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嘉珉:矛盾,循环,平衡(揭示人生真相)——古代作家看循环(一)

 陈嘉珉图书馆 2019-03-22

中国古人谈论循环法则的言论,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自然、人生、社会变化过程的最高法则之一是循环,认识这个历史真相的,自古大有人在。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差不多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对人生和社会的循环折腾都有独到、深刻的认识。

人类第一部经书《易经》,就用自然界“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的周复现象,来配喻人世的循环折腾。《易经》六十四卦,讲的完全是循环法则。《易经》以乾、坤二卦开始,象征天地初开,万物始生;以既济、未济卦结尾,象征万事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易经》绝顶高明的地方,是用阴阳概念来说明自然循环和人事轮回,它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循环是宇宙的最高法则。

《易经》的山风蛊卦很有意思,蛊卦揭示了循环的铁律和无情。“蛊”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器皿中长出的虫,所以从字形上就能看得出来,“虫”在“皿”上。我们平时在厨房里可以看到,食物存放时间一长就坏了,先是发臭,然后就生虫了,“蛊”就是讲这个意思。但蛊卦不止是讲食物长虫这件事,它是从这里取象,它要说的意思是——任何人群社会,泰平的时间长了,内部就必然会有腐败与混乱发生、蔓延,为什么呢?它要循环啊,他面对矛盾要寻找新的平衡。

道家创始人老子深得《易经》奥妙,他用非常简洁的词句来概括自然、人事的循环轮回:“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继承老子学说的大思想家庄子,把事物运动周而复始的法则解释得非常形象生动:“安危相异,祸福相生”;“消息盈虚,终则有始”;“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伟大的庄子正是看透了人生世态的周复循环,所以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的超越矛盾的生存状态,认为快乐人生应该进入一种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由精神境界。

先秦时期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荀子果断地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常”这个词在荀子学说中,几乎和“道”在老子学说中一样重要,“常”总是循环不已的,因此人生轮回必然是“祸与福为邻”。儒家经典《吕氏春秋》说:“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列子》一书认为“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战国策》也持同样看法:“祸与福相贯,生与亡为邻”;“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可见先秦各家学说对自然、人生循环轮回的“天之常数”,都有极深极透和一致的看法。

先秦作家看循环,最著名的理论是阴阳五行,阴阳是大循环,阳极反阴,阴极反阳。循环过程细分,就是五行的循环,分为生克两种流,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就完成了一个生的循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木,就完成了一个克的循环。五行还可以分阴分阳,因此循环还有五行之间阴阳生克的讲究。阴阳五行概括全部宇宙元素,可见宇宙的一切形态都在循环。阴阳五行概念产生以后,人类思想史上就再没有出现比阴阳五行更高级的哲学概念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