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惴惴不安的美国签证终于顺利到手。还好,出签结果是十年期多次往返,对得起又是请假又是专程去北京面试,心里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毕竟,拿到最长期限的美国签证,今后说走就走的版图又扩大了。 面试完当天,和朋友一起吃饭时,朋友就问我美签具体流程,他也有去美国旅行的打算,但工作实在太忙,没太多功夫去研究。于是当时就有想法把这个过程具体写一下,回来后又有朋友问起美签手续,所以干脆在公众号里分享一下流程和心得,为更多想去美国旅行的朋友提供参考。 先来说一下个人心得。 之所以要把个人心得放在前面分享,是因为整个流程办下来,深感顺利通过美签的关键不是流程或面试本身,更多的是在此之外的“功课”。 我是自由职业,属于拒签率最高的情况之一,内心颇有些忐忑。但实际上,面试出乎意料地顺利,总共连两分钟也不到,准备的材料一份也没要,也就是说,只凭当初提交的网络申请,没有任何复核与抽查,就顺利过关了。个人理解,这其中最关键的“免检”因素,是我之前去过十几个国家,尤其是很多发达国家,有申根签证这点非常重要。 所以,如果想去美国旅行(赴美留学、工作、探亲的出签相对要宽松),最好在赴美之前,先去上几个发达国家,混点“资历”。有位朋友经常去东南亚做生意,结果申请美签时还是被拒,原因就是只去过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等“穷”国家。 目前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共有18个,分别为: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奥地利、挪威、瑞典、丹麦、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其中前七个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被称为“七国集团” 。这里面还有好几个欧洲的国家是申根国,可以申请一张申根签证,就能像跨省一样方便地跨国旅行。 在这顺便普及下申根签证的知识。1985年6月14日,由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5个国家在卢森堡的一个叫“申根”的边境小镇签署了《申根公约》,申根公约的成员国即“申根国家”。公约规定,申请人一旦获得其中一国的申根签证,便可在签证有效期和停留期内在所有申根国内自由旅行,但从第二国开始,需在3天内到当地有关部门申报。后来,申根国陆续增加,奥地利、丹麦、芬兰、冰岛、意大利、希腊、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瑞士等纷纷加入,截止2017年底,申根成员国已增加到26个。 申根签证审核也很严格,前年去欧洲时,全团25人就有2人被拒签。不过,申根签毕竟有很多成员国,各国审核标准不太一样,而且旅行社可以团签、担保(交保证金),不像美签只能个人办理,所以申根签的通过率会高很多。可以说,正确的出国旅行顺序可以间接影响能否顺利拿到美签。当然,如果有发达国家留学背景,这些基本可以忽略。 美国签证相对于其他国家签证,大概是最特殊的:个人提交网络申请(可找旅行社代办),通过后必须本人到场面试,且全国就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沈阳五个签证点,爱来不来。从北京亮马桥各国使馆区一路走过,唯有美国大使馆门前车水马龙、浩浩荡荡的面试大军一拨接一拨,足见其热门程度。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牛X的国家,面试签证的侧重点也与别国不一样,面试官会假定你有非法移民倾向,所以面试的中心点是:用各种材料证明自己在国内拥有很稳定、很牢固的的家庭、社会关系、经济实力,这些都会有一定的约束力,减少非法滞留的可能性。 此外,美国非常看重个人信誉,填写的资料以及提供的材料必须绝对真实,且符合逻辑。曾有朋友就是因为填表不准确(孩子即将赴美留学,还没去,却先填了探亲)被质疑作假遭拒签。所以最好实事求是!! 以下总结了几条拒签最常见的原因: 1.不能提供必备的证明文件,或证明材料与事实不符合。 2.经济方面的原因。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拥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或是在美国有亲属能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或在美国已经找到合法的工作,或是在银行有相当数量的存款,或以其他种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财力状况。 3.应对失当。如果你的回答不能让签证官满意,或者口语很差(一般用普通话提问,但如果是自由行、商务、留学,就可能会用英语对话),极易遭到拒签 4.DS160填写不当。尤其是是否曾经赴美这一栏,如果不能如实反映,就会被拒签 5.年龄以及婚姻状况。年纪较轻,未婚,又没有工作,容易拒签。 接下来,把申请美签的流程大体统一遍,供朋友们参考: 总体来说,流程可以分为三部分:提交申请,录指纹/面试,面试结果。 (一)提交申请 这个比较简单,英语好、时间充足者可以自己申请(费用千元左右),我是找某旅行网代办的,费用1200元外加顺丰快递费,也就比自己办贵个二三百元,省心省时还送面签指导。具体就是先交费,然后准备下面四项内容,上传或发送到指定邮箱,剩下的由代办方负责。 需要准备的四项内容: 1.DS160个人信息表(务必如实填写,按各项内容逐条实事求是填就好) 2.中国大陆因私护照(首页拍照或扫描) 3.预约照片(电子版,近6个月内拍摄的5.1cm*5.1cm白底彩照) 4.身份证(正反面拍照或扫描) (二)录指纹/面试 这是重中之重,成败在此一举。 申请材料经官方通过后,会安排预约面试/录指纹时间,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商定,大约在两周左右。期间个人准备好各类相关证明材料。在约定日期前往指定片区大使馆或领事馆面试(我在山东省,去的是北京),比预约时间提前半小时到即可,排队时长具体看当天人品 大使馆不让带包及电子设备入内,没有官方存包处,排队处会有很多私人存包揽活,小包每件30元,虽不正规,但基本可信。门口排队处会按预约时间挂牌准入,以15分钟为间隔。从进大门开始会过好几道关口,每道关口检查内容不一样,每道关卡都有中国工作人员引导,不需要担心语言问题。 大使馆内布局很像银行柜台,有很多窗口随机排队。入内会再次审核护照,然后另外排队按指纹,这两项内容基本都是中国的工作人员。最后一道也是最最重要的一关,就是面试,面试官全部为美国人(含美籍华人),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不同,一般不会主动问你要材料,所以当提问到某一问题时,申请人需要如实、流利地对答,并主动出示相关证明。 所以,把相应的面试支持性材料准备齐全,这是面试环节的关键,有可能会用不到,但绝对有备无患、多多益善,后面会单独说一下需要准备的面试材料。 面试官的权利相当大,主观起到决定性因素,是否拒签、是否需要复核、过签的话是给一年、两年、五年还是十年,都是面试官看着办。至于被分配给哪个面试官,这个要看运气,最终还是看个人的准备情况。我在排队等候面试时,前面9个窗口不到半小时内就有4组(有个人有家庭)拿着护照走了(这意味着拒签),分配给我等候的是个很严肃很认真的华裔男士,前面的人似乎很不顺利,用了十几分钟、递了很多材料。当时真有些担心,没想到我和父亲在同一窗口用了不到两分钟就顺利过签,还是蛮惊喜的,看来美签面试官权利虽大,是有自己的工作衡量尺度的。 在这顺便提一下,如果家人一起同行,录指纹、面试时可主动告诉工作人员,请给分配到同一窗口,这样过签率会高一些。 面试时需携带的支持性材料如下:
此外,不同目的应据实提供倾向性材料如下: 旅游:行程安排、旅行社发票/合同(这个可以没有,但要有个大体的旅游计划) 出差:邀请函(必须) 探亲:邀请函、美亲属的身份证明,如绿卡/学生卡或者签证页,全家福照片 (必须) 面签问题指导(签证官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DS-160表格上的信息) 访问目的类 1、你这次去美国的主要活动是什么?或你去美国做什么? 旅游观光、商务、探亲 请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描述 2、你去过其他国家吗?如实回答。 什么时候去哪?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可出示在境外的照片 3、你去美国的费用由谁承担? 个人或公司承担 4、是否有家人或朋友陪同?如实回答。 团组情况类 1、你什么时候去美国?我计划于某月某日去美国 2、一共多少天?主要去哪些地方(城市)? 按计划行程回答即可,这个可以与实际出行不符,毕竟没办下美签来,谁也不可能定下准确行程。但该项一定与DS160表填写的回答一致。 3、你是否包团? 如实回答 家庭类问题 1、你结婚了吗? 如实回答。 2、你有小孩吗?小孩在什么地方工作(读书)? 如实回答。 3、在美国或其他国家有亲属吗? 如实回答 工作类问题 1、你们公司叫什么?主要是做什么的? 如实回答。 2、你在公司担任什么职务?工作内容是?年收入是多少? 如实回答。 3、如果签证官问您是否会英文? 如实回答。 财产类问题 1、能看一下你的房产证吗?好的,递交给签证官。 2、能看一下你的收入证明吗?把在职证明和银行类文件递交给签证官。 面谈问答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不问不说: 只回答签证官提出的问题,回答简洁、明确。不要主动回答签证官没有提到的任何问题; *据实回答: 这是最重要的诀窍。绝不要猜测签证官希望何种答案,只要照实回答即可。 也不要交头接耳向别人求教,询问别人如何回答问你的问题。 *针对面签官提出的问题,如果手里有相关的证明可主动出示。 (三)面试结果 是否过签,当场就能知道结果。简单地理解,护照被留下意味着过签, 如果护照交还申请人,就是拒签。美国旅游签证最短一年,最长十年,具体能给到几年期限,就要等收到签证时见分晓了。 通过 护照收走,一般3-5个工作日盖签证页 然后返还(外地可以顺丰快递,一周左右即可收到办好美签的护照) 审查 在面试过程中签证官对您的某一方面有所怀疑,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核实 收护照 3-5个星期进行核实 然后返还 拒签 退还护照并附送一张拒签信 此外,自2016年11月起持十年有效期B1/B2签证的申请者,必须在前往美国旅行前进行EVUS登记。所有申请者的登记维持两年有效,若旅客的签证或护照两者中有任何一者过期,EVUS登记的信息便失效。那么签证持有人必须在前往美国前再次登陆EVUS更新个人信息。我是下单时加上此项代办的,费用100元,也可在赴美登机前办理。
最后,祝愿各位亲爱的朋友们,都能如愿顺利拿到美国签证!或许,我们会在地球的另一边相逢哦! 作者:陈冬娜 |
|