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一个凡夫俗子而已,但我们知道哪些人是大师,哪些人是跳梁小丑。 安邦治国的叫“伟人”。追求思想,追求自由叫“大师”。会赚钱叫“商人”。 这些东西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不可能赚了钱就是大师,不可能官位大权力大就是大师。那是搞笑。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很多“大师”大多数都是不得志的,因为真正的大师淡泊名利,真正的大师追求自由。如果几块钱就可以收买,一套房子,一官半职就搞定的,还是大师吗?不可能是的。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因为他们与众不同,不是我们大师的选择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做到的。要不然个个都是花点钱包装一下就成为大师,或者是亮出家底,亮出职位就是大师,那岂不是搞笑了。 大师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也不是有钱人就能做到的。 所以才有一句话: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 很多人就会说了,这是什么什么原因,这是因为什么什么造成的。其实一句话:真正的大师根本不屑进殿堂。 真正的大师不在乎那些东西,如果在乎了,那就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那就是凡夫俗子,不是大师了。 我们普通人才想要进殿堂,凡夫俗子才会进殿堂,如果大师进了殿堂,那就不是大师了。 殿堂是什么?殿堂就是世俗眼中的荣耀,是一种认可。进了殿堂,意味着有了身份,意味着有了地位。而且还包含很多东西:比如说:金钱利益,学术地位,各种关系,各种鲜花和掌声。一句话,就是各种普通人无法得到的“好东西”。 然而,只有小丑才会挤破头皮进入殿堂,那是一种认可,一种满足。 真正的大师根本不需要什么殿堂的认可,大师就是大师,大师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境界,不是一个殿堂就可以满足得了的。 当然了,大师的境界我们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 虽然大师在流浪,虽然大师可能过得比我们普通人还要差,但大师就是大师,大师的追求不是我们普通百姓可以理解的。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很多大师,大部分都过得不好,甚至很难倒霉,一辈子都没有出人头地过。但这并不代表大师就无能了,恰恰相反,这正好体现出大师的风范。 大师不是几块钱,一个证书,一个职位,一套房子,一张车子,可以搞定的。可以搞定的那些人,只不顾和我们一样,都是凡夫俗子而已。 比如说:梵高,李白,唐伯虎……等等,这些人,不管他们境遇如何,我们都会称之为大师。因为他们的追求和境界已经远远超过了殿堂里那些金光闪闪的小丑。 很多人会说了,梵高画画画的也不好,谁谁画画比梵高厉害。问题梵高成为大师不是因为画画的“技巧”,而是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法国社会充满了各种俗套的艺术家,那些人总是弄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说白了,那些人就是为了名利而画画。当是梵高追求的是内心的表达,是一种出自于内心的东西,所以,他的这种追求让他成为大师。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看不懂梵高,因为我们是知道梵高的画价值多少多少而去看的。我在网上看见梵高的画价值几个亿,立马去看看图片,这种“看”其实只是纯粹的看而已,是带着价值观去看的。当然我们就看不懂了。 最简单的例子,在母亲眼里自己小孩子画的画是最美的,因为那里面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东西,是带着感情的。别人不懂这种感情,就会说小孩子的画不好看。同样的道理,一幅画出来,你要说它价值十块钱,大家肯定觉得垃圾,我也会觉得垃圾。但是你要说它价值几个亿,肯定很多人立马觉得好看了,我也肯定会觉得非常好看。 现在的东西,说白了,就是这么一个玩意而已。 大师就看透了这些东西,所以才追求我们做不到的东西。 大师不是用金钱地位来衡量,因为大师追求的是思想,是自由,不是金钱利益可以衡量的。 如果有钱人就是大师,那么历史上沈万三,伍秉鉴这些人都是大师了,那岂不是笑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