧是一个后期加建的厨房

设计师不破坏院子的基本格局

而通过一种有限度的设计与介入实现空间的重构与功能的转换

更重要的是延续历史感的同时挖掘出其潜在的文化价值

庭院本身咫尺间,

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梳理

与整合并对「瓦」这种传统材料的

不同组织与定义于方寸间营造山水,观想山水

改造后的小院本身成为这个城市中的一个

「彼处」

它以一种异化的方式让人们在这里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纷扰

而暂时回归一种更加贴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亦或是对心灵的慰藉也好,

是为我们所期望的。

在上海里弄的新旧蝶变 — 渝舍印象酒店


设计单位:上海本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市复兴东路439号

项目地址位于中国上海市复兴东路上

毗邻豫园,故取谐音“渝舍印象”

项目原是一家旧招待所兼棋牌室

历经半年余

设计师将旧宅解构嫁接成现在的一栋庭院相间

内外相连的复合建筑

改造后的渝舍印象由两栋楼组成

设计过程从整合的角度梳理了文化、自然、建筑之间的关系

以入口处以折叠巡回的青砖引入

为空间的公共与私密提供了过渡

大片窗户和钢板组成干干净净的冷色基调

与透出的暖黄光形成对比

玻璃天窗保证了客房公共区域的采光需求

阳光照进天窗,辗转映射在二楼白墙

透过挑空的中庭玻璃栈道照射到一楼水磨石地面

整个空间一气呵成,显得更加充沛明亮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富有诗意的设计师为十二间房都配上独一无二的名字

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故事

欲将意义消解在文字里

一种温柔而坚韧的东方美感魅力

人们一旦被触动,就很难自拔

渝舍印象共打造了两个loft大跃层房间

以作为城市民宿的刚需与亮点

利用高处做二层

一层则有足够的空间做配套设施:

开放式洗浴空间、休闲会客区等。

楼上是休息区域,

将工作休闲与休息区分开,

保证了客人的私密性。

“云漫松间”民宿


项目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三都镇八亩丘

建筑事务所: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浙江建德三都的八亩丘

有一所乡野祖屋改建的精致民宿,

隐匿在海拔700米高的山丘之中,

宛如世外桃源。

民宿原本名曰“明月松间”,

意在缅怀老屋主人兵哥儿时记忆中明月映于庭院松枝间的景象。

 只可惜花名有主,

民宿转而取名“云漫松间”

山野作伴,田园为趣

无拘无束,随性自然。

一个好的民宿,不会去打扰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而是以最恰当的姿态融入其中

“云漫松间”正是如此。  

关于新与老的对抗,设计团队选择了最质朴的方式处理。

主楼保留原有土夯墙和木料,

副楼原地取材——山石做墙,古木装饰,老物改造。

既保留了老建筑的旧时光记忆,

又提升了现代人的居住品质

,使得建筑与周围的山林鸟鸣、

明月清风都产生了有趣和谐的连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