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项羽,觉得失败的英雄还是英雄,而且是一个悲壮的英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因为充满悲剧色彩,项羽似乎更加男人气概,更加让我们血脉贲张,壮怀激烈。 但今天我不这么想了,我更欣赏刘邦,欣赏这个泗水亭长。高祖持剑入咸阳,炎炎红日生扶桑。不是因为他一介贫民,最终获九五之尊,而是因为他活得太有趣,太潇洒了。 一是贫寒之中有自信。 刘邦出身寒门,但他游手好闲,不事稼穑。他老爹天天骂他,没有他二哥会种田,但骂也没有用。刘邦认为他天生就不是一个种田的的人。他游手好闲,常常赊酒喝,欠了一屁股债,但他并不唯唯诺诺,还像是人家大爷。 后来刘邦想考公务员,没考上。最后捞了一个泗水亭长,参照公务员标准,但他干得有模有样,并且从中得出如何获取民心。在刘邦眼里,王侯将相并非天生的贵种。看到秦始皇出游,刘邦只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 当时刘邦所在的沛县县令,正好有一个好朋友吕公来寄居。全县的马屁精都来恭贺,按照贺礼多少安排座位。刘邦腆着肚子就去了,随口胡说,贺钱一万,其实他一文不名。 吕公闻言大惊,一端详刘季,眼光就挪不开了,觉得刘邦绝非凡人。吕公忘记了刘季欺骗的一万贺礼,不仅让刘邦坐最尊贵的位置,还单独留下刘邦。想把自己奇货可居的宝贝女儿要嫁给刘邦。这个女儿就是沛县县令替公子求婚,吕公都坚决不答应的。这个女人就是吕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红颜女子之一。 我最佩服刘邦的,就是不在意你是什么官位,不在乎自己是否贫穷,更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反正就是我自己看得起我自己,宠着我自己,因为我是我的主宰,我知道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信任自己,还有谁会信任你呢? 二是成功之后能清醒。 后来刘邦造反,要干就干一票大的,说不定能弄个皇帝干干。慢慢目光远大起来,但刘邦好色,管不住下半身。攻下函谷关之后,他就兴冲冲进宫准备好好爽一爽,但张良不答应。刘邦就忍了,约法三章,把欲火浇灭。 刘邦可能是最愿意听从建议的人,甚至到了不要脸的地步。他的这一优点被他后裔刘备所承继。 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高高兴兴去了长安。 楚河汉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养生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立马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关键时候,如果没有韩信死心塌地的帮忙,绝对成就不了大业。 但这是胜利之前的清醒,不值为奇。 刘邦让我惊叹的是,是胜利之后的清醒。高祖回乡,不是得意忘形,反而唱出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忧患意识。 南宫置酒更是一次经典的课后反思。刘邦如同一个刚刚从优质课中走出来的老师,问大臣:“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大家不要隐瞒,直接说。为什么我这堂课上得好,项羽把课上砸了?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刘邦笑道:“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高起和王陵认为“与天下同利”是主因,刘邦则认为,一是“与天下同利”,二是“能用人杰。” 同样关注到人的因素,刘邦的见识远远高过前两人。对于一个开过国君来说,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只是借助别人力量,这是需要非凡勇气的,简直了不起的壮举。 真正能够考验一个人的不是失败,而是成功。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胜利最容易冲昏人的头脑,成功的鲜花和美酒,最容易迷醉人、打倒人。 但刘邦及时反思,不断反省,这种大气魄非一般人所能有。刘邦之所以得天下绝非偶然,刘邦成为老人家最崇拜的国君也不是盖的。 三是生死之间能豁达。 刘邦这个人非常有趣,他老爹经常骂他,说他不像二哥一样会劳动,会置产业。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大宴宾客,特意把他老爹和二哥都请过来。 席间,刘邦威风八面,大臣山呼海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邦突然问他老爹:“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就是说:“我所置下的产业,和我二哥比,哪一个人更多?”群臣大笑不止,一家人欢天喜地。这就是刘邦的幽默。 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刘邦在生死之间的幽默。正是这一点改变了我对刘邦的看法,觉得他不仅是一个好皇帝,还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刘邦亲征淮南王英布,本来年过花甲,又在交战中被流矢射中,返程时就病得很重了。回来后刘邦不想见人,躺在皇宫之中,诏令武士不得让群臣进入。群臣中如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樊哙推开宫门,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刘邦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 樊哙等人见到刘邦之后,痛哭流涕地说:“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刘邦听此,霍然而惊,笑着从床上爬起来。 之后病情恶化。吕后请了良医为他医治,刘邦询问病情,医生进言:“病可治。”刘邦听了不但不高兴,还骂医生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不愿继续治疗,赐给医师五十斤黄金,令医师离去。 之后吕后问刘邦:“陛下去世后,萧相国如走了,让谁来代替他?” 刘邦说:“曹参可以代替。” 吕后问还有谁,刘邦说:“王陵也可以。但王陵稍稍笨了点,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但难以独撑大局。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周勃做太尉。” 吕后再问,刘邦笑着说:“这以后,也不是你会知道的。” 刘邦的意思是,老伴儿,那时候你也早已不在,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是我看到过最好玩的一段对话。普通人尚且畏惧死亡,九五之尊的皇帝不是更应该惧怕死亡?但刘邦偏偏安之若素,平静对待死亡,还能和吕后调笑,真让人大开眼界。 一介草莽,起于泗水亭长,提三尺剑,诛暴秦,平霸王,安天下,开有汉四百余年之基业。刘邦的成功,除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外,更与他超强的自信、清醒的头脑、不拘小节的大度分不开的。 汉武帝刘彻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刘邦,不就是这样的非常之人?成就的不就是这样的非常之功? 与清风舞,共明月醉 投稿:wkd001@126.com 合作:heimawangzi1424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