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音乐专注平台】 林声印象|林声微教育|林声说音乐|音乐旅行|特别策划|视听音乐会消息|音乐博览 过了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天的预热宣告结束 翘首盼望的春分在 千花百卉的簇拥下溜走 蜜蜂采蜜 晴空万里 想要每天的一朵云 想要逃班踏青 不如一起沉醉在这春风里 此刻 林声要分享12首最美的歌曲 让我们一起沉醉在这美丽的春天 春之声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春之声圆舞曲,作品第410号,作于1883年,是奥地利知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名作之一。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填词为声乐曲,再后来小约翰·施特劳斯本人将它改编为现在我们听到的管弦乐曲。 春之歌 门德尔松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该曲在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喜爱。 第一交响曲“春天” 舒曼 1840年,舒曼与克拉拉在几经波折终于结婚之后,美好的婚姻生活更激发了舒曼创作激情,而这种状态下的(春天交响曲),更宛如一篇文学作品,流露出如诗般的美丽风情。生动活泼地诉说着春天脚步渐渐靠近的好消息。降B大调《第一号交响曲'春天'》,作品创作于1840-1841年间,并很快首演,由门德尔松指挥初演。 春之祭 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这是迄今为止最后一部从传统意义上进行编舞的作品,标志着戏剧手段的不断极端化和逾越对传统舞蹈的理解,这一发展过程的结束点和转折点。 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 贝多芬的《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 作品24》发表于1801年。贝多芬去世后,人们给《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 作品24》取别名《春天奏鸣曲》。《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 作品24》分四个乐章,视频为第一乐章,以色列裔美国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演奏。 生于1945年的Itzhak Perlman(伊扎克.帕尔曼)是当今世界顶级小提琴演奏家,在其职业生涯中已获得包括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在内的16项格莱美奖,及许多其他奖项和荣誉。 春 安东尼奥·维瓦尔 《春》是意大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第一部,轻快愉悦的音乐旋律,为人们描绘出的一幅美丽春天的图画,是一首充满了无限温謦与鸟语花香的美妙乐章。 四季 海顿 海顿《四季》的第一部分《春》,其中的第二首《合唱:春天来临》是一首8个声部的混声合唱,它轻柔飘淼,温暖可亲,深受合唱爱好者的喜爱,是经常可以在合唱音乐会上听到的乐曲: 四季 柴可夫斯基 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三曲,名为《三月:云雀之歌》,原配的诗歌作者是阿·玛雅科夫:“鲜花在田野上随风摇晃,到处一片明亮的阳光。春日的云雀在尽情鸣啭,蔚蓝的天空回荡着动听的歌唱。” 这是一首由模仿云雀啼叫的旋律创作成的欢快乐曲。主题采用g小调,2/4拍子。用断奏和装饰音形成的旋律,使人感觉到好像听到了云雀在歌唱。 春之声 克里斯蒂安.辛丁 辛丁在古典音乐作曲家中并不能算声名显赫,但是他的《春之声》却是一首经常上演的钢琴小品。乐曲以流动不息的音型描绘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后的涌动着的一江春水。Rustle这个词有“发出微弱的沙沙声”的意思,所以这首作品有时也译作《春之沙沙声》或者《春之絮语》。 致春天 爱德华·格里格 与《春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 - 1907)创作的《致春天》( To Spring),选自他的钢琴曲集《抒情小品》第三集(Lyric Pieces, Book 3, Op. 43)的最后一首,也是作者所作66首抒情小品中最著名的一首。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升F大调,热情的快板,6/4拍。首先在高音区轻柔地、持续续地奏出两小节前奏,接着在低声部呈示出悠长柔和的主题A,纯朴而温暖,充满对春天的赞美和歌颂。乐曲进入B段后,主题略为惆怅。随后,渐渐增强力度,使乐曲情绪逐步激动起来。接着再现主题A,抒情的旋律显得更为温柔,最后,在悠长的咏唱之中渐弱结束。演奏时间不到3分钟。 春天交响曲 罗伯特·舒曼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创作的《春天交响曲》,是歌颂春天的大型曲目的代表。当然,舒曼在这首乐曲中所表现的春天不仅是自然界的春天,也是他自己内心中的春天。 巨人 马勒 这部作品创作于1884年到1888年之间,最初的版本被标为“巨人”交响诗。该作品在1889年在布达佩斯首演,反响不佳,但现在已名列马勒最受欢迎的作品。首演时原作每个乐章都有标题,例如第一乐章的标题为:《春日天涯,引子和舒适的快板,引子描写大自然从漫长的冬眠中苏醒》,后来作者将这类标题全部删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